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
1.车用电池的壁垒很高,关系到电动车的安全,因此合作方实力很重要:
安凯是江淮系,安徽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安徽在券商研报里是汽车硅谷。比亚迪是国内电动车龙头,也是动力电池龙头的潜在竞争者,并已经落子安徽。因此这次安凯和比亚迪的电池合作,可以算是水到渠成。由此,安凯的这10GW电池落地的概率极高。
为什么说比亚迪是电池龙头潜在竞争者?因为比亚迪电池自供且整车销量大,电池和车配套的数据都在自己手里,因此在对电池结合汽车的理解上必然领先其他纯电池厂商。
2.比亚迪和安凯的合作,大概率是比亚迪电池开始为车企定制电池的一种尝试:
如果仅仅是为了卖电池,那直接和下游车企蔚来这些合作就好了。而这次的合作是直接找的汽车制造商,因此个人推测是在为之前推出的整车CTB方案合作车企做铺垫。还记得之前海豚发布会炒过CTB的和胜股份吧,那次是比亚迪自己的车身电池一体化。而未来随着电池的定制化,合作车企也成了必然的趋势。那定制化电池,肯定是输出自己最好的技术才能占领市场。
如下图公告内容:乙方(弗迪电池)是受委托方,产品设计均按照甲方要求。
且弗迪电池占比仅12%,将话语权充分的让给了整车厂。
这一条的结论,是对电动车厂和电池厂终局合作路径的思考:电动车最终的话语权一定是在车而不是在电池。这也是你在安凯和比亚迪合作方案里看到股权比例比亚迪低的原因:和比亚迪合作电池,话语权在车企。
下面简单聊聊这个电池车身一体化CTB,对车企和电池厂的关系诉求:
下图是之前海豚发布会上比亚的CTB技术解释:车身地板集成电池上盖-电芯-托盘。
CTB技术的难点在于要把电池包和地板结合在一起,这对电池和整车的整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零跑CTC的方案是取消了电池包上盖,比亚迪CTB和特斯拉CTC的方案是取消了地板,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采用这两方案,“地板”下面少一层结构,却反而提升了车身强度和节约大幅空间。
但是无论整车厂商如何取舍,这都透露出上文提到的一点,就是电车运用方案的话语权,在整车厂而不在电池商。
大家都拿智能车对比智能手机,却忘了智能车相对于智能手机,最大的区别在于汽车结构的庞大且复杂。如果汽车的各个部分都是各自为战,而做不到相互之间的配合协调,是不可能达到最终的智能化的。因此作为汽车最重要的电池,和汽车本身的结合才是最重要的。
总结一下:
比亚迪电池和安凯、江淮合作,从公告内容看,出发点是配合车厂定制电池。
电池厂必然输出最好的电池结构技术,即CTB未来大概率会出现在合作的汽车中
而一旦比亚迪和江淮,安凯的合作落地跑通,那就标志着迪王竞争车用动力电池龙头地位的胜算大大提高,只需要把他们的合作模式复制即可。
因此安凯的这份合作内容,电池产能虽然也足够有吸引力但可能不是最大看点。
核心是项目本身:
他是比亚迪电池进入车厂合作模式的试金石,在未来电动车的车厂话语权时代下,卡位电池厂龙头。
风险也是有的:项目落空被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