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The Semiconductor Supply Chain:Assessing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中的统计,中国大陆在全球芯片产业链环节中,封测及封测设备方面已经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但在EDA、IP核、部分半导体材料、部分半导体设备领域都存在明显的“卡脖子”问题,而这些领域也正是美国及其盟国的优势领域,我国亟待补足。
产业布局来看,国家大基金以及二期依旧是半导体生态重要参与者。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大基金一期公开投资公司23家,累计有效投资项目为70个左右。其中,集成电路制造占67%,设计占17%,封测占10%,装备材料占6%。可以看出大基金一期的重点投向为制造领域,首要解决国内代工产能不足等问题。
大基金二期在承接一期芯片产业链的基础之上,继续提升装备和材料领域的投资比重,进一步保证晶圆厂的持续扩产和国产化进程加速的大趋势,此外也加大了对下游应用端的投资比重。
政策端方面,最新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而在政策大力支持下,围绕集成电路、高端被动元器件等领域的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芯片领域中国各环节竞争力:
(注:绿色代表具备较高的国际竞争力;黄色表示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橙色表示竞争力微弱;红色表明几乎无竞争力,橙色和红色为“卡脖子”关键领域)
半导体产业链
半导体产业链整体可被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板块。
上游为半导体的支撑产业,由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构成。
中游为半导体制造产业链,包含IC的设计、制造和封测三个环节,其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光电子器件和传感。
下游是半导体的具体应用领域,涉及消费电子、移动通信、新能源、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从产业链价值量来看,设计占60%,其中逻辑IC占30%、存储IC占9%、DAO占17%;设备占12%;材料占5%;晶圆制造占19%,封装与测试占6%。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欧美在设计、设备绝对主导;美国在EDA&IP核一家独大;韩国主导存储IC设计;日本在DAO、设备优势显著;中国在封测代工环节占比最高。
近年来,国内部分头部公司技术优势突出,推动国产替代节奏加速,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有较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