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
登录注册
充电桩:新能源车基石,出海前景广阔
价值盐选
高抛低吸的老股民
2023-05-09 14:29:05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实际上存在一个上限,这个上限是由新能源车的配套设施决定的,比如充电桩,它是保障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石。


这也很好理解,充电桩紧张的话,大家买来车都要排队充电,肯定影响新能源车的销量。


就像过去加油站紧张的时候,燃油车保有量也存在上限一样,过去很多车加油时候还要带个桶,随着加油站越建越多,现在基本没有这种情况了。


近期国务院又提出要关注新能源车下乡突出瓶颈,适当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让充电桩产业获得了更多关注


根据充电方式、服务对象、安装方式、充电接口的不同,充电桩可以分为直流/交流充电桩、公共/私人充电桩、落地式/挂壁式充电桩、一桩一充/一桩多充等。


 

按照输出电流的方式可以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是一种在公共充电与私人充电中均广泛应用的充电桩,是为具有车载充电装置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源的专用供电装置。


交流充电桩由人机界面、控制台组成,其中包括保护装置、控制装置和变压整流装置等。


充电时交流电由车载充电机 OBC 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桥供电,经过 IGBT 桥滤波后,再经过高频变压器对其进行变压隔离处理,形成直流脉冲,为电池组充电。


交流充电桩充电电流小,充电时间长,通常为 6-10h,为慢速充电,适用于居民区和办公楼的停车位。


包括单相和三相充电桩两种,工作电压分别为 220V 和 380V。在民用建筑中多采用单相为 7kW 的充电桩和三相 42kW 的充电桩。


直流充电桩是一种主要用于公共充电站的充电桩,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的专用装置。直流充电桩充电电流大,充电时间短,充电时间为 20~60min,适用于需要快充的公共场所。


直流充电桩输入电压一般为 380V,输入功率多为 30kW/45kW/60kW/120kW,甚至有高达 300kW 的输入功率。


虽然直流充电桩解决了交流充电桩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但同时也对供电电源和设备的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直流充电桩由人机界面组成,其中包括保护装置、控制装置和计量装置等。充电时在电池两端加载直流电压,由 AC/DC 充电模块变压整流,当电池电压达到标称值时,继续以恒压直流小电流对电池充电。


充电站建设中,主要成本来自充电桩硬件设备,占比 93%。


例如常见功率 120kW 左右的直流充电桩,其设备构成包括充电模块、配电滤波设备、监控计费设备、电池维护设备等,成本占比分别为 50%、15%、10%、10%。


充电模块主要由功率器件、磁性元件、半导体 IC、电容、PCB、机箱风扇等其他部件占构成,成本占比分别为 30%、25%、10%、10%、10%、15%。


 

01
产业情况



充电桩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运营商、车企、第三方平台主导三种。


运营商主导就是由运营商完成充电桩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运营商对场地设施投资量大,盈利取决于单桩利用率和充电服务费等,随着运营模式优化和增值服务的挖掘,未来有望打开利润空间。


车企主导模式分为车企自建和车桩合作,车企自建需要车企支出高成本建造充电桩以及后期维护,收入只有电费差价和服务费,且客群单一,利用率低,盈利困难。


合作建桩则是车企提供客群,充电运营商提供能源供给与技术,双方合作共赢。


第三方平台一般不直接参与充电桩投资建设,而是通过资源整合,将不同运营商接入自家平台。该模式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充电运营商分成服务费以及一些增值服务费,大家相互依存。


 

充电桩产业上游零部件厂商提供充电模块(IGBT、逆变器等)、配电滤波设备、监控计费设备、充电枪等。


中游充电桩厂商生产交/直流充电桩,及负责建设充电站。


下游充电运营商负责运营大型充电站或提供充电桩充电服务,目前以特来电、星星充电等第三方专业运营企业为主,各类主要充电场景可以大致分为公共充电及私人充电。


 

