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的整体消息面比较平静,除了节前对于st/退市制度有一些暖风引发了小微盘股的反弹,假期对于海外降息预期摇摆带来的波动,基本也就量化新规的征求意见稿还有人讨论。
我个人对于量化的观点和态度,其实已经分享过多次了,市场弱势的症结是多因素造成的结果,量化并不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所以不论是限制量化也好,甚至是停掉量化,一定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吗?
并不见得,上一个案例正如st/退市制度带来的短期影响一样,任何已经在市场成为主要的参与主体,发生任何变化,都会不可避免带来巨大冲击,即便从长远角度是利好。
从事后的角度回看小微盘股这三次出清。
第一轮出清,暂且可以视为当时市场处于GZ的流动性风险,小微盘股风险也是第一次在全市场暴露。第一轮出清在市场认知和偏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前,在正常的维度可以视为“错杀”。
这个错杀怎么理解?以史为鉴,21年新能源见顶发生GZ,阶段见底之后也是新能源为主要反弹对象;23年人工智能见顶后,阶段见底后的情绪同样如此。
所以错杀之后的暴力反弹,驱动力通常来源于:
1、短期超跌;
2、资金(量化)自救。
但是暴力反弹的过程中,资金结构的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先退出的是救市类资金,随后是持仓以小微盘股的量化资金。
第二轮出清,是新国九条+4月底业绩披露,对于没有业绩的小微盘股形成了严重的利空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标杆性信号来自于宁科生物的天地板,随后被st。
第三轮出清,st/退市制度的进一步发酵,叠加市场的弱势背景,引发了进一步的情绪恐慌,导致市场形成了大票和小票之间更割裂的市场结构。
小微盘的这三轮出清,很明显已经不仅仅是阶段性问题那么简单,而是从人心,到资金以及市场偏好层面带来了不可逆的影响。
正如之前交流过的:
过去的投机手法可能会有回光返照,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停下。正如停牌/监控对生态的影响,量化对生态的影响,即便是同样的炒作,其中的过程、模式、手法也不会完全一样。换句话说,虽然投机情绪依然会长存于市场,但很多东西也都会成为历史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