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猴痘相关科普?
A:猴痘不是新的病毒,猴痘病毒1958年在哥本哈根首次在猴子中发现,1970年在非洲刚果发现首例猴痘病人,后来猴痘主要在中非、西非等非
洲国家集中爆发,西非毒株致死率低约1%,中非致死率大约10%,相当厉害。
2003年也在美国等发现了散发的病例,今年5月以来,陆续在欧洲、美洲、澳洲发现,WHO警示重点关注。
猴痘病毒像天花,出现皮疹、乏力、发烧的症状,传播途径不单单是接触传播(主要途径),还有一部分通过近距离(2m内)的呼吸道飞沫传
播。
病人破了的痘导致污染的衣物,也会造成传播。
英国最早发现的病人最早是同性恋,所以可以通过性传播。
传播途径多。
短短10来天,全世界报道了100例左右病例,21日WHO报道,有病例发现了病死。
比利时目前发布病例需要自我隔离,目前亚洲国家暂无。
猴痘是病毒性的疾病,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需要阿昔洛韦等广谱治疗药物,瑞德西韦还需要扩大临床研究。
猴痘疫苗目前暂无,最接近的是天花疫苗,上世纪WHO宣布消灭了天花,40岁以下人群未接种天花疫苗,年轻人未接种牛痘疫苗。
是否是变异的猴痘病毒?
目前还不是,未来有待观察。
诊断利用PCR,试剂盒还没有正式批准,有些申请报批了。
猴痘有潜伏期,没有出现皮疹的时候只有发热,要等待有症状才去做检测,但有症状去做已经晚了,因此怎么做到早期检测是关键。
目前检测标准不完善,我们建议针对发热、淋巴肿大、皮疹的病人需要检测。
早期发现、早期监测是控制猴痘的最主要手段。
Q:猴痘这次引起关注可能是疫情下的语境大家的敏感导致,从专业的角度评估,猴痘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如何?
A:相比新冠,不会那么迅速,因为猴痘主要是接触传播,目前为止还没有气溶胶传播证据。
尽管十来天有将近100例,但是考虑到传播途径,而且现在新冠大家戴口罩,勤洗手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不太可能像新冠大流行。
但是未来变异难以预判。
Q:看到猴痘相对2018年以前有52个位点的变异,实验室多久能够产出变异对猴痘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A:突变的情况、严重程度要看位点占整个序列比,目前来看还属于原来病毒的范畴;变异不一定造成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改变,还是要看真实世界
的传播情况,通过更多病例来看。
通过病例-检测突变-证实这样的通路。
此外,有些变异是自然的突变,有些是压力下的选择性突变,尚不清楚52个变异属于哪种。
Q:观察非洲的数据,2020有6000多人的感染,为什么之前没有外溢,今年为什么爆发?
A:可能要从自身角度来看,目前还没看到病毒突变证据,我们暂定是原病毒,可能是目前人群免疫力下降,新冠大背景下,人的免疫力普降。
Q:是不是要等到出现疱疹之后才能被检测?
A:不是,没有疱疹的病人没有意愿去做猴痘检测,即使有皮疹他也不一定愿意。
皮疹破损的水泡液体含病毒量高,因此目前主要用水泡液体进行检测。
唾液检测出是可能的,如果肺部的含病毒量高会有可能,但目前来看还不是主要得传播途径,目前主要是皮疹水泡检测。
Q:考虑最坏情况,猴痘病毒传播开,我们国家是否有天花疫苗储备,1970年的疫苗是否还有效?
天花疫苗安全性问题是什么意思?
A:天花疫苗在国家CDC、国家实验室、病毒研究所可能会有储存,但很少量仅仅作为保存。
基层的实验室应该没有。
灭活疫苗要生产出带天花抗原的成分,把有毒性的病毒灭活掉,大规模生产、增殖病毒或许有外泄风险。
mRNA疫苗应该没有什么风险。
Q:如果要生产疫苗是要做猴痘病毒做灭活还是天花疫苗做灭活?
A:原则性上是猴痘病毒,要做临床试验。
天花疫苗之前是有的,牛痘病毒和猴痘也相近,或许牛痘疫苗也是一种可能手段,牛痘疫苗的生产会好一些。
Q:如果生产天花和牛痘疫苗,我们需要做临床吗?
A:应急的话可能可以直接拿来注射,边接种边观察。
Q: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猴痘病毒不用太担心吗?
A:不能太绝对,变异后导致的飞沫传播等或加重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Q:我们该怎么评估传染病的风险?
有没有客观的指标?
A:指标困难,检测病毒、病人首先没有试剂盒,只能通过确诊患者来评估,早期传染病难以评估,不然就能够做到很好的防控了。
Q:从您的专业判断,猴痘和之前看到的传染病有区别吗?
比如脊髓灰质炎病毒?
A:传染病流行有规律,有消长动态,经常会有几十年重新出现得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