按照环节壁垒划分来看,充电模块>运营>充电桩。


目前国内运营商环节市场格局稳定集中,主要有三类玩家,一类是第三方企业,特来电是重资产的代表,不断投资建设充电站,云快充采用轻资产模式,采用加盟赚服务费分成的模式。


另一类是国南网、三桶油等传统能源企业,还有一类是车企。


国内运营商第一梯队包括五家,分别是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国家电网、南方电网。


截至去年,这五家充电桩主流运营商的市占率依次为 20.3%、19.2%、14.5%、11.0%、3.4%,CR5 达 68.4%,市场集中度维持高位。


 

整桩市场中,特锐德与星星充电在运营端市占率近 40%,余下 60%在运充电桩由众多具备充电桩生产能力的厂商供给,市场格局比较分散,上市公司道通科技、科士达、炬华科技、金冠股份等 21 年相关收入均不足 2 亿元。


模块环节的市场同样集中稳定,由于生产技术要求较高且具备通信要求,目前主要以具备一定技术积累的充电模块供应商生产,如英飞源、华为、中兴等电力电源或通讯电源企业。


但随着充电模块价格逐步下降,再加上大功率、智能化、网络平台化的发展趋势,充电桩厂商如特来电、中恒等逐步进入该市场,实现充电模块的自产自研。


目前充电模块市占率前五的企业包括英飞源、特来电、永联、英可瑞、中兴,CR5 超 70%。


 

欧洲充电桩行业参与者主要分为制造商和运营商两类,ABB、施耐德等电气企业率先布局制造领域且技术领先,运营商主要是传统综合能源公司如 ENGIE、壳牌、法国道达尔等,以及 Allego 等第三方运营商。


美国运营商则呈现一超多强格局,ChargePoint 一家独大,市占率达 41%,充电桩类型也多以交流桩为主。而直流快充桩领域则是特斯拉领先,截至 2022Q2 已达到 58.2%。


02
行业趋势



目前中美欧各国均对充电桩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激励以及远景规划。国内近几年纯电动车销量飞速发展,截至 2022 年已达到 536.5 万辆。


为了满足充电需求,中国公共与私人充电桩同步高增长。


2018-2022 年中国公共充电桩年新增量由 7.5 万座增加至 65.1 万座,CAGR 达 72%,私人充电桩新增量由 24.3 万座增加至 122.1 万座,CAGR 达 50%,保有量分别为 180/341 万座。


 

欧洲近几年新能源车销量同样是高增长,但充电桩配套建设慢于电动化速度,而且多以慢充桩为主,未来公桩建设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


美国新能源车市场近十年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充电桩配套发展同样较慢,但未来随着巨大需求缺口及政策加持,美国新增充电桩也有望起量。


在各省的补贴政策下,充电桩保有量正在大幅提升,车桩比持续走低,2022 年达到 2.3。


但在纯电动车销量迅猛发展下,充电桩需求缺口还在走阔,在理想车桩比为 1.5 的情况下,2022 年全国充电桩需求缺口达 279.3 万台,同比增 24.3%。


 

近几年随着快充技术发展与普及,公共桩的车桩比下降,直流快充桩的需求日益提升,从 2016 年到 2019 年,中国直流充电桩占比由 27%提升至 42%,近几年保持稳定,后续有望延续提升的趋势。


随车配桩是私人充电桩起量的主要驱动因素,2020 年疫情导致消费低迷,拉低随车配桩比例,21 年开始逐步回暖并步入快车道。


二线城市将成为新能源车继续提升渗透率的主战场,由于二线城市土地不及特大城市稀缺,随车配桩条件更优,配桩率持续提升,有望从 2022 年的 36%提升至 2025 年 45%。


