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很多老师吹存储是主线,我一直没有参与存储的,因为我觉得存储的炒作时间点很扯:明明5月份就开始讲的HBM的故事,为什么现在才开始炒?如果你持续关注AI的话,你应该知道在5月底的时候吹过HBM,不论是周期反转还是AI服务器导致的HBM需求激增,在当时都是讲过的。我也在当时参与了HBM某标的,第二天亏钱走了,当时市场并不认可HBM的逻辑,随后到6月反而是CPO又走了一波主升浪。
逻辑有瑕疵的,一律不参与,哪怕市场吹得再猛。
AI走到昨天,603000三连板,富联二连板,如果还有人说AI是“下跌中继”,未免有些自欺欺人了。我在之前的文章《AI只会回调,但不可能结束》反复强调AI不可能结束,现在调整完毕,是时候重新重视AI了。
当然,关于AI新一轮主升,我认为核心还是算力,这是新一轮朱格拉周期决定的(详见《一些零碎的观点》)。在算力中,虽然目前比较火热的是工业富联、中际旭创与沪电股份,也就是英伟达产业链,但我觉得最终能走出更高定价溢价的方向一定是国产算力(国产AI模型也能享受到国产逻辑的高定价)。
很多人认为国产GPU(寒武纪)无法超越英伟达GPU,所以寒武纪的投资价值不如英伟达。在传统的投资定价估值逻辑中,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既然英伟达更强,英伟达未来的发展空间、未来现金流折现等必然比寒武纪强,因此英伟达比寒武纪更具有投资价值。但其实,很多东西并不能按照经典的估值体系去推理。就比如工作中,如果按照经典的逻辑,按照工作内容与产出分配工资,那应该硕士与本科一样。但实际上,硕士学历往往比本科学历的人拿更高的工资,尽管二者所做的工作并没什么差别。
关于定价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方向,至今仍然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价模型。我们常见的“现金流折现”的定价也仅仅是其中之一罢了,只是很多人试图以这种定价模型去定价所有股票。
经典估值体系更适用于充分市场竞争的产品,但对于战略性的资产,并不能予以很好的定价。市场可以根据成本和利润率予以一瓶饮料定价,比如一瓶饮料成本2元,定价3元是很合理的。但是对于战略性资产呢?一辆坦克造价1000万,我可以卖10个亿,只要我想。甚至在战争时期,这些战略性资产应予以无穷的定价,也就是定价多少钱都不为过。这其实也是军工企业估值一直偏高的原因。换句话说,“经济价值”不应该被认为是资产的唯一价值。
(图片来源:丁昶《微观中特估》)
其实这个思路,就是国企央企为什么要重估的原因,也就是中特估的提出逻辑。长期以来,我们都用上图第二象限的传统定价模型去定价第四象限的央国企,认为这些企业都是传统业务,没有成长性,从而长期被予以个位数PE的定价。但自从世界发展逻辑从“效率”转变为“公平”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定价范式的转变。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在把国家安全作为核心认为,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调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央企国企已然具备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战略价值,我们可以成为“weaponize”,翻译成中文叫“武器化”。国有资本俨然在这个时代成为捍卫安全的武器,被予以个位数PE的定价显然是不合理的。
所谓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仅是中国崛起这件事,更是全球底层发展逻辑的转变。过于宏大的事情咱先不谈,就谈投资。在投资界,底层逻辑的转变也会推动新的定价范式。曾经那个世界,是自由市场、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世界,强调“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经济价值被认为是企业最核心的价值。而现在,世界趋于保守和脱钩,安全价值甚至开始优先于发展价值。在这种根本性转变下,投资的逻辑也应该从“看成长、看盈利”变为“看不可替代、看自主可控”。
中特估的逻辑讲到这里,我想自然也就明白了我标题的含义了。国产AI,哪怕性能真的不如美国,也应该在安全的逻辑下,予以高定价。在这一点上,国产AI可谓是与中特估的逻辑如出一辙。
世界就是个轮回,西方世界崇尚的自由市场如今失去了地位,更强调秩序、稳定与安全的中国似乎更契合当下世界发展的底层逻辑。没人能打破周期的力量,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与适应。
参考资料:
《微观特估论》——丁昶
《宏观特估论》——丁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