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药业:国内甾体药物原料供应龙头,明日创业
1、主营业务:公司主要从事甾体药物原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甾体药物生产所需的起始物料和中间体。在甾体药物起始物料领域,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供应商之一;在甾体药物中间体领域,公司掌握了多种产品的生产技术,实现了起始物料至性激素类中间体的完整产品路线覆盖,并能够生产多种皮质激素类中间体和孕激素类中间体,拥有丰富的产品线。
2、核心看点:
(1)公司是国内甾体药物原料供应龙头,受益国产替代市占率稳步提升。在甾体药物起始物料领域,按照国内甾体药物起始物料市场容量3000吨计算,公司2019年市占率约为17%,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在甾体药物中间体领域,公司实现了起始物料至性激素类中间体的完整产品路线覆盖,在酶转化和化学合成技术上具备行业领先水平,产品种类多达100余种,与天药股份、溢多利、CHEMO和AMRI等国内外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国内甾体药物中间体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
(2)甾体药物是相当常用的药物,2020年全球甾体激素药物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500亿美元。目前,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气体激素原料药主要生产基地,甾体激素原料药物年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1/3左右,皮质激素原料药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在甾体药物起始物料领域中,国内生产雄烯二酮等原料物起始物料技术路线已经成熟,形成了以共同药业、赛托生物、湖南新合新为第一梯队的竞争格局。目前,公司与浙江华海药业等知名药企合资成立海华共同,业务进一步向高端甾体原料药领域延伸,同时在技术优势及丰富产品布局加持下,公司竞争地位有望进一步提高。
3、行业分析:
(1)医药行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据著名医疗市场咨询机构艾昆纬统计,2018年全球医药总支出规模达到了1.2万亿美元,预计至2023年,市场仍将保持5%左右的增长水平,全球医药总支出规模将超过1.5万亿美元,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创新药在发达市场的应用、新兴市场药品市场准入和使用扩大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叠加国内医疗体制改革、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步明显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医药市场也在高速发展,根据Frost&Sullivan的分析研究,2014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突破1.1万亿元,2019年已达到1.64万亿元左右,中国医药市场预计将会继续保持与往年相当的增长速度,并于2023年达到2.13万亿元左右。药品终端市场销售规模持续增长。
(2)甾体类药物销售在细分品类中表现突出。我国甾体类药物年产量较大,出口规模可观。根据健康网公布的数据,2016年至今我国激素中间体的年均出口规模在8000万美元左右;皮质激素、性激素、孕激素和其他激素原料药的年均出口规模分别约为30000万美元、8000万美元、15000万美元和8500万美元。目前全球生产的甾体类药物已超过40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甾体激素类药物。根据溢多利2018年度报告统计显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甾体激素药物销售额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目前,甾体类药物是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化学药,市场空间广阔。
4、可比公司:溢多利、仙琚制药、天药股份、塞托生物。
5、竞争对手:赛托生物、湖南新合新。
6、主要募投项目:黄体酮及中间体BA生产建设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60000万元。
7、数据一览:
2017-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是3.34亿、4.37亿、4.65亿、4.68亿,复合增速11.9%;归母净利润分别是4743万、7067万、7300万万、5309万,复合增速3.83%。2017-2019年净利率24.22%、16.16%、15.70%,ROE15.79%、17.31%、15.17%。发行价格8.24元/股,发行PE16.33,行业PE48.71,发行流通市值2.39亿,市值9.5亿。(Wind、公司招股意向书、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1、科美诊断,国内领先的光激化学发光免疫诊断企业,从事临床免疫化学发光诊断检测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为基于光激化学发光法的LiCA系列诊断试剂和基于酶促化学发光法的CC系列诊断试剂及仪器。