但随着私人充电桩保有量的提升,区域内充电高峰时段会对配电网提出更高的要求,有限的配网容量、用电安全隐患也限制了私人桩不能无限制地在住宅地扩量。


根据券商推测,预计 2025 年中国充电桩市场空间将达到 724 亿元,22-25 年 CAGR 达 48%。


其中直流桩市场空间达 541 亿元,22-25 年 CAGR 达 56%;交流桩市场空间达 183 亿元,22-25 年 CAGR 达 32%。


相比中国,欧美电动汽车保有量相对较小,补贴额度多有上限且运营阶段缺乏补贴,直流桩配套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因此,早期运营商多以交流桩建设为主,从而保障补贴收益及整体利润。


欧洲由于商业模式不成熟、补贴激励不到位,公共充电桩建设相对缓慢,车桩比连年上升,由 2019 的 4.95 上升至 2022 年的 12.6,公共领域充电需求缺口较大。


美国汽车电动化进程相对缓慢,2020 年才逐步加速,尽管各州纷纷出台公桩建设补贴政策,但力度不一,需求缺口逐步拉大,2022 年有效公共车桩比预计达 14.81,超越中国及欧洲。


 

尽管如此,欧美也都在积极规划充电桩建设目标,欧洲充电桩预计 2025 年市场空间将达到 224 亿元。22-25 年 CAGR 达到 65%,其中直流桩市场空间达 187 亿元,交流桩市场空间达 37 亿元。


美国 25 年预计市场空间 112 亿元,22-25 年 CAGR 达 90%,其中直流桩市场空间 79 亿元,交流桩市场空间 34 亿元。


03
出海热潮



国内充电桩企业纷纷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因为海外充电桩具有更高利润。


在整桩和充电模块环节,国内 22 年毛利率分别为 35%和 20%,而海外利润率分别高达 45%和 40%,与国内相差 10pct 以上,特别是海外直流桩,定价高出国内两倍,还有增值税退税政策。


但欧美充电桩市场不如国内成熟,渠道建设、厂房建设等容易形成较高费用,而且充电需求不足,充电桩利用率较低。整桩成本高叠加市场拓展费用较大,导致各头部运营商仍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但未来随着供应体系稳定加上规模优势显现,各家运营商净利率有望提升,因此国内企业有意愿进军海外市场。


欧盟和美国作为充电桩的主要出口市场,对产品要求严于国内,第一步就是要通过相应的市场认证。在电动车充电系统上的认证主要有四种标准:CE、FCC、UL、ETL。


CE 是欧洲市场权威且强制的认证标准,是进入欧洲市场的唯一通行证。


FCC 是美国市场唯一强制认证,申请其他非强制认证也是顺利出货的保障。美国认证技术要求与欧洲差不多,但数量更多,认证周期也更长。


除此之外,下游客户也对公共桩也有很多定制需求,如外观、配置、软件等。


目前盛弘股份、炬华科技、道通科技、英飞源等主流充电桩及充电模块企业均已完成欧洲和美国的认证,其他主流企业如特锐德,已经完成欧洲认证,美国认证正在申请当中。


政策阻碍也是考验出海企业的因素之一。


尽管此前美国对充电桩给与了补贴及税收抵免政策,但今年对充电桩零部件和生产都提出了本土化要求,充电桩不但要在美国生产,55%的充电器成本要求来自美国零部件。


由于美国市场高度集中,中国厂商份额有限,因此政策影响也有限。


但这样的政策也会间接增加出口成本,由于充电桩资产属性较轻,投资建厂成本可控,国内企业尽管可以通过在美投资建厂,招募劳工来规避政策,但充电模块和人力成本相比国内也提高比较多。


还有一个难点是渠道建设,渠道主要分为运营商、能源投资商、车企与第三方渠道。欧洲由于认证比较容易,且市场增速较快,市场比较容易切入,目前已成为国内企业出海第一选择。


美国由于认证难度高,政策成本大,下游市场格局集中,进入难度较大,国内企业目前主要通过与车企合作,或进入亚马逊等海外商超的方式进行。


 

04
主要玩家



这里为大家列举一下充电桩产业链相关环节的各个企业作为参考。


整装及模块制造商主要有盛弘股份、炬华科技、绿能慧充;整桩制造商主要有 EN+、道通科技;模块制造商主要有优优绿能、英飞源、通合科技;充电桩运营商主要有特锐德、星星充电。


