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战略团队:
1、今天有投资者关心美日对华强硬表态,实际上这并不意外,我们去年就提示过,菅义伟上台后,中日关系一定会高点向下俯冲,因为菅义伟是日本政坛史上少有的平民出身,一般平民出身、缺乏政治资本的日本首相,想坐稳江山只能故意挑起对华矛盾,从而赢得日本最大的政治势力——右翼的支持,并获得美国青睐。其实2021年9月德国总理换届后,缺乏政治资本的新总理也很可能让德国、甚至欧盟越来越靠拢美国,这个风险中国领导层去年就已经有清醒认识。
2、但是更值得关注的,其实是刚刚结束的美-日-印-澳四方会谈。作为中美高层会晤前最重要的观测指标,拜登上台后将过去持续14年的部长会晤,首次提升到元首层级。而且重点是提出在疫苗上实施“印度生产,美国研发,美日出资,澳大利亚保障物流、后勤”的模式:
1)印度生产:作为“世界药厂”,印度将为亚太地区提供最多的疫苗供给,与中国开展“疫苗外交”竞争;
2)美国研发:美国有成熟的mRNA疫苗,但优先供给国内,受制于《国防生产法》暂时无法大力出口,所以提出为印度提供技术支持;
3)美日出资:由于中国疫苗更廉价、竞争力强,美国、日本愿意出资进行补贴,鼓励亚太国家购买印度疫苗;
4)澳大利亚保障物流:这一轮澳大利亚暂时作用不大,但未来其他领域,澳大利亚不可或缺。
这会成为一个范例,根据拜登“100日供应链审查”计划,未来在芯片、新能源车电池、稀土,甚至更多领域也一一推广这一模式,届时澳大利亚作为稀土、锂矿的原材料提供者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3、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对话之前,美国的一连串安排,已经显示中美进入两大高手博弈的阶段,见招拆招至关重要。根据美国国安助理沙利文的提示,美国明天在会上强调的重点依然是港、台、疆、南海等地缘议题,因此大概率双方还是“各说各的”,但是中国最大的牌是“碳中和”。4月22日美国要召开气候峰会,借助“碳减排”这一议题,拜登想重新夺回被特朗普丢掉的“盟主”地位,而关键就在于中国能否配合,毕竟中国一国的排放量就比美国+欧盟27国的总和还多,而且目前美、日、欧都有较为清晰的路线图,而中国暂时只有2030、2060两个远期目标,缺乏政策细节。因此若中国能在未来数月内,就如何减排逐步给出可查验、可兑现的清晰产业计划,将会是稳住西方国家最大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