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继续推升全球智能电动浪潮。1-9M21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 402万辆/+44%,渗透率达6.7%/+3.5PP;
9M21 单月销量 62 万辆/同比+97%、环比+21%,渗透率达 10.6%/+5.3PP(Marklines)。
全球从总量和渗透率角度均保持加速状态,其中销量冠军特斯拉作为领军者,产销节奏与技术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1)车型:当前特斯拉主力车型为 S/X/3/Y,公司未来两年将进一步推出定位低于 3 的平价车型 Model 2/Q(名称未定)、皮卡 Cyber Truck、Semi Truck,基于当前公司27%的超高毛利率,估计2/Q 在中低价位的竞争力可能极强。
2)生产:已投产基地包括加州工厂(60 万辆/年,S/X/3)、上海工厂(50 万辆/年,3/Y),在建工厂柏林工厂(21 年底投产、预计 22 年底 50 万辆/年,Y)、奥斯汀工厂(21 年底投产,Y/Cyber),2022 年预计总产能有望达到 160 万辆。而在此以外,我们估计特斯拉仍有新建产能基地的计划。
3)技术:在工艺制造和自动驾驶上特斯拉也在持续革新,引入/将引入一体化压铸、CTC 技术、4680 圆柱电池、扁线电机、热泵空调、FSD Beta 等。工艺制造革新方向主要围绕降成本、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电车能耗,自动驾驶以提高判断精度、人机交互体验和安全角度迭代。
中国汽车零部件在特斯拉产业链的机遇持续升级。特斯拉产销上行、工艺制造革新,会提供更多的供应机会,进而催生上游零部件格局变化。在特斯拉体系内获得成功的企业,一方面伴随特斯拉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获得了电动化的先发优势,更有利于横向突破进入其它电动车企体系,包括中国新势力、中美欧传统车企的电动转型。
在此之中,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凭借低成本解决方案、快速研发和响应能力,实现了更强的比较优势。无论是就近配套上海工厂,还是在欧洲、北美跟随扩建步伐,中国企业的投资意愿也更坚定。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特斯拉体系内的数量、单车价值和配套份额均在显著提升:
数量:已有超过 40 家上市公司直接/间接配套特斯拉,主要包括金属件(14家)、电子电气系统(10 家)、内外饰(9 家)等;
单车价值:大部分配套价格低于 1 千元/辆,部分大型金属件、电子系统、内外饰领域的公司配套价值已超过 2 千元/辆;
配套份额:从配套覆盖范围看,上海工厂>北美工厂>欧洲工厂,A 点供应商逐渐增多,开始从部件配套向系统集成渗透。
看好特斯拉产业链的增长以及在智能电动大方向上的持续升级扩张,重点推荐弹性高、壁垒高、有潜力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
弹性高:推荐拓普集团,建议关注隆盛科技、新泉股份、旭升股份;
壁垒高:建议关注三花智控(热管理阀类)、华域汽车(内外饰);
潜力类:推荐精锻科技(差速器总成)、银轮股份(换热模块),建议关注精达股份(扁线电机材料)、力劲科技(一体化压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