盛弘股份是全球领先的能源互联网核心电力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一家平台型企业,公司横跨 SVG、储能 PCS、充电桩等多项业务,技术上具备一定的协同优势。


目前公司产品以直流充电桩为主,交流桩 Interstellar 已通过欧标认证,成为首批进入英国石油集团的中国桩企供应商,22 年是放量元年。


炬华科技主业为国内电网公司、工商业企业提供智能电表及采集系统,该业务目前稳健向上,即将进入新一代更换周期。


充电桩业务目前已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充电桩业务矩阵齐全,充电模块以自主研发为主外购为辅。


公司面向欧洲市场研发的欧标单/三相充电桩已经通过 CE 认证,面向美国市场的美标交流充电桩也通过了 ETL 认证,今年海外充电桩有望放量提供业绩支撑。


绿能慧充集充电、储能、微电网产品于一身,公司充电桩、充电机、充电堆品类齐全,覆盖 7-720kW 功率段,同时公司也已实现充电模块自研自产。


公司目前战略客户包含电网公司、小桔、西咸城投集团、壳牌、BP 等,2022 年 60kW、120/180kW 欧标一体式直流充电机也已获欧盟 CE 认证。


EN+科技专注充电桩设备、技术及运营平台的发展,目前已实现交/直流桩、充电模块以及运营平台系统的全产品矩阵覆盖。


公司相关产品满足国标、欧标认证要求,美标、日标等产品也在开发认证中。公司 CEO 管理实战经历丰富,团队技术背景深厚,成员均出自电气、光伏领域的国际头部企业。


道通科技为汽车后市场诊断设备龙头,后切入充电桩领域,目前充电桩产品非常丰富,主要以出口为主,交流桩欧标、美标认证均已通过,直流桩已获得 CSA 北美认证及新加坡 TR25 认证,欧标认证正在进行中。


公司智慧充电检测系统凭借过硬的产品实力,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阿联酋等国际市场已享有高市场份额。


优优绿能是国内优秀的模块制造商,是大功率快充产品领导者。


公司跟全球排名前三的充电桩企业进行了战略合作,全球各地铺设的充电桩里,内部核心模块大部分用的优优绿能产品。公司是英飞凌国内唯一合作伙伴,产品认证充分。


英飞源是最早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模块的厂商之一,同时,针对故障率和噪声大的问题,公司研发出液冷充电模块,可靠性能提升。


通合科技是国内充电模块领先者,目前公司客户以国网、国内桩企为主,模块产品也已取得欧洲 CE 标准认证,预计 2023 年将通过美国 UL 标准认证。


特锐德主营业务涵盖电力装备制造、汽车充电生态网、新能源微网三大领域。


子公司特来电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充电桩领域的龙头,与路特斯、宝马、东风日产、高合汽车、长安、广州巨湾等车企及生态链企业在大功率液冷设备方面达成深度合作。


星星充电目前已成为充电桩保有量 TOP2 的运营龙头,在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中,布局产品覆盖直流一体充电桩、直流分体充电桩、交流充电桩。


从合作伙伴布局来看,星星充电已经与保时捷、蔚来、奔驰、大众等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商以及碧桂园、绿地控股、恒大集团、万科等地产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


同时,公司与欧洲充电巨头 Hubject 及英国、法国、意大利的能源公司及德国太阳能公司 Enpal 达成合作,开拓海外市场。


另外,充电桩产业链中,高压快充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接下来我们会详细分析一下高压快充这一新技术。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不持有相关标的。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盛弘股份
S
炬华科技
S
道通科技
S
通合科技
S
特锐德
工分
5.98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3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4)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酸汤肥刘
    一路目送的大户
    只看TA
    2023-05-10 11:34
    谢谢分享,厉害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像风儿一样-已注销
    中线波段的公社达人
    只看TA
    2023-05-09 21:33
    透彻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