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餐饮专家交流纪要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2-05-31 22:36:05

【餐饮行业现状介绍】


上海餐饮行业在 3 月和 4 月几乎是挂零的。以凑凑为例,尽管它是第二批保供单位,但在 5 月 5 号左右才开始正式提供团购,截至 5 月 15 号共有 6 家门店复工做团购。保供单位从申请到复工的流程复杂:首先,以集团的名义申请,获得政府批准后成为保控单位;其次,各店要向各区域的商务部申请复工,各区有不一样的政策,提交所需材料,其中还涉及当地街道办;最后,员工复工需要住所属于防范区,才能回到岗位上进行闭环管理。团购经营状况不错,每家店每天收入在 3-4 万元之间,达平常水平的 40%-50%。


并非每个公司都能像凑凑那样在第二阶段就被列入把控单位,其他公司的经营状况更加惨淡。譬如周师兄,之前一直没得到保控单位的同意,直到保控单位同意后,两家门店又分别进入了区域的静默期。因此 5 月 22 号才开始团购,对生意的影响非常巨大。


政府公告表明,6 月 1 号开始,商场陆续营业,餐饮门店恢复堂食,上座率在 50%-75%之间。但是目前为止,所有餐饮门店都没有收到当地物业或商务部恢复堂食的通知,只可以外卖或外带。所以从政府的政策到落实到基层需要滞后一两周,也不排除之后区域街道的临时性封闭。真正恢复堂食,乐观估计要到 6 月中旬以后。


【问答环节】


Q:疫情下的帮扶政策对餐饮行业的拉动效果?


A:租金方面,以往的经验看,在国营企业例如华润万象城、大悦城中的门店租金会得到较大帮扶,这次上海的政策是 6 个月的租金减免。对于向个体租的门店,通常以谈判方式争取租金下调,无法减免,最多减半。以凑凑和周师兄为例,租金占销售比重为10%-15%,就算能够减半,对于零收入的店也只是少赔一点点钱而已。社保方面,社保或公积金的缓缴只是延缓支出,利于企业资金的暂时周转,对企业节省成本的作用较小。希望政府后续能够最大限度的扶持,发放消费券等,真正刺激消费,为整个线下餐饮业创造较好的机会点。


Q:上海疫情影响下,有没有较多的市场主体倒闭或退出行业?是否会加剧一线城市员工紧张的问题?


A:其实餐饮行业在之前便受到了疫情的较大冲击,上海疫情算是一个导火线。受到各地不断的疫情的影响,很多餐饮企业从去年 6 月开始几乎都是-增长。以周师兄为例,去年 7 月成都疫情,重庆的商业活动受到限制,而周师兄 90%的门店都在重庆,所以对正常经营的-面影响非常大,当月营收同比减少 15%左右,利润为-。以凑凑为例,今年 1-2 月,西安疫情使得当地营收同比减少 62%。今年 2 月,上海凑凑的客流量同比减少 22%,收入同比减少 16%。可以明显地发现,还没进入上海疫情爆发时期,餐饮行业已不太景气。周师兄门店倒闭情况:今年年初开始,为了增加现金流陆续把门店卖出,2 月已经卖掉上海三家未满 1 年的新店;品牌目前没有面临倒闭,因为背后有资本支持,在 3 月底已被黑蚁接管。其他餐饮大品牌也暂未有倒闭的消息。


凑凑在第一个执行周期,以排班方式减少成本支出,不产生任何加班,每位员工发满166.7 个小时的工资(劳动合同法);在第二个执行周期,发基本薪资。左庭右院 4 月也只发基本工资(上海 2600 元)。目前员工离职或流失的情况不明显,可能原因是回老家的成本过高,疫情工作不好找,以及各餐饮门店也在不断缩编等等。


Q:考虑到宏观和就业环境,未来餐饮行业是否会加大折扣或提供高性价比的菜单?内部预测,疫情开放、常态核酸下餐饮行业能否恢复到 2021 年同期的水平?


