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稳稳的过20亿,净利润3个亿,目标全年40亿,全年就看12月份财务上的调整吧,全年6个亿是大概率。公司的产品结构不断的提升和优化,以前100%二极管,现在占比60%, MOS 10%, 从以前一个单纯的二极管诊流公司向IGBT迈进。公司对未来的规划,从2000创业到06年做工厂,年复合增长率20%以上,上市以来25%, 未来28%, 至少三年翻一番,明年过50亿,争取到2025年突破100亿,是我们中短期的目标,才有可能进入全球前十,目前全球排名十三, 国内第二第三。百亿只是进入前十的基础,产品结构不断优化,MOS, IGBT, 小型号占比越来越高,产品线,4寸,6寸,8寸布局。18年中美贸易之后,开始担心功率半导体被卡脖子,好处就是有订单可以快速供货,功率半导体客户验证环节的障碍被打开,被国内红利吃十点,优秀的公司每年能增长25%~30%。具体来看,杨杰已经把功率半导体打通,本来是一个贸易公司,有海外布局,国内的公司没办法复制,收购美国MLCC. 第二个优势是花了十五年大规模制造的优势,月产30亿只得的体量,6%的不良率,对良率和质量要求很高。目前大规模打造研发优势,台湾也有研发中心,功率半导体的研发必须要通过大规模制造体现,非常依赖于后面两个优势。现在在打造研发优势,形成一个正循环。Q:对未来产品结构的目标?2025~2030年?三个板块,H1板块,当年成熟的, H2, 这两年要上量的, H3, 未来发展的。H1就是二极管和晶圆。H2就是小信号,MOS, 模块。H3就是IGBT, 碳化硅。到100亿目标的时候,二极管50亿人民币,20%左右MOS, 20%小信号, 5%是IGBT. 二极管诊流桥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和MOS客户80%重叠,二极管诊流桥大概几角一支。募投项目也在上小信号产品。 Q: 二级管诊流桥?是四个二极管的连接,和华润他们的单价差不多。 Q: 碳化硅的进展?涉及的比较早,我们自己的封装和封测一直有的,但是这个市场爆发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原有玩家的产能需求足够供应,高端市场不认中低端品牌。我们现在还在等待这个阶段。氮化镓这个缓解我们稍微慢了一点,手机快充,笔记本快充,技术上有缺陷,但是中档的应用完全足够,碳化硅一年有几百万的销售额。 Q:产能利用率?90%多。4寸,6寸的晶圆自给自足,4寸20%外卖,6寸全部自用,一直希望有自己的八寸线。计划在二年之内完成八寸线。Q: 产能过剩?这几年的扩产市场完全可以消化,市场足够大,就像二极管诊流桥,全球400亿的体量,中低端已经国产化,200亿中高端,我们只占到10%的份额,以后90%以上由大陆生产。全球600亿的MOS, 国产化15%左右,这种纬度放长一点,也应该国产的,就算50%, 也由200亿的市场空间。IGBT 300亿里面,国产占比5%。而现在应用市场打开之后,只要我们能供给出来,吃的都是海外的份额。就像以前美的和格力打架一样,吃到最后才内卷。功率半导体和面板有些不一样,这种器件只数,技术的区别。二极管诊流桥将来产生市场垄断的情况,和存储一样。我对产能的扩张并不担心,应用越来越多在大陆。第二我们对市场非常有信心,对客户的锁定,未来不管采购量大和小,将来必须有五成由我们来供应,我们在为二三年市场平衡的时候在做储备。 Q: 车规级的壁垒?这个需要一个进阶的过程,做出来不敢用。产品模块现在大量在白电上用,照明-》小家电-》黑电-》白电-》车规-》航空航天。十年之前,主打照明,小家电慢慢要放弃,最近三五年主攻白电,只占5%的份额,将来如果能占比30%~50%,就可以供汽车。第二个我们产品开始大量进入汽车电子,进入车灯,音响等系统,我们有自己的车规线,上量到了多少亿颗,传统领域主攻白电市场,但是一直在往汽车电子做储备。到一定时候毛利会大幅下降,刚开始进照明时候,毛利30%~35%, 只要突破一个点,老外就撤出。和老外对器件的苛刻程度不一样。家电保持十年寿命,汽车保持二十年的寿命。要求比较低的领域很顺利的拿下。成熟市场毛利都在降低。白电毛利30%~40%。我们在这个阶段可以提升毛利,但是属于扩张阶段,所以走量。第一点小客户涨价幅度大一点,第二点是因为原材料上升,不得不涨价,保持毛利35%的区间。大客户不涨价,只是成本摊销。 Q:未来的资本开支计划?这个一直有,IGBT大扩,汽车电子大扩。如果再做8寸线,肯定要有资金的。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