2、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光激化学发光免疫诊断企业,检测性能与国际一线品牌高度一致,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公司是国内首个基于“活性氧途径均相化学发光”研究开发化学发光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企业,在售产品主要集中于传染病检测领域。在甲状腺激素领域,公司 LiCA 500 与罗氏 E601、西门子 Centaur XP 和贝克曼 Dxl 800 对比研究显示,公司 LiCA 500 检测性能与甲状腺领域第一梯队企业同类产品性能具有高度一致性;在肿瘤标志物领域,公司 LiCA 500 与罗氏 E601、雅培 i2000、康乃格(CA242)和新产业(CA50)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公司产品于同类产品综合性能具有高度一致性。目前科美 LiCA 系列产品完成了对肿瘤标志物、甲状腺激素、生殖内分泌激素、心肌标志物和炎症等领域内临床常用检测项目的覆盖,覆盖广度已接近雅培、西门子、贝克曼等进口品牌,这些检测领域和传染病领域的市场规模合计占国内化学发光市场整体的85%以上,市场前景广阔。公司检测通量高、仪器运行成本低,目前 LiCA 800 仪器的最高检测速度达到 600 测试/小时,是国际一线品牌化学发光检测仪器检测通量的 2-3 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凭借公司性能优异且质量稳定的体外诊断产品、可与国际一线品牌媲美的产品菜单以及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支持,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3、营销网络覆盖全国,三级医院客户收入占比最高,单机产出远超同行。当前公司营销网络已覆盖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所有省份,终端医院覆盖 1000 余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占比超过 80%,三级医院占比超过 30%,其中 LiCA 系列产品已在上海长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众多三甲医院装机使用,系列产品营收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高达 78%。公司收入来自三级医院客户占比最高,2020H1 来自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47.66%、43.26%、1.61%和 7.47%。公司国内装机量较业内可比公司如新产业并不占优,但单机产出远超同行,LiCA 仪器单机产出约 30 万元/台,CC 仪器单机产出约 20 万元/台,高于新产业的 24.74 万元/台及热景生物的 4.51 万元/台。
4、2018 年收购博阳生物,拥有化学发光双技术平台。公司 2018 年收购博阳生物以后,凭借高效的技术转化能力完成了对光激化学发光技术平台的整合,依托强有力的运营整合能力实现博阳生物运营模式的现代化改造和全方位的提升,促成 LiCA 系列产品真正的规模化销售和爆发式的收入增长。LiCA 系列产品收入从2017 年的 1.39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2.99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 45%,2019 年博阳生物经营性现金净流入达到 1.49 亿元,公司归母净利润转亏为盈。
5、行业:体外诊断行业已成为全球医疗领域发展较快、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行业之一。预计到 2024 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 5950 亿美元,2017 至 2024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6%;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 796 亿美元,2017 至 2024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6.1%,高于同期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复合增速,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的比例将提升到 13.4%。我国体外诊断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免疫诊断成为市场中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外诊断行业仍处在发展前期,尽管市场规模仍较小,但近年来我国体外诊断行业一直保持约 18%的增长速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并且随着我国体外诊断市场对检测准确度和精密度等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和我国体外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国内体外诊断市场的主导方向已经逐渐从生化诊断向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领域转移,其中免疫诊断已成为我国体外诊断市场中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自 2010 年到 2018 年,国内体外诊断市场中生化诊断的市场份额由 27%降低至 19%,免疫诊断的市场份额由 27%增加至 36%,远超其他细分领域。
6、竞争格局: 化学发光对于试剂和仪器的性能要求非常高,技术门槛较高,研发难度大。以罗氏、雅培、西门子、贝克曼为代表的进口厂商已进入体外诊断和化学发光行业多年,拥有丰富而成熟的技术积淀,产品性能和仪器稳定性上均具有较好表现,其部分化学发光试剂已成为业界公认的“金标准”。我国化学发光企业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已在部分领域打破技术壁垒,逐步实现进口替代。目前我国化学发光市场中,进口厂商占据超过 80%的市场份额,其中以罗氏、雅培、贝克曼及西门子为代表的体外诊断巨头占据了约 70%的市场份额。
