登录注册
新能源观点: 至暗时刻,疫情后大胆展望下半年和明年
戈壁淘金
只买龙头的老司机
2022-05-11 21:15:06

近期回顾:

电动车:从对涨价后需求的担心(随着专家交流多逐步证伪),转变为对疫情不可测带来的需求走弱的担心。一季报基本都超预期(电池股盈利有压力在预期内),本来是走稳的,但近期由于疫情出现超跌。重申观点:疫情对电动车影响是大的,涨价影响不大(需求有韧性),因为电动车生产链条长,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某电解液龙头4月原先排产2.7-2.8万吨,接着TSL-ND这条线受影响,暂定调整为4月2.1-2.2万吨,而3月出货2万吨。

光伏:逻辑是最顺的,硅料已碰过最高点,而后期下游放量节奏跟着硅料降价走,但近期走的也很弱,我们认为一方面板块有补跌需求,不跌估值天花板太明显,空间不够;另一方面熊市估值(空间)、长逻辑、短期业绩三者缺一不可,而组件一体化、逆变器由于前期预期太高,导致大部分Q1业绩或多或少有些低于预期。

风电:还是跟之前的观点一样,思路仍是比价效应(比如车/光从30X干到40X,如果这边20X以内性价比是很强的,但现在车/光很多跌到30X甚至以内,比价效应不足够)和增量市场(碳纤维、海缆、漂浮式风电)。

储能:因为担心碳酸锂影响需求,相对较纯的股票盛弘股份、德业、英维克、同飞年初至今跌幅30-45%不等,但随着Q1海外表后储能市场爆单,表后-海外供应链开始强势反弹(派能、德业等)。

核心观点:

这个位置应该更加乐观,既看好β(成长股的反转)也看好α,而在α层面主线总结为【底部反转,逐季度改善】——【新技术、新应用场景】——【逆周期但估值绝对便宜】,特别是这轮疫情后,可大胆展望今年下半年和明年。虽然近期市场非常畸形,表现好的股票更多表现在筹码结构上(没机构),但我们接下来抛开资金因素,还是再分析具体板块和个股的基本面:

电动车:

上周零部件已开启反弹(确实比电池-材料这条线跌的深,也是疫情最受损品种,符合率先反弹的标准),但我们认为电池-材料这条线业绩弹性大,有望跟进反弹。

1、反转——电池、打铁

电池:碳酸锂会有下降,全年幅度不大,但电池确定性盈利见底和反转(也就是接下来单位盈利持续环比改善)靠的是 1)价格机制变动,如海外金属价格联动从Q-1变为M-1;2)碳酸锂-材料-电池,中间隔着材料,而材料价格是由自身环节供需决定,有些环节逐步看到价格下行的可能性;3)规模效应。而选股思路:1)动力电池里最有/最早可能出业绩的,如宁德》亿纬(预计4月软包净利率6%-7%)》欣旺达(锂威/冠宇类似,都是消费电子压力很大);2)同样是电池,但价格相对可传导的赛道蔚蓝锂芯、鹏辉、派能。

打铁:科达利今年业绩11个亿,对应26X PE;拓普17个亿,33X。其中科达利估值性价比非常高,往明年看欧洲和大圆柱加持,也是为数不多净利率有望提升的品种;而拓普Tier0.5级平台型企业雏形已出,值得给出估值溢价。当然盈利的压力测试在Q2,不仅仅是因为原材料库存扰动,更重要的是这俩环节经营杠杆明显,产能利用率比原材料价格更重要(如kdl 1月13%+净利率,2月只有10%不到,核心是产能利用率)。

2、新技术——碳纳米管、硅负极、三元一体化、高电压

CNT:所有新技术里最看好这个的原因 1)没有受价格扰动的周期性困扰;2)不担心别人扩产和供给端恶化,因为一体化和技术迭代铸就壁垒。当然天奈的问题一直是估值贵,而这波调整下来,今明年6.5/12个亿,对应40/22X,重点推荐。而市场最近对业绩预期差的极度追求,我们认为还是因为估值体系,而对天奈来说,如Q1吨净利是提升的,但这种提升仅因为短期出货占比比宁德高、比亚迪低,其实没什么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5月开始在BYD二代产品放量,是给SX的单臂管放量、是ND的LFP开始用。

