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的判断来源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话语权、商业模式:
如果说beta的收益来源于对时间轴横向拓展的理解上,那么alpha的收益就是对赛道的纵向延伸。
比如说当我们知道5G开始建网后将带来终端设备的更新,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消费终端这个环节的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地剖析。
消费终端整个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的原材料、中游的模组、下游的品牌商。同时上中下游里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出芯片、电感、电阻、摄像头、集成、封测等等环节。
很多投资者在做科技股的投资的时候,只把焦点放在了企业本身的产品和技术路线,而忽略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进而错过了一些投资机会。
在整个终端硬件设备的产业链里面,最强势的当属下游的品牌商,如果客户想要培养一个供应商的话,它将成长得非常快。
由于我国模组、器件等供应商在交付能力、品控、成本等方面拥有很强的优势,所以苹果在过去几年大量地选择中国供应商进行合作,由此也诞生了一批牛股。
如果我们再深一步想,基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当苹果看到某一家供应商一家独大时,会主动去培养第二供应商。在第一供应商和第二供应商竞争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实现成本的降低。因此站在苹果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样的公司能够符合苹果在某阶段的战略需求,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角度挖掘到投资机会。
比如此前声学领域只有瑞声科技一家供应商,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远远超过同行业其他公司。在这种情况下,苹果为了降低成本,将歌尔股份培养了起来。
富士康的崛起离不开苹果的培养,而当富士康变得越来越强大时,苹果接着培养出做手机的和硕、做手表的广达。当发现台湾本土企业依旧无法撼动富士康的地位时,苹果转向培养了立讯精密与其抗衡。
歌尔股份和立讯精密的崛起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当属公司在产品和技术路线上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但背后也离不开苹果不留余力对它们的培养,否则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做到产品的迅速放量。
从大客户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可以延伸到科技股其他产业链的投资。像云计算产业链,我们可以关注亚马逊、微软、阿里、腾讯云等巨头的资本支出情况;像新能源车产业链,我们可以关注特斯拉供应商、月销售量的变化情况;像半导体产业链,我们可以关注台积电、中芯国际等晶圆厂排产的情况。
在科技股的投资中,理解了产业链中“核心资产”的基本面变化,就更能抓住二、三线企业的投资机会。
拆解产业链还有以下几个好处。
首先,电子行业的产业链比较长,所带来的传导性也比一般的行业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环节的周期、库存波动来提前对企业的业绩进行预测和验证。
其次,一条长长的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都天差地别,进行深入的挖掘可以让我们对比不同环节中企业的投资逻辑,找到竞争力最强的投资标的。
我们以消费电子这个阶段里面的元件和器件厂商作为例子。
元件包括被动元件(电阻电感电容),光学元件(镜头、偏光片、滤光片等),类元件(半导体)等,而器件则是将元件集成起来的模组。
元件厂商的商业模式是进行高度的研发投入,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增长。器件厂商的商业模式是进行资本开支和品类的横向扩展,依靠规模优势来实现增长。
由于掌握着关键技术,元件厂商的毛利率会高于器件厂商。同时,由于不需要大额的资本支出,元件厂商的自由现金流也会优于器件厂商。因此市场上通常会给予元件更高的估值。
同时,元件厂商的缺点也十分明显。由于元件厂商需要在单个元件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发,很难通过横向扩张来发展。因此当品牌商停止创新时,元件公司的增长就会遇到压力。相比之下,器件厂商则因为有多个品类同时发力,因此可以分担销售上的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在2019年苹果手机小年的时候,元件厂商信维通信、顺络电子的业绩比器件厂商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要差。
除了商业模式以外,产品属性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地方。在消费终端这一个环节里面,产品差异化越强,客户的粘性自然越强。以手机来说,最容易产生差异化的就是天线射频、声学元器件。
产品竞争力和客户粘性可以从公司近几年的市场份额中体现出来,市场份额保持上升的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大概率会在更长的竞争周期中胜出。
企业跟踪关键在于边际变化 part4:
在客户、行业属性、份额、产品等多个维度对一家公司未来1-3年的发展有个大致的评判后,我们需要将视野收缩回到企业短期的跟踪上。
这里说的短期跟踪并不是每天盯着公司的股价波动而择时选择高抛低吸,而是利用短期基本面的变化对之前做的预判进行验证,并重新形成新的预判。
短期基本面的变化可以是新一期发布的财报,大客户认证产品的进度,新增订单的情况等一系列的高低频数据。
在每一个时间点上,我们会评判这个公司到底做得怎么样,跟之前的预想相比是超预期还是低于预期?低于预期的原因是持续的还是短期的?是公司自身原因还是行业、宏观环境的原因?是否与我们原有买入的逻辑出现了偏差?超预期的话是产品的逻辑提前走完了还是我们原本低估了企业的基本面?
