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车载半导体 - 智能化驱动景气加速提升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3-10-23 20:38:07

Q&A

Q:车载半导体的分类,包括计算控制芯片、电动化相关的功率芯片、传感器芯片、通信芯片和存储芯片。未来计算、通信和存储芯片的需求会越来越高,这将对整个车载半导体产业带来什么影响呢?

 

A: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车载半导体中计算、通信和存储芯片的需求和性能要求都将大幅提升。我们能够看到未来整个计算、通信和存储芯片在车载半导体中的份额会越来越高。此外,随着座舱功能的增多,座舱集成化设计对座舱芯片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芯片迭代速度变得很快。整个座舱芯片市场规模已经很大,预计未来还会持续增长。整个车载半导体市场竞争格局也是良好的。

 

Q:对于计算芯片来说,随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发展,对计算芯片的要求有哪些变化?

 

A:随着视频流数据计算需求和AI加速的增加,计算芯片的要求有了大幅提升。现在多核CPU芯片的需求开始出现,能够实现多个屏幕和功能的控制。随着摄像头数量和大模型的增加,对多核GPU和AI计算的需求也会增加。整个计算芯片开始走向异构架构,集成了CPU、GPU、FPGA和ASIC等多个模块,实现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不同芯片的能力。

 

Q:未来车内功能的增多对座舱芯片有怎样的影响?

 

A:随着车内功能的增多,座舱芯片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原来使用的一些芯片无法满足今后座舱集成化设计的需求。例如,仪表盘、HUD屏、中控屏、副驾驶屏、后座屏、车载语音、导航地图、麦克风、车载音响、手势识别、DMS等功能的增加,将需要更强大的座舱芯片来满足。随着功能集成度的提升和功能体验的变化,整个芯片系统性能的要求会不断提高。

 

Q:另外,有关智能座舱的市场情况,您能介绍一下吗?

 

A: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已经很大,全球市场规模已达到约31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约770亿美元。智能座舱市场预计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是一个超过500亿美元的市场。整个车载半导体市场和智能座舱市场都具有良好的竞争格局。

 

Q:目前车载半导体竞争格局分为哪三类?每类的市场表现如何?

 

A:目前车载半导体的竞争格局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消费级芯片厂商,如高通和英特尔,其中高通在中高端市场上占据了垄断地位。第二类是传统的汽车芯片厂商,包括n叉p、瑞萨和ti等,他们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下降。第三类是国内的玩家,如华为、地平线、金城等,他们在技术突破方面取得了进展,并且市场份额也在快速提升。

 

Q:车载半导体的发展趋势有哪些?哪些玩家有好的发展前景?

 

A: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玩家包括消费电子巨头如英伟达、英特尔、MD和高通,以及国内的自主可控切入市场的玩家如华为、地平线、星驰、金城、瑞星等。此外,自动驾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对于车端的算力需求将大幅提升。

 

Q:车端的模型参数量和算力都会有什么变化?对Empie和esc的占比会有影响吗?

 

A:当车端的模型参数量提升时,车端的算力也需要大幅提升。现在车端的算力基本在低位数TOP,但未来可能会出现1000TOP甚至上千TOP的车端芯片。此时,Empie和esc的占比也会有大幅提升。

 

Q:算力的峰值和利用率对车端的自动驾驶有何影响?提升算力利用率的方法有哪些?

 

A:算力的峰值只是一个指标,更重要的是算力的实际利用率。提升芯片利用率的方法有两个方面:一是优化芯片架构,IC和NPU的利用率通常会高于GPU;二是使用高效的工具链,如英伟达的工具链相对较成熟,可以提升算法芯片的有效利用率。

 

Q:对于特斯拉和奥瑞这样的芯片架构,它们的算力和利用率有何特点?

 

A:特斯拉的芯片算力相对较小,但其算力的有效利用率非常高。奥瑞的算力虽然较大,但实际利用率较低。因此,在评估芯片性能时,不仅要看峰值算力,还要考虑实际利用率。

 

Q:Empie和esc之间的占比如何影响芯片的利用率?

 

A:Empie和esc之间的占比会影响芯片的利用率,较高的Empie和较低的esc占比将提高芯片的利用率。

 

Q:哪些工具链可以提高算法芯片的利用率?

 

A:成熟的工具链如英伟达的工具链可以提高算法芯片的利用率,而一些工具链相对不成熟的厂商则需要改进。

 

Q:地平线在软件开发方面的服务对整车厂的效率有何影响?

 

A:地平线在软件开发方面的服务能提高整车厂的效率,因为其工具链只有地平线自己使用效率才会比较好。

 

Q:车载半导体市场空间与自驾和做仓的市场空间相比如何?