硅负极:看好贝特瑞,Q1业绩超预期+当年16X,太便宜。当然北交所的流动性确实堪忧,但仍是考虑基本面:负极出货第一+三元高镍放量、单位盈利逐步提升,新技术硅负极全球领先。而这里额外说明的,璞泰来今明年30、45个亿,对应29、19X,估值性价比也是极高,而平台型企业徐徐展开,更多展现α。

三元一体化:华友、中伟股价持续低迷,中伟经营层面Q1单吨净利4.2k,加上非经单吨净利5k,市场觉得低于预期,而我们觉得Q1辅料如液碱等压力是很大的;目前基本面还是左侧,但看好镍价跌-三元一体化放量超预期- 向上利润延展空间大。

高电压:宏发/法拉/中熔对应今年业绩13-14、11-12、1.6个亿,估值分别对应24、31、36X,都是历史估值下限。

3、逆周期但估值非常非常便宜的——天赐、龙蟠

这类股票的共性都是吨净利有下行压力(不是利润有下行压力,相反利润增速可观)+市值安全边际太强+向上空间大,需要的只是投资人思路的转变。

天赐:Q1电解液(包含6F、LiFSI)吨净利2万,预计今年全年1.5万+,明年1万+,进一步说明1万是底部利润(6F贡献30%、LiFSI贡献30%、其他添加剂20%、电解液加工10%),也就是说天赐1万吨净利,同行如果没有6F/添加剂等最惨赚电解液的加工费1k。这样计算今明年最差业绩50、60亿,对应16、13X,太便宜。

龙蟠:预计Q1、今明年出货分别为2、12、27万吨(量消化大头是ND、QS),而假设明年吨净利回到3k(为什么不是不挣钱,当年都不挣钱是需求不行-产能利用率不足),磷酸铁锂27*0.3*80%+磷酸铁7.6*0.2+传统业务2.2个亿=10.2个亿,同时改善低温性能的1号产品等就是期权,对应13X。

光伏:

1、反转:组件一体化(想走的远需要新技术加持)、光伏玻璃

组件一体化:如上文所述,放量节奏跟着硅料释放节奏走,而仅考虑国内新增量,Q3相较Q2增加3万吨,Q4相较Q3增加4万吨,是年内新增量最明显的两个阶段。组件一体化盈利修复(从不赚钱到回到合理利润是必然过程),原因系CR5集中度提升和渠道构建的壁垒,但我们认为往后想要获得更多的超额还是需要靠一定颠覆性的新技术,而非各种小修小补。再讲CR5提升意义不大了,假设隆基实现60-70GW、晶科/晶澳/天合均实现40GW、阿特斯实现20GW,CR5=210/(230*1.15)=80%,集中度不低,而这几家想干掉哪家可能性几乎为零。

目前组件一体化企业的估值很多回落到年内30X,这一轮回落的原因主要系一季度低于预期 1)1、2月盈利很高,但3月起单w盈利回落;2)美国出货确认收入受到影响;但性价比提高,二季度起赚估值30X提升到40X的钱,还是赛道β,而我们认为α还是来自新技术,特别是可持续的新技术,这点上继续看好【隆基股份】(不光光是现在开始的hpbc,更看好这轮新技术的可持续性);晶澳、晶科、天合等。

光伏玻璃:量的层面优秀的龙头企业类似当年的恩捷,不追求短期的利润更看重市场份额的扩张。以福莱特为例,我们预计21-23年折算到亿平(考虑2和3.2㎜结构影响)分别为3.2、6.5、11.5,YOY+103%、+77%。而盈利的层面,一方面我们认为格局好于预期,主要原因系地方政府考虑单位能耗产生的GDP,而这个阶段的光伏玻璃是盈利低点而能耗非常高,不是好选项;另一方面自有石英砂矿、2mm占比提升都有可能带来单位盈利提升。

