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Orocobre(ORE)公告将吸收合并Galaxy Resource(GXY)100%股权,在未来新公司中,ORE原股东将持股54.2%、GXY原股东将持股45.8%。本次合并将打造一个拥有1520万吨LCE资源量、在产产能4万吨、在建产能2.5万吨、规划再增8万吨(至14.5万吨)、远期还将增加2.5-5万吨(至17-19.5万吨)、从锂资源到锂化合物一体化、地域多元的全球锂巨头企业,满足全球终端市场需求。其中Orocobre的核心资产包括阿根廷Olaroz-Cauchari盐湖(在产)、日本长滨氢氧化锂苛化工厂(投产在即),GXY的核心资产包括西澳Mt Cattlin锂矿(在产)、阿根廷Sal de Vida盐湖(DFS)、加拿大James Bay(PEA)。1、本次交易将塑造一个全球前五的大型锂资源--锂化合物垂直一体化生产商,锂资源行业正在从从初创资源商时代(Junior Miners)时代,通过兼并整合进入巨头时代,资源巨头企业对于定价权的掌控力将提高,这也是锂行业从工业小金属走向电池金属、“未来白色石油”的标志。2、在交易层面,本次合并借助了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以及锂行业的高景气,通过换股的方式组成一个40亿澳元(31亿美元)市值、在手现金高达4.87亿美元的新企业。3、在项目层面,合并企业将具备实施更大规模产能项目的实力(财务、管理、工艺、经验方面),例如原计划分三期实施、一期1.07万吨的Sal de Vida盐湖项目或将合并为3.2万吨,一步实施。4、此外需关注,丰田通商是ORE的单体第一大股东(持股14.18%),另在Olaroz资产中持股25%,并在阿根廷盐湖提锂以及日本工厂的建设中提供了充裕的低息贷款支持。合并后公司将成为世界前五的大型锂产品制造商,资源储量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产品生产将覆盖澳大利亚、阿根廷、加拿大和日本,地理位置的多样化使其能够为多个市场和客户提供服务。行业内垂直整合既加强公司对资源的把控,带来的协同效应又进一步推动公司降本增效,锁定行业领先地位。随着优质锂资源稀缺性愈发凸显,未来行业或通过并购整合进一步提升集中度,锂金属进入资源整合的新时代。环球锂业公司(Global Lithium)总裁Joe Lowry日前接受了欧洲锰业Euro Manganese的邀请,发表了对未来电池原材料供应紧缺的看法:“我进入锂行业已经超过30年,甚至早于锂离子电池的出现。1990年,恰逢锂离子电池迎来商业化,我当时任职的锂盐公司是索尼的供应商之一。之后我们开始为其他日韩公司提供锂盐,再后来中国企业也大举进军,加入了这个赛道。早期,需求并不是问题。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现在到2025年,锂需求将至少增长300%。在此之后的四到五年内,还将继续翻倍。2020年全球碳酸锂需求量量差不多在30万吨LCE,美国雅宝公司预测2025年的需求量为114万吨LCE,我个人的预测略低于这个数字,但仍然是巨大的涨幅。只要我们认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为正,2025至2029年的锂需求量至少会增加100%。对于中小型锂盐公司来说,过去的五年,它们一直在努力融资维持发展。排在前四或者前五的头部公司,基本有能力依靠自有资金或是信贷额度用以支持产能扩张。但目前,锂行业已经到了关键的时期,我们需要更多参与者和资金加入。当然,不只是锂,三元电池原材料镍、钴、铝、锰均面临相同的问题。对于电池厂商和汽车厂商来说,它们应该在发展持续稳定的电池原材料供应链上投入大量的高质量人力和充沛的资金。我所看到的完全是一场危机。伴随着新能源造车厂接连公布超级工厂投产计划和庞大的资本开支,它们的盲点在于只是在假设电池原材料跟得上需求。实际上在这个领域的资金投入极度短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在很多年内,电动汽车订单将面临长期的等待,只有当资金开始投入,这种情况才有可能得到改善。电池生产往往需要高纯度和持续供应的原材料。以锂为例,在锂离子电池产业商业化之前建成的工厂所生产的锂盐,只有一半可以用来生产锂电池。因此,无论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面临着锂的短缺,其他原材料也是一样。中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原材料供应链,尽管参与这个赛道较晚,也不是质量最高的电池生产国,但是中国企业在原材料供应链建设上表现得十分出色。目前,欧盟和美国开始追赶发展,希望能尽快赶上进度。”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