7、2017-2019年营业收入3.18亿、3.66亿、4.54亿,复合增长率为19.46%,归母净利润为-4.35亿 、-4.24亿和1.40亿,毛利率 为72.18%、73.28%和74.98%。2020年净利润为1.17亿,同比下降-16.77%。可比公司:安图生物、迈瑞医疗、新产业生物。 发行价格7.15,发行PE22.77,行业PE48.71,发行流通市值2.37亿,市值24.50亿。(新股资料来自个股招股说明书、国泰君安等券商研报)
1、中洲特材,高温耐蚀合金领先生产商,主要从事特种合金材料领域内的高温耐蚀合金材料及制品业务,主要产品为以钴基合金、镍基合金为主要原材料的铸造高温耐蚀合金、变形高温耐蚀合金以及特种合金焊材等产品。
2、公司是国内高温耐蚀合金领先生产商,通过核心技术助力产品进口替代,积累优质客户资源与口碑。公司已获得 ISO9001、ISO1400、特种设备制造许可、API-20A、CE-PED 等多项认证,有 16 种特种合金材料先后取得挪威石油标准化组织 NORSOK-M650 & M630 标准认证,成为国内通过该项高端认证材料种类最多的企业。凭借定制化、种类全以及一站式配套服务的优势,公司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与业内口碑,国内客户包括纽威股份、东方希望、中核科技、中国中车、航天石化等;国外客户包括 GE、Emerson、Flowserve、L&T 等著名跨国公司,且跨国公司认证不断增加。随着技术能力的提高及与海外客户资源的拓展,公司能够借助成本优势拓展更多国外油气钻采中的高端高温耐蚀合金业务,在目前耐蚀合金产品及特种合金焊材海外营收占比约 20%的基础上,迎来经营业绩的增长点。
3、公司主营产品高温耐蚀合金份额持续提升,毛利率保持稳定,重点研发项目有望开拓新领域。发行人主营产品均保持稳步增长,2017-2019 年,公司主要产品铸造高温耐蚀合金及变形高温耐蚀合金整体复合增长率达 26.96%,销售结构占比由 70.46%上升至 75.28%。从毛利率来看,主要产品毛利率整体保持稳定,且铸造高温耐蚀合金毛利率总体高于变形高温耐蚀合金。而高温耐蚀合金目前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中的重点产品,作为新材料被列为十三五国家战略内性新兴产业,得到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将伴随下游石油化工、航空航天领域增长实现稳步发展。此外,目前公司正在重点研发的项目包括超薄壁高温耐蚀合金铸件、熔模铸件快速成形技术以及复杂结构高温耐蚀铸件工艺研发等核心技术,研发成功后有望开拓新市场,并且提高公司在高端领域的竞争力,创造持续的利润增长点。
4、行业:
(1)工业化的推进和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推动高温合金行业需求不断扩张。根据深圳前瞻产业研究的数据,2018 年,全球高温合金市场规模约为 121.63 亿美元,增长速度超过 26%,我国高温合金生产量为 3.52 万吨,比上年增长 30%,2018 年销量为 5.93 万吨,比上年增长 28%。2018 年,世界高温合金消费市场中,美国占全球市场的 58%,欧洲约占 20%。全球高温产品需求分布中,航空航天约 55%,其次为电力 20%,机械 10%,汽车 3%,石油 3%。整体来说,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中,高温合金市场已较为成熟,整体保持 20%左右的增速,发展中国家市场规模扩张速度相对更快。据深圳前瞻研究院预测,我国高温合金行业市场将维持 20%~30%的年增速,2024 年将超过 400 亿元。
(2)我国耐蚀合金市场产量增长迅速。近十年来,我国铁基合金(不锈钢)产量持续增加中,2010 年,产量为 1126 万吨,2018 年,产量达 2670 万吨,复合增长率超过 10%。按此趋势,未来我国不锈钢产量还将实现持续增长。并且,我国奥氏体不锈钢等高端产品有着强烈的进口替代需要。镍基合金在恶劣条件下具有高耐腐蚀性能。石油和天然气、化工、电力行业、国防、航空航天等都对镍基合金有着广泛需求。根据 QYResearch 估计,镍基合金全球市场发展稳定,2022 年,全球镍基合金将达到 40.7 万吨,市场规模达 56 亿美元。由于镍基合金应用的广泛性,未来,我国对镍基合金存在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5、竞争格局: 整体来看,国内高温耐蚀合金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批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生产企业,但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仍然有限,行业在技术、人才、应用及资金方面有较高的门槛,有较高综合进入壁垒。在市场竞争程度上,铸造高温耐蚀合金工序多,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变形高温耐蚀合金工序相对少,相对容易复制,市场竞争程度较高。国内民用高温耐蚀合金领域呈现出高端产品企业与中低端产品企业共存的局面:中低端产品企业较多,年生产规模一般在 1000 吨以下。该类企业技术和研发实力较弱,产品规格、品种相对单一,主要依靠价格竞争;高端产品企业年生产规模较大,技术和研发实力较强,产品种类齐全,高端产品企业往往能进入下游大型企业的供应商名录,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高端产品企业主要通过品牌竞争。
6、2017-2019年营业收入4.20亿、5.93亿和6.32亿,复合增长率为22.60%,归母净利润7633万元、6100万元、6397万元,复合增长率为-8.45%,毛利率为23.11%、23.46%和23.64%,可比公司:图南合金、钢研高纳、应流股份、抚顺特钢、通裕重工。 2020年净利润为6237万,同比下降-2.49%。 发行价格12.13,发行PE23.65,行业PE47.35,发行流通市值3.45亿,市值14.56亿。(新股资料来自个股招股说明书、国泰君安等券商研报)
1、中金辐照,辐照技术服务行业龙头,主营业务为辐照技术服务。公司主要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钴-60产生的γ射线,为多种类型产品提供辐照技术服务,从而达到灭菌或改性的效果,主要服务包括医疗卫生用品辐照灭菌、食品辐照灭菌、包装材料辐照灭菌、药品辐照灭菌、其他产品辐照灭菌、辐照改性服务、其他消毒灭菌。