上述一系列的问题其实是将投资不断细化的一个过程,我们认为投资科技既要看得远,又不能因为只看远的东西而忽视了短期;既要有前瞻性的判断,又需要细化的跟踪进行验证。短期业绩与长远预期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我们还是以消费终端企业的财报为例子,简单讲解一下如何对企业进行跟踪。
元件厂商的产品创新和器件厂商的规模效应分别对应着提价和降本,因此毛利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我们以季度为单位,如果观察到一家企业连续几个季度的毛利率都在提升,那么大概率它的产能利率、新产品放量都会有一个不错的表现。
存货和存货周转率也是两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存货周转率代表着一家公司的产品从原材料——到制造——到卖给客户所用的时间,通常存货周转率越高代表公司产品处于需求旺盛的阶段。同时,如果我们看到公司的存货还在稳步提升,那么也可以说明公司已经在为下一个季度的订单提前备货了,自然对下个季度业绩可以形成一定支撑。
此外,我们还想专门讲讲ROE这个指标对科技股投资的指导意义。
很多传统的价值投资者认为投资就应该选择持续保持高ROE的企业,我们也认同投资一家公司的长期收益率将趋近于一家公司长期的ROE,但是在弹性和边际变化较大的科技股投资过程中,ROE从低向高提升的过程反而是收益率最高的阶段。
沪电股份和深南电路作为PCB细分领域的两大龙头,同时受益于5G基站的建设。2018年的时候,深南电路ROE为20%左右,沪电股份股份只有15%左右。
沪电股份ROE较低的原因是黄石生产线在2018年上半年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而到了2018年下半年黄石生产线开始实现扭亏的边际变化。在净利率的提升下,公司的ROE得到了快速上升。
回过头看,沪电股份股价涨幅大于深南电路的原因是沪电股份除了行业增长的beta收益以外,还有一部分ROE提升带来的收益。
良性的ROE提升除了净利率的提升外,还可以是总资产周转率的提升。前文我们提到净利率的提升可以由提价+降低成本带来的毛利率提升,总资产周转率则主要就是体现在产能扩张和产能利用率的提升。
我们可以从PB=PE*ROE这个公式更进一步地理解ROE。
当ROE=8%的时候,即便PE是35倍但PB却只有2.8倍。若公司能够持续成长,ROE提升到25%,则届时的PE在25的时候,PB却反而提升到了6.25倍。
PE反映的是对公司成长性的预期,而PB反映的对资产赚钱能力的定价。通常预期的反映远早于ROE的实际变动,而PB则相对同步或者滞后于ROE的变动。
投资中所谓模糊的正确,其实就是具体的PE和PB可以相对模糊(或者说可针对性分析),但ROE的趋势性判断一定要正确。
最后我们想在持股和交易的层面给大家一些建议。
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科技股高收益的本质是因为基本面变化速度快,维度多,当多个维度同时向上是业绩和股价的爆发力就会特别强。但同时短期一两个维度出现下滑或者利空,股价也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很多投资者认为波动和回撤就是风险,但事实上只有永远的亏损才是风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科技股的波动正是给做了深入研究的投资者二次上车的机会。
当然了,高波动对于持股人来说是一份煎熬,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读懂自己,自己是属于风险厌恶型还是风险偏好型的人。
在没有读懂自己之前,只是因为科技股的高收益而参与投资,结果通常都会事与愿违。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同一只股票,不同的投资者进行投资会有不一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