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厦门一家锂电池企业开始研发、生产软包装聚合物锂电池,当时其受限于电芯用铝塑膜进口困难和极高的单价,对铝塑膜国产化有极高的期望。在当时,铝塑膜这一新生事物的需求如此崭新、如此微量,其诉求均遭到拒绝。
作为从事食品、医药、日化品等包装材料5年之久的一员,初期接触这家企业并知道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时,其实好奇多于规划,所以欣然接受了国产铝塑膜的合作邀约。初期的感觉就是包装电池用的铝塑膜与日常包装药品、奶制品、化妆品的铝塑复合膜类似,已经非常成熟,不会有太大难度。
说干就干,很快我们就生产并销售了新奇的、有别于进口的、带客户LOGO的“铝塑膜产品”给厦门这家客户。由于当时双方对铝塑膜产品均处于懵懂状态,对性能的认知尚无任何经验可言,也没有真正适合锂电池应用的产品标准。首次铝塑膜的国产化尝试虽未突破,但是初啼破晓。
随着对锂电池行业认识的不断加深,随着产品研发一步步开展,铝塑膜国产化的难题开始日益显现,从特殊材料到特殊工艺到特殊设备,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但年轻气盛和好奇是那时的资本,毅然决然的全身心投入到了铝塑膜行业里,从此也就一直没有离开过。
国内企业真正开启铝塑膜专项研发的时间在2004年, 2004年4月,上海紫江凭借30余年软包制造及技术积累,集合各方力量正式成立了专业的铝塑膜项目团队,铝塑膜产品国产化的大幕开启。
研发之初,项目团队利用现有的包装装备制定了大量的工艺路线及树脂改性方案, 2004年7月份,首份铝塑膜样品即告出炉。第一时间东莞白马、广州花都、珠海斗门、惠州水口、顺德容桂等厂家对国产铝塑膜进行了测试。与进口产品相比,在冲深、耐腐蚀、外观性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但锂电行业已经开始听到国产铝塑膜发出的声音。
铝塑膜国产化虽经历了2004~2006年波澜不惊的低潮期。上海紫江一直没有放弃铝塑膜国产化的努力,2007年,北京昌平、浙江杭州的电池厂家开始批量使用上海紫江第Ⅰ代国产铝塑膜产品,分别应用于大型国际运动会项目及出口美国电动自行车项目上。铝塑膜国产之路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2009年10月,第Ⅱ代产品开始被杭州客户批量订购,同年,浙江、广东又有4家客户开始批量应用,销售业绩逐渐增长,紫江铝塑膜的茁壮成长已成必然之势。
2012年上市公司成立了研发、生产、销售锂电池用铝塑膜产品的专业子公司---紫江新材料,开启了国产铝塑膜产业化之路。紫江新材料的成立加快了铝塑膜产品技术升级和销量的上涨。2014年起,行业名列前茅的几大锂电客户开始批量购买我们的产品,终端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智能家居、蓝牙耳机、MP4、MP3、启动电源、移动电源、0级乘用车等众多领域。
目前阶段,热法铝塑膜仍是国内众多一线锂电企业的首选。热法铝塑膜产品开发的高门槛、高投入一度令众多后来的投资者们一筹莫展。截止日前,国际上批量出货10年以上,月度出货量超过百万平的热法铝塑膜企业仅有2家,一家是日本企业,另一家就是上海紫江。上海紫江自2009年10月成功批量销售第Ⅱ代热法工艺铝塑膜开始,坚持以性能稳定为核心的发展之路。凭借多年的积累使得铝塑膜产品的销量在2017年有了极大的增长,一跃成为国际上名列前五,国内第一的的铝塑膜企业。
至2020年8月份,上海紫江已经成为世界出货量前三的铝塑膜著名企业,也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铝塑膜热法和干法技术的企业,是国内行业标杆。
过去的10年,国产铝塑膜取得了部分替代进口的巨大成就,仅单价一项,目前国产产品的单价比之10年前同类进口单价,下降幅度至少在60%以上。国产铝塑膜的优势不仅仅只体现在价格方面,在交期、账期、服务等众多方面亦拥有进口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这些优势迅速推动着国产铝塑膜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预计2020年底,国产铝塑膜的市场份额将超过30%;未来3年,国产铝塑膜市场份额将超过50%。
国产铝塑膜市场做大的同时,锂电池对铝塑膜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是挑战亦是大机遇。未来新金属材料的开发与确认、新树脂配方的优化与改善、工艺革新与发展均有太多空间需要提升。随着国内铝塑膜行业各方面的协同发展及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坚信国产铝塑膜全面替代进口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