2、公司是辐照技术服务行业龙头,钴源活度、网点布局、覆盖面均位居行业先进地位,品牌影响力广泛。公司是我国最早将辐照技术进行工业化应用的企业之一,已形成包括深圳、上海、天津、青岛、武汉、成都和重庆等多地的全国性布局,拥有 11 座大型辐照装置,截至 2020 年 6 月末,公司钴源活度达到 2337 万居里,是我国钴源活度最高、网点布局最完善、覆盖面最广的专业化辐照灭菌企业,“中金辐照”、“金鹏源”成为业内知名品牌。目前公司下游应用主要包括医疗保健、食品、药品等,在这些领域辐照灭菌市场的份额分别为 27.85%、19.52%、13.19%。公司研发费用长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技术优势明显,作为国际辐照协会黄金级会员,拥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的技术检测中心,并参与了医疗保健产品、食品、无菌包装材料辐照灭菌、辐照剂量测量等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有广泛的品牌影响力。2017-2019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890 万元、5250 万元、5381 万元,复合增速 17.61%;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2019 年毛利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随着钴源采购项目的推进和对电子加速器灭菌技术的加速推广,公司未来凭借品牌影响技术优势将有可观的发展空间。
3、行业:
(1)下游行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推动辐照技术服务产业蓬勃发展。卫生健康用品、食品是我国辐照灭菌行业最主要的下游领域。2016 年,全球医疗保健产品工业化灭菌市场总额为 46.90 亿美元,其中,辐照灭菌占 比约为 45%,环氧乙烷灭菌占比约为 50%,其他灭菌方式为 5%;而我国医疗保健产品工业化灭菌市场中辐照灭菌占比不到 15%,预计未来随着国家对医疗保健产品行业卫生标准的提高和公众对核技术认知水平的提升,辐照灭菌在卫生健康用品市场将占据更大空间;在食品方面,全球范围内已有 54 个国家按照类别批准了辐照食品,41 个国家按照品种批准了辐照食品。2015 年全球辐照食品量为 70 万吨,近几年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食品辐照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根据公司调研分析,我国境内可用于辐照灭菌的医疗器械、食品和中成药的市场规模约为 1480.61 亿元,按照行业经验,辐照技术服务收入占各类产品价值的比例约在 2%-5%之间,推算出辐照灭菌服务的潜在市场空间约为 53.38 亿元。
(2)行业规模化趋势明显,整体服务能力和经营规模有望提升。近年来,随着核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普及和辐照技术服务行业规模的扩大,国内不少大型客户开始选择辐照作为消毒灭菌方式。同时,医疗保健产品、食品等行业的跨国企业为扩大生产和节约成本,在我国境内设立子公司或指定代工厂,该类企业习惯于选择专业的灭菌商提供配套灭菌服务,通常要求境内子公司或代工厂选择辐照灭菌方式。市场需求提高促使我国辐照技术服务提供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经营规模,根据公司市场调研及分析,截至 2019 年末,全国运行的设计装源量 30 万居里以上的 γ 辐照装置超过 120 座,主流型号的 γ 辐照装置的设计装源量已达到 400 万居里以上。随着装置设计能力和保有活度的提升,辐照装置的规模效益逐渐体现,盈利能力将大幅改善,推动行业整整体高速发展。
4、竞争格局: 从全球范围来看,辐照服务行业由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主导,国内企业迅速跟进,整体上呈现集中度升高趋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辐照技术服务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辐照装置向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高度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经营发展和多次并购重组,全球辐照灭菌服务市场呈现集中的趋势,国际上主要的大型专业消毒灭菌商,如 Steris、Sterigenics 等,都拥有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数十家消毒灭菌服务网点。国内参与者主要包括中金辐照、中国同辐、鸿仪四方、中核辐照、同方辐照等。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生态环境部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大量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陆续退出市场,辐照技术服务行业的优质企业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建设、新技术开发、服务模式创新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扩大市场份额,推动行业整体集中度的提升。
5、2017-2019年营业收入2.14亿、2.43亿、2.53亿,复合增长率为8.73%,归母净利润为3889万、5250万和5830万,复合增长率为22.44% 毛利率为56.15%、54.85%和56.66%。2020年6153万,同比增长5.54%。可比公司:鸿仪四方、中核辐照、同方辐照、蓝孚高能。 发行价格3.40,发行PE15.95,行业PE34.30,发行流通市值2.13亿,市值14.59亿。(新股资料来自个股招股说明书、国泰君安等券商研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