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关于宁德爆雷的几个传闻
从一季度60亿,到50、40、30亿,再到周四传的不到20亿,宁德一季度业绩预期一降再降。揭晓的答案大跌眼镜,比市场的一致预期还要低。
我原以为新能源行业业绩爆雷要到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才会显现,但事实远超出了自己预期,隆基、宁德、阳光电源、福斯特等一批公司一季度业绩均不及预期。
有的公司业绩爆雷后,还能走出长牛走势,类似18年三季度茅台业绩不及预期的那个跌停,之后股价还是创了新高。而有的公司业绩爆雷,就是历史大顶。
市场担心未来竞争加剧,最好时点已过,一个季度的业绩Miss就会导致投资逻辑的破坏,股价从此跌跌不休。
因为意料之外的原因导致业绩不及预期,一个大幅调整后股价就能看到中长期底部。
那么宁德究竟是长期投资逻辑的破坏,还是短期困境呢?
这里列举几个流传得较广的传闻和我的思考,供大家参考:
说法一:传闻公司对存货计价更改会计准则,改成后进先出,目的是为了定增获批。
公司年报里清楚写明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一季报不需要审计,但中报需要审计。公司可以悄悄更改会计准则,但中报必然会释放利润,届时还是会被广大投资者质疑。
此前有传闻定增价在450元,对应明年估值是历史底部。定增有锁定期,按照市场对宁德的盈利能力的测算,锁定期满后市值大概率会高于定增价格。
我认为作为参与定增方没有动力再去大幅压低定增价格。而且如果是参与定增方想大幅压低股价,而施压上市公司、通过财技调整业绩。这样的行为就涉及到上市公司的诚信问题,这还把老股东放在眼里吗?老股东作为长期持有者,能够接受为了发个定增就让股价从高点快速腰斩吗?期货的损失,属于非经常性损益,除了在一季报中第一次出现了17.87亿元的衍生金融负债外,报表上没有明显表现。
而且公司在电话会上的解释,公司的衍生品头寸都是用于对冲,不存在投机行为。那么这部分衍生品应该还对应了相应额度的存货增值,不会对业绩产生大额的负面影响。董事长曾总在电话会议中谈到:碳酸锂不是科技产品,没有技术上的突破,价格暴涨有投机倒把的因素存在。根据经济学原理,价格由供求关系来决定,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涨。短时间内锂电中下游扩张速度过快,而上游的矿山资源开采速度远慢于中下游扩产速度,两者扩产周期的差距导致了上游原材料端价格快速上涨、持续高位。同理,猪依旧是猪,为什么2020年猪肉价格要卖到50元一斤,而现在猪肉价格腰斩还不止呢?这背后也是供需关系在起作用。价格上涨过程中存在投机、进一步加深供需矛盾,这是人性无法避免。但作为身处其中的企业,更稳妥的做法应该是在价格涨幅超出预期时积极应对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抱怨,抱怨并不会改变价格上涨的客观规律。说法四:宁德的话语权没有想象中那么强,股价要下一个大台阶,甚至只能给10倍PE的普通制造业估值。宁德这个季度的业绩严重低于预期,股价下跌不可避免。如果宁德的管理层和市场沟通积极的话,是可以安抚投资人情绪,减少股价冲击的。这次隆基的一季报也不好,可是人家管理层沟通积极呀,结果股价不跌反涨。但宁德时代长期以来不与二级市场积极沟通。这次的交流会,按照董事长的说法“是他们拖我过来的”。有研究员提意见,希望公司多交流,曾董事长是这么回答的:这样的说法,使研究员、投资者不太满意。我的一些电新研究群里,已经有人说宁德时代这次的业绩和交流会,让企业形象从一个高端制造业的形象降低为了一个加工厂。这其中当然有气话的成分。最终决定股价和估值的,还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性、以及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等硬实力。
如果宁德的硬实力很强,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会看到宁德上游的材料厂毛利率下滑,电池价格坚挺并向整车厂施压,同时公司的业绩企稳回升,股价重回上涨趋势。如果宁德的业绩继续miss,那么它可能就会像曾经的智能手机产业链中的许多公司一样,短期辉煌过,但最后从哪里涨起来回哪里去。股价下跌并不可怕,美国的亚马逊、Meta也有过业绩不及预期,股价单日暴跌超15%的经历。对于实体企业来说,一个季度的业绩不及预期并非罕见。更重要的是,当市场对于公司的业绩和竞争力产生质疑时,公司管理层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解答投资人内心的疑惑,重振投资人信心;长期专注于公司发展,不断带领公司创出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