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家判断核心城市热度可以保持,判断有些比2月更高,这个判断基于什么指标?
不是简单12线,核心城市更多指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合肥苏州广州深圳,1线+几个强2线。
一方面我们看到这个城市去化率在2月较之前有提升,有的城市供应方面,成交就有同环比改善,市场看房情绪在3月上半月基本还是人来人往,维持在高位上。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供应量在1-2月不明显,3月4月我们预期有一波放量,上海第二批有发布,后面的供应会带动成交的环比回升,尤其是北京和上海在2月成交环比下跌的这种,3月一定有大幅度的修复,供应带动成交,这些城市的需求问题不大。从情绪和二手房量价上看需求问题不大。
2、听到一些说法二手房里面有水分,置换贷款在二手房里扮演什么角色?
这个市场上肯定存在,比例不太好预估。按揭贷款,部分是提前还款,跟销售不太匹配,我们没有办法检测这里面有多少是置换贷款的情况,但是肯定有。我觉得2月这波主因不是这个,还是前期的挤压的需求,刚需和刚改释放,相对来说,二手房比新房来得更强,刚需刚改需求更多是二手房满足,新房偏向于高端改善需求。
3、这种为了置换贷款而去二手房买卖是哪些情况?是否有些本末倒置?一般人本身想买房顺便置换贷款,不会为了置换而去买房。
置换贷款一般是家里人,爸爸给儿子,把前面还掉,申请现在更低的贷款。一般都是这么操作。
这个比例说不上来,因为我们自己没有二手房这块,贝壳他们可能更了解一些。
4、二手房在很多城市有接力行为,可以传导到一手房上面?
是的,正常是二手和新房相互传导,尤其是二手卖旧买新。
有些人卖了房子后至少短期没有进入房地产市场,可能用于其他用途,导致传导没有以前那么紧密,新房和二手房2月的差距在扩大。
5、怎么看竣工数据?怎么看未来的新开工数据?
竣工的话我们认为今年可以实现两位数增长,太高也不现实,毕竟现在民用房企资金压力还是很大的。保交楼推动下我们认为10%可以实现,1-2月8%在预期内。对于前期疫情干扰后的正常修复。
至于新开工,我们自己的判断全年在15%-20%的下滑。这个主要是基于去年房地产土地购置量大幅度下滑,我们跟踪百强更大幅度下降,新开工应该是更低的位置。今年的土拍我们不认为会有明显的修复,跟去年差不多的量已经是不错的表现了。都会压制新开工。
6、关于百城房价数据口径差异?
百城1-2月累计面积+2%,刚过去一周的环比降幅-16%。金额上正常情况幅度会更大一点,上涨的更多。房价来说,国家统计局数据还是因为2线成交占比,大湾区34线相对成交修复更多,占比提升导致的结构变化。尽管2月我们看到折扣收回缩水,挂牌上扬,应该是基本持平或者温和上涨。我们看到的热销楼盘,除了稀缺产品外,更多还是折扣获得的热销。二手房比如挂牌价上调了就卖不掉,成交的还是价格偏低的房源。
你说2月上涨了,跟市场实际情况是有差异的。
7、统计局销售超预期,里面有口径差异吗?
统计局口径和我们第三方检测,数据来源不一致的,口径上会有差异。
销售在预期内,跟我们跟踪的城市差不多,没有太多超预期的地方。
8、百城占全国占比有多少?
没有去算过。1-2月百城4600万方,统计的是住宅,百强数据商品房可能是5-6000万。国家统计局是1.5亿商品房。
9、核心城市34月会有放量,核心城市占比?
核心城市很少,4个1线+4-5个强2线。全国占比就很低了,不太会超过10%。这个拉高效应不太好评估,应该不明显。
10、我们观察到近期2月挂牌量有上涨,二手房端有没有房价回落的风险?
有这种可能性的,从二手房挂牌量上看,强1线目前挂牌去化周期也不低,也在10个月+,他并不是支持二手房价格的回升。
相反在挂牌量不断堆积下,小业主卖家会因为资金缺口可能会有降价抛盘的行为。现在来说,挂牌量的快速增长会不会演化为抛盘潮,未来不排除继续下跌。有些城市22年已经调整了20-30%,不排除后续继续下降的可能性。要关注后续的挂牌和成交此消彼涨的情况。
11、3月已经过去的这两周,核心城市供货不太够,是因为备货,还是因为拿地端没有这么多地?
更多是供货节奏的问题,上海第二批80多万方,我们给出的判断上海第一波供应高峰在4-5月,今年上海城区供应量应该是明显增长和充足的。上海北京杭州城区内的拿地去年也没有下降,供应上不会成为制约。
12、房企为什么3月到现在推货量明显不足,房企是什么样的心态,他不想出货吗?
现在房企两块,国央企和民企。民企核心城市面临后续供应匮乏问题,国央企有他的建设节奏,现在国央企从参与主体上来说并不多,各家公司供货自身上司有节奏的安排,原来主体多,几十几百家在一个城市,你不供货我供,现在就主流十几家,没有同盟,但是同时建的3-4个,刚开年的情况下一时有缺口。
别看现在大家对小阳春有期待,去年年底其实是没啥期待的,今年2月回暖是超预期的,相比去年年底来说。
13、因为贷款利率降低,导致置换比例上升,往年有没有看到?
往年没有见过。
现在来讲,利率的急剧波动,21年买房利率还在5-6%,22年下半年和23年初已经有3.7-3.8%,可能是2-3%差距,往年没看到过这么大差距。
对于20-30年的贷款造成利息成本差距很大,造成有人会为此做调整。
也是因为存量房贷款调整迟迟没有实施导致这个结果。
14、我们这边跟踪了百强房企,还有百城的数据,这两个数据不一致?百强同比还在下降,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百强里面的民企影响。
百强弱于百城数据,还是因为民企的拖累,同比看百城,多数城市2月有很好的增长,国央企也是同环比大幅增长,民企是环比增长但是同比还在大幅度下跌,使得两者有差异。这个差异去年下半年已经出现了,百强弱于百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