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文斯顿:之前认为2月属于海外利空出尽,国内机构减不动仓位的局面,大概率会有反弹,结果反弹是有了,但是依然是结构性的,而且国内外政策都比预期更差。社融数据大幅超预期,但是M1依然很差,说明钱很多,但是实体经济没需求。这种情况下,理论上利好景气板块,比如2019年就是如此,所以19年景气板块先涨。但是今年有点特殊,一方面景气好的板块都十分拥挤,现在机构还处于减仓的负反馈中,一方面美国还要持续超预期收紧,所以资金全往低位没人的板块去了。但是这里也有问题,就是没人的这些板块目前的上涨没有充分的基本面支撑,短期还是博弈行为,类似去年下半年N次消费股上涨,涨高了以后除非实体需求快速复苏,或者疫情快速终结,否则很可能再跌回来,当然了,资金在这里博弈可以理解,因为这些东西不会更差了,什么时候好起来只是时间问题,总有大资金会打提前量。所以今年的实际问题就变成了宽信用到底能不能成功,以及疫情到底能不能结束,如果答案是能,那么稳增长和疫情结束复苏的板块就是可持续的趋势上涨,否则,现在这些上涨就类似于2018年2-5月的创业板,纯粹仓位博弈。接着,宽信用到底能不能成功?国内需求要企稳就必须放松地产销售限制政策。很多卖方在说,现在实体需求弱是正常的,每次刺激初期都是如此,这话没错,但是问题是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次房地产销售限制政策如此严厉过,历史上大多数刺激都是货币政策放松,房地产销售限制政策会同步放松,于是经济在之后1-2个季度就会见底,所以稳增长的行业可以同步政策见底。现在类似于2018年3季度,经济数据已经明显不行了,央行很着急,于是整个政策拖拖拉拉到了19年才开始真正放松,股价在18年底见底是因为当时机构仓位都下来了,证监会又不断方利好,最根本的是18年底美股暴跌美联储吓坏了,市场也不相信美联储可以进一步紧缩了。但是现在美联储不但表示乐于看到市场走在美联储前面,不担心金融风险,甚至表态越来越强硬。所以现在的环境依然充满变量,我个人倾向于1季度之后政府会无法继续嘴硬,开始接受现实,但是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而已,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我国的政策都是十分充满理想的,现在也有不少人说这次打死不会放地产(18年3季度调研的时候央行官员甚至说过可以接受硬着陆,最后还是认怂了),但是考虑这一年来政策越来越“雷厉风行”,我真不知道最终到底会如何演绎。实际上考虑历史上稳增长行业业绩会在地产限制放松之后1个季度见底,股价同步政策见底,那么现在依然不用着急,或许仓位博弈会继续,但是如果地产销售限制迟迟不放松,那么这轮经济衰退周期很可能超预期,这些涨上去的东西很可能还会跌回来。另外一个就是疫情受损股了,现在很多人预期3月底冬奥会之后中国全面开放,所以旅游,航空,酒店,免税店都炒得如火如荼,但是这个就比稳增长更容易解释了,到底会不会松除非你朋友是核心决策层,否则就是看图炒,仓位博弈,没啥好解释的,如果最终不是全面开放,而是omicron越来越厉害,这些也难以为继。接着我们看美国,这点是今年最大的错误,经验不足。本以为今年加息4次预期已经打满,结果现在加息预期成了7次,甚至有9次的概率,尽管我依然认为最终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市场不会因为某个人的观点而波动,只会跟着市场的一致性预期波动。目前的预期是3月100%加息50bp(相当于加息2次),7%加息75bp,3月可能同时宣布QT路径。反过来,我倒是看好航运行业,本质上美国这次的通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运费暴涨,那么航运行业相当于美国加息周期的领先指标,如果你看运价会崩,那么现在其实就应该等着狠狠抄底赛道股,因为这就意味着之后美联储加息会不达预期。最后回到操作上,如果买的是非拥挤赛道的低位估值不高的个股,那么可以等等反弹减仓,如果是拥挤赛道,现在依然还在负反馈中,什么时候结束无法判断。如果是稳增长和疫情受损股,我倾向于逢高网格减仓,当震荡市做,而且除非政策之类有改观,否则之后的震荡的空间可能越来越小。还是耐心等政策右侧吧。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