A:放大折扣的可能性不大。尽管部分餐饮企业已逐步恢复盈利,但总体仍以节流为主,即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缩减相应的成本。以人力成本为例,虽然员工离职的状况不明显,但是企业本身会越来越紧缩,人力成本会进一步缩减以提高公司的避险能力。这种情况下出现大量折扣的几率并不大,但是很有可能会把人均消费下调,或者增加较底层的消费产品,以增大总销售额。


不太可能恢复到 2021 年同期水平。凑凑一直是个处在上升期的品牌,但从疫情,便没有了上升趋势,持平已经算是很好的表现。尽管疫情开放、常态化核酸,但对消费者的限制仍然很大,跨区域流动也较难,因此 2022 年下半年对餐饮行业的预期也较悲观。去年的消费同比减少了 10%左右,预计今年减少量会放大到 20%。


Q:在如今半成品和预制菜的快速发展下,未来餐饮企业如何布局中央厨房和供应链?


A:上海疫情下,餐饮企业在团购、外卖甚至包装上的准备比 2020 年充分很多。火锅做外卖并不容易,但在这次长期风控中,各火锅品牌的应变速度很快,真正开始推行有效的外卖。


一方面,会加大预制菜和熟食品的配置。因为上海有很多外来务工的人,住所不一定有完整的厨房设备,所以购买预制菜和熟食品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会进一步补充下单途径。现在的火锅团购需要达到一定数量,而有些小区较小达不到团购量,这部分需求没有被覆盖。量小的外卖只能通过美团和饿了么平台,未来火锅如果能够在体系上能够打通美团和饿了么,将会有更多收入来源。


Q:如何提升连锁餐饮店的抗风险能力?


A:首先,人力成本的控制是首要方向。2020 年 5 月(疫情第一年的趋缓时期),凑凑开始了内部的降本增效,把人力成本比例在 1-1.5 个月内降低 2%。这是第一次的避风险动作,未来也会进一步控制人力成本。


其次是物流、供应链体系以及人脉上的打通。在高度风控下,快速成为保供单位、拿到物流单位的通行证都是很重要的,也是各企业的生存方式。


最后,在租金方面做好协调和调研。租金的支出较大,尽量选择国营企业的商场,享受租金减免;对私人企业的商场做好调研,了解它在遇到疫情时给租户的租金优惠措施。


Q:海底捞去年从 1600 家关闭到 1300 家,同店从高峰的 5 次下降到不到 3 次。请问您认为是品牌势能问题、行业竞争问题还是疫情问题?海底捞未来的翻台率和发展空间如何?


A:都有影响,品牌势能和行业竞争的问题较大,疫情的影响较小。海底捞的品牌衰退问题和饱和问题突出。它从 2018 年到 2020 年快速扩张,但因为资本加持,餐饮业的品牌尤其是火锅类呈现了爆发式的增加。凑凑是强劲的竞争对手,市场占有率仅次于海底捞。以上海为例,不断有新的头部火锅品牌进入,比如高老九和周师兄,对海底捞的客源造成了影响。类火锅品牌比如翘脚牛肉、地锅鸡等也对传统火锅品牌产生竞争。除此之外还有海底捞品牌的内部竞争。海底捞对于疫情过分乐观,疫情没有给它提供成长机会。在疫情中,餐饮行业的“M 化”比较明显,人均 100 到 300 间的中端餐饮受到冲击最大,高端的餐饮企业受影响不那么明显。


Q:为了减少人力成本,是否会引入服务机器人、炒菜机?


A:凑凑和周师兄均没有考虑。凑凑的品牌属性和多层次的装修风格不适合使用服务机器人,并且出热食的比例不高,目前没有计划使用机器人或炒菜机器。周师兄的上海人民广场店一楼有奶茶自助机,部分门店有使用中台机器人。


Q:请问可以分享一下去年整体和今年过去几个月的翻台率吗?疫情之后能达到多少?


A:不同区域是不同的。今年凑凑的客流,华北区域一月是-9,二月是-21;上海一月是-15,二月是-22;江苏一月是-21,二月是-34,因为 2 月开始苏州有疫情。如果以客流和翻台率做挂钩,至少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同比下降。


Q:国家出台的扶持政策,比如发放消费券这样的,对于行业的实际影响到底是怎么样的?


A:消费券是一个整体的提升。消费券主要针对中低产阶级人群,他们拿到消费券原则上就会去消费原本想要紧缩的一些产品,以此扩大消费、帮助餐饮行业恢复。


Q:线上平台对餐饮企业的收费会下降吗?疫情后会维持还是反弹?


A:因为去年线上平台费用已经下降了 2%-3%,还要再下降比较困难,除非有国家商务部等的引导。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九毛九
S
海底捞
S
海天味业
工分
1.3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