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如何看待IVD集采
A:老生常谈,是个成本项,医院需要加强服务项的收费,光降采购也不能降医保收费,所以先拿支架和耗材,因为占比大、与收费直接挂钩。IVD试剂看起来占的大,但生化、血球、发光每个细分品类其实市场都不那么大,真正能带来的医保费用节约效果其实不是那么快。我觉得IVD集采不是最快的,今年可能不会发生,明后两年可能都不会,但是否长期可能做是存在可能性的。
现有品类技术发展程度不一样。血球特别集中,迈瑞和另一家占了八成,相当于集采了;发光进口为主,只有两成国产,大部分集中二级和二级以下医院,发光设备是需要持续跟踪去给药的,因此今天和明天测的结果跳值严重就不能用,所以临床三甲不会完全按价格选择。
支架、骨科耗材,临床对于国产的认可程度都相对没那么大,具备集采的条件。
最有可能做集采的是生化,平台开放、市场分散,国内大量兼容的试剂厂,要做集采的临床段可行性也较高,大部分三级还是进口仪器+进口试剂,更好溯源和质控。集采有助于市场集中,生化公司太多,真的要集采,迈瑞总能赢。
Q2: 如果集采,其实是双输?迈瑞在医院的覆盖优势是否反而被降低了?
A:IVD业务在三级医院覆盖其实不广泛,血球我们做得好,但市场小。我们的发光从上市到现在不到10年,三级渗透也是这几年才开始,如果真的带量采购,反而是带动进入二三级医院。IVD国产品牌在公立三级医院其实不强。
Q3:医保局想要控制检测费用?
A:医保局有了定价权,但权力是逐步落实,权力要到地方会被削弱,很难100%落实到位。控费最终是要提升效率,我们认为不会是医保下降的趋势,中国的医疗水平放到全球还是较低,所以总医疗还是扩容,只是大家追求效率、性价比。
Q4:机器人设备?
A:公司不着急,技术和形态看起来很有意思。微创外科的设备还是依赖医生直观操作。机器人的应用市场现在还较小,没那么着急进入市场。我们不怕做得晚。要认清楚成长性和空间够充分。成像系统、配套手术器械其实也是机器人必备的。
Q5:影像核磁?
A:大的MSC厂家,核磁和超声肯定选超声,全球市场的成长性看,超声应用更广阔,不止传统妇产,还有麻醉、泌尿等等领域,好处:小巧、动态成像(血流、肌肉组织的变化可以实时)、无创。MRI看起来技术很核心,但背后技术并不复杂,现有MRI原材料中国暂时不支持,需要外采,因此没有成本优势。MRI产品太大,不能装几台,高单价,还需要fund客户,turnover、现金流很差,要快速做起这个业务难度很大。欧美可以靠耗材收费,中国和大部分新兴市场没有埋单意识,收费要起来也较难。
迈瑞三大产品线,25个子品类。我们在能做的业务中取舍,选择更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成本优势的业务。
影像科发达国家超声有打包购买的需求,我们主流在EM market(占比85%),他们超声+影像的打包销售需求很低。
Q6:DRGS的医院是否检验的量显著下滑?
A:现阶段在营销端还没有特别显著反馈,但从诉求看要加强诊疗效率。医院按病种收费,医院或有动机放入较高额的病种。一些边缘项目可能被砍掉,原来的大套餐可能会变成必要的检测。迈瑞做的都主要是主要检测,并非靠特色项目进院。短期有一些检测可能会从住院移到门急诊先做。
Q7:生化和发光试剂盒利润是否有明显差别?
A:大的医院采购价格都不高。生化和发光对医院margin差不太多。
Q8:智能AI检测系统?
A:瑞智联系统是从欧美发达国家开始,欧美大的顶尖医院人少,依赖自动化数据存储传输。他们采购很大程度会选择单一厂家全院覆盖,如果有新建、替换需求,我们可以监护仪全员覆盖。普通病房、ICU床旁监护仪,转运模块(急症急救转到病房)从上直升机开始生命参数就持续保存。ICU科室除了监护仪,还有呼吸机、输出泵其实也存病人数据,会有匹配关系,通过迈瑞信息系统整合在监护仪上,通过医院本身网络传输,甚至可以跨地区(医联体)。迈瑞IT方案基于监护仪、设备形成完善的物联网,迈瑞监护仪是个很好地和别人密切接触保留全时数据的端口。监护仪的数据是绝对准确的,才能保证有效,才能进一步分析。迈瑞的脓毒症预警也是基于病人历史数据做的。
目前在加速渗透,以前美国客户是200-300病床的小医院,现在北美医联体是主流客群,基础功能需要满足医联体整体需求,价格不是他们的主要考虑。2018年底签的医联体(40多家医院),签了十年监护仪迈瑞replacement,每年贡献小几千万美金体量,这几年这样的客户越来越多。英国也装了一些全院解决方案,英国爱丁堡皇家医院,1000多床监护仪迈瑞全院替换,2019年初剑桥新建园区400多床监护仪都用迈瑞。
Q9:呼吸机去年高base。今年20%业绩成长靠什么驱动?