2、新市场:逆变器需要储能、微逆加持;而金博等待第二增长曲线

逆变器是行业的景气指标,因为igbt仍是产业瓶颈,因此对逆变器的配置不是商业模式,而是景气度投资的思路,看重的是新市场如微逆、储能逆变器,增速远快于并网逆变器,根据产业调研反馈Q1某企业储能、微逆出货+300%,因此更看好储能、微逆占比高的企业。

金博:重点不是天宜等新进入者,更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是往明年看需求增速放缓,客观讲盈利角度不差,比如Q1、Q2有望做到25万/吨的单位净利,但后续增长动能还是看车端,BYD预计最快下半年能有反馈。

3、底部:跟踪支架

中信博:从AT年报对22Q1指引毛利率10%来看,我们认为中信博基本面也同样仍处于左侧。但跟踪支架一定程度上,是硅料下跌的最大反身品,从前文分析基本面拐点在三季度;但从市值角度来看,底部非常明显,假设未来400GW*1.15*50%地面电站*4毛/W=市场空间=920亿,龙头30%份额、10%-15%净利率也是27.9-41.4个亿,而目前AT、中信博市值分别为83、82亿RMB,严重被低估。

风电:

1、比价效应——低估值:塔筒

风电配置思路仍是遵循估值绝对性价比(横向对比),塔筒很多跌到20X以内,性价比逐步显现,但问题在于 1)Q1受疫情等影响出货不好;2)市场担心竞争格局,从去年四个季度吨净利来看,陆上550是最低水平,我们认为今年最低点差不多也是这个水平;基本面还在左侧,等待拐点。

2、增量赛道:海缆、碳纤维

海缆:海上最看好的细分赛道之一,今年东方电缆预计营收85亿,yoy +7%,利润13.5亿,yoy +14%,对应PE 22X,当前PE 25X。看好公司后续凭借500kV及柔直海缆的技术储备利好中标、高毛利的送出海缆占比提升带来量利齐升,近期可关注粤电青洲五、六、七项目(共3GW)的中标情况。

碳纤维:碳纤维下游中,风电占比最高(目前30%,未来40%)、增速最高(复合增速25%-30%),看好风电对应的T300大丝束产品,而大丝束产品的竞争格局上,原丝优于碳丝,原因:1)碳丝技术壁垒较低,有较成熟工艺包;2)原丝产能扩张慢于碳丝,目前原丝供不应求。我们看好吉林碳谷,依托集团腈纶产能,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较边际产能5000元/吨以上的优势)。

此外,我们看好中复神鹰在光伏热场和压力容器T700市场的优势,按22-23年净利润4.6/6.5亿计算,对应22-23年PE 58/41X。尽管估值不算便宜,但我们看好中复T700/12K产品在品质上的优势,今年有望向T700/24K产品延伸,产品优势有望保持。未来西宁产线投产后,低电价+更高单线产能,仍能带来较大降本空间。

储能:

市场的担心仍是碳酸锂涨价后对需求的影响,但我们觉得忽略两点 1)国内市场主要看表前,而其中发电侧强制配储(经济性确实不行但有强制并网要求),电网侧有现货交易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经济性参与调峰+调频>单独参与调频>单独参与调峰,需求有保障。2)海外市场表后-欧洲(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澳洲持续爆单,超预期。

针对海外表后市场:最看好德业股份,Q1逆变器收入4个亿,其中储能占比50%+,预计二季度逆变器收入环比增长50%+。其次关注派能、鹏辉等。

而在供应链环节,底部的温控同样值得关注:其中英维克22年预计营收31亿元,其中储能收入8亿元;全年归母净利润3.7亿元,对应当前估值25X,处于相对底部位置。公司在华为、比亚迪、海博思创等储能集成商份额超过80%,且在阳光、宁德等公司同样占据较大份额,预计将充分受益储能大行业高增速,获得业绩弹性及估值修复。

同飞股份21年已通过阳光电源的储能温控认证(液冷+风冷),预计22年占阳光供货份额50%;此外,公司亦在积极推进向宁德供货。基于项目制结算机制,预计22H2报表端将能体现储能温控收入。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佳力图
工分
8.5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3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07-06 14:23
    这篇文章是哪里来的,现在看太牛了,都印证了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5-11 22:16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