 

A:车载半导体市场空间要比自驾和做仓的市场空间大,全球的车载半导体市场规模有机会达到千亿美元级别。

 

Q:自动驾驶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如何?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如何?

 

A:目前市场格局是海外独大,英伟达是独大的玩家。国内厂商如华为、地平线、黑芝麻在市场中有一定份额,但大多数高等级的解决方案仍由英伟达垄断。

 

Q:自动驾驶芯片的供给方类型有哪些?趋势是往哪个方向发展?

 

A:自动驾驶芯片的供给方可以分为开放式、黑盒式和全站自研的解决方案。目前的趋势是从开放式逐步向自研发展,但最终能够实现自动驾驶和座舱全面融合的玩家很少。

 

Q:自动驾驶芯片的投入和迭代速度如何?

 

A:自动驾驶芯片的投入和迭代速度非常快,每一代的芯片性能提升基本上都是数量级的提升。英特尔、高通和英伟达等全球领先的玩家在芯片机会方面表现较好。

 

Q:通信芯片市场未来发展如何?在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时代的需求有何变化?

 

A:通信芯片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升级和智能化的发展,车载通讯的需求将大幅增加,特别是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时代。

 

Q:车载通信的需求在近年来有明显提升吗?有哪些主要的通信方式和通信芯片?对于国内车载通信芯片市场企业来说,有什么机会和挑战?

 

A:车载通信的需求在最近几年有明显提升。无论是车云通信还是车路通信,以及车内的通信需求都在增加。通信芯片在整个车内的价值仅次于计算芯片,占据较大的份额。无线通信方面,车载需求已经快速增长,特别是智能座舱的发展推动了车云通信和车路通信的需求。车载基带芯片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些龙头企业,目前主要被高通和联发科垄断,但国内也有一些玩家逐步崭露头角,并有上市机会。有线通信方面,随着自动驾驶和车内数据处理速度提升,对通信能力的要求也在增加。以太网已成为车内通信的核心方式,而且随着万兆以太网的出现,塑料光纤通信方式也有机会陆续进入车载市场。泛芯片在以上网中是最重要的芯片之一,而且有机会实现国产替代。根据数据显示,车辆的端口数量将会迅速增加,整个以太网泛芯片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00亿元。目前该领域竞争格局几乎被海外玩家垄断,但国内的裕泰威在与华为合作过程中率先实现了泛芯片量产,已进入车载市场。所以,以太网泛芯片的市场机会和国产替代机会值得关注。

 

Q:在车载通信芯片领域,你们建议关注哪些方向和企业?

 

A:我们建议关注两个方向。首先是国外的通信芯片产业链,特别是领先的企业如高通,因为高通将推出面向高级智能驾驶汽车的新通信架构产品,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将受益较多。其次是国产替代,尤其是以太网的泛芯片市场,裕泰威是最好的企业。此外,存储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特别是迪润和盛讯达在车内存储领域具有较大市场份额,并且存储需求将持续增长。整体来说,无论是计算、通信、存储,还是传感器和功率半导体,国内企业都有替代进口的机会。

 

Q:车载半导体有哪些投资机会?

 

A:可以从进口替代、国产化率逐步比较高往比较低的领域去分析相关的投资机会。最开始出现的投资机会是摄像头CMOS和功率半导体,现在存储是一个即将出现的投资机会。接下来值得关注的是计算芯片和通信芯片,因为它们的国产化率相对较低。所以可以从国产化率从高往低逐步关注投资机会,时间会越往后机会越大。

 

Q:对于车载芯片来说,有哪些类型的公司值得关注?

 

A:第一类是平台型的公司,它们能做大的芯片,也能做小的芯片,形成一个完整的平台。第二类是主攻大颗粒市场的公司,比如计算芯片,能够很好地实现国产替代。这两类公司都值得重视和关注。

 

Q:为什么在投资车载半导体时要以车载半导体思路为主?

 

A:整个车载的需求是一个稳定的波浪形往上的需求,每一轮向下的需求不会特别久,而像周期波动一样进行估值和投资是不合适的。车载半导体有很好的成长性和投资机会,对于一些有核心能力和技术壁垒的龙头公司,可以给予更长期的考量和更高的估值的弹性。在市场半导体越往后的阶段,应该越去参与国产龙头和全球龙头公司,以及平台型的公司,因为竞争格局会越来越强,最终可能只有一家独大或几家玩家。

 

Q:有哪些关于车载半导体的更深入的专题可以关注?

 

A:可以关注云端计算芯片、特斯拉的操作能行多久以及特斯拉和VCR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两三年特斯拉和VCR的投资机会。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卓胜微
S
睿创微纳
S
翱捷科技
工分
2.46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05-02 09:53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