A:呼吸机全球存量十几亿规模,去年释放的常规年份10x,所以发达国家是否能继续大量采购是问号。如果继续放量,只有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因为去年发展中国家资源有限,中国医疗新基建和医院icu床位扩建也会带动呼吸机采购。
今年增长核心IVD和影像,这两块业务去年受损。IVD血球市场也萎缩,生化基本受损,去年主要靠新冠试剂带动。中国疫情控制的较好,医院病人访问量、试剂消耗量恢复到疫情前常规水平。
中国IVD占全球七成以上,影像占五成以上。海外增速或会晚两个季度显现,需要疫情进入常态化。去年底还是有一些疫情订单释放,海外更大规模的反弹或会体现在下半年。
Q10: 去年疫情AED投放较慢?
A:2018年底,全国只有2万台。美国10万人700台,我们是10万人1台,中国AED缺口巨大,我们认为即使做到发达国家的10%也会有很大增量。
2019年以来AED销售趋势很好,每年几乎翻倍,2020由于疫情没有翻倍。2021疫情受控,我们预计今年争取翻倍。我们去年占市场增量的一半以上,收入2亿不到,公共设施对应的管理者购买。我们有团队在推,2019年的公众事件一定程度也激起了大家对AED配置的重视。
Q11:动物市场?
A:全球60-70亿美元,中国占5个点,空间很大,市场快速扩容,竞争非常分散,很难找到三条线都做的公司,性价比诉求和迈瑞高度匹配。基本设备原理和人用类似,根据动物场景做研发挑整。性价比是天然诉求,也追求产品质量,宠物都是微创手术很高端。小的非连锁宠物医院买的设备就较便宜。指引三个亿收入。
Q12: 耗材挣钱还是系统更挣钱?
A:我们系统挣钱。摄像系统和镜体不会一年换一次,钳子和连接件会换的比较快。
Q13:软件是自己的?
A:是,我们有给所有迈瑞系统做软件的子公司。
Q14:销售费用的预期?
A:疫情相当于很好的全球品牌推广,费用率相比2020会继续优化,因为今年中国和新兴国家的增长会好,经销为主,所以规模效应会好,销售放量比直销放量更明显。
Q15: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
A:销售规模效应,智能制造能够继续延续,研发维持不变。现阶段费用率很低,维持。利润率波动更多来自财务,比如汇兑损益。bottomline希望和topline同步
Q16:高端医院销售的持续性?
A:现在讨论为时尚早。只要医院用过迈瑞产品,印象都很好。
Q17:骨科耗材?如何看植入型耗材?
A:埋在土里的种子业务。五年十年有潜力,与人口基数老龄化相关,这几年由于集采会变得更规范化,迈瑞相当于正规军,再进入或是较好时机,经历集采波动,市场最终还要起来。不仅关注骨科潜力,医疗器械全球看,耗材占比越来越大,耗材业务肯定是未来积极布局探索的,骨科是一个切入点。耗材的营销也和其他业务不一样,争取三年内形成体系化优势,进一步拓宽业务。
Q18:IVD方面分子诊断技术是什么判断?
A:临床段需求越来越大。现有发展存在局限性,现有的检测效率是靠人堆出来的,很难持续,我们坚定看好应用端潜力,分子到了核酸层面,PCR技术很大程度以来人的操作和环境的纯净,我们希望能够深化仪器方面的积累,加强出结果的可靠性。全序列的检测不具有时效性。
监护仪已经是引领者。IVD领域还在追赶。(引领者:市场份额前三,发达国家最顶尖的客户群体认可并广泛使用,设备技术业内领先)
Q19:如何看通过小项目快速布局?
A:特色项目进院是个手段,但如果医院不用主流项目,那收入永远上不来。
(更多纪要关注“SEVEN调研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