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一:经济形势承压,但经济增长目标仍未放弃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
在经济承压的客观现实下,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的经济目标仍未放弃且在努力实现过程中。
根据4月6日国常会和4月7日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的定义,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就是稳就业、稳物价。
第二:财政政策“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货币政策“谋划增量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方面,主要体现在收入端2.5万亿退税减税额度的加速释放、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加速发行、以及特别国债发行上。
首先,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退税和减税并举。
其次,专项债发行或在二季度接续发力,宽信用继续加码。
货币政策方面,主要体现在再贷款工具的运用、降息预期上。
首先,二季度再贷款计划有望加码推出。
其次,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和个人按揭成本仍有必要,5月是重要的降息窗口期。
第三:地产把握“两个支持”和“一个优化”
地产方面,核心需关注“两个支持”和“一个优化”。
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需求端,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核心是限购政策放开,由于2016年后政策强调因城施策,因此各城市政策放松力度差异较大,对比2015年周期底部仅有6个城市仍有限购(大部分二三线城市取消限购),当下仍有50多个城市未放开限购政策,这说明限购政策放松仍有较大的空间。
(2)开发商环节,核心是预售资金监管政策的放松,预售款(含按揭)占到房企资金来源的半数以上,政策收紧后开发商大量资金无法盘活。因此,后续预售监管的模式、计提比例或者提取方式的放开是大概率事件。
第四:稳基建成为稳增长的新亮点、扩内需的重要抓手
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要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中财委会议直击基建的两方面痛点:
首先指出,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更好集中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其次指出,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领域、各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
故,前三季度基建投资有望前置发力,发挥逆周期属性托举经济。
第五:物流物资保供,制造业企业有望尽快复工复产
目前“动态清零”的坚持仍然不变,但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后续,企业有望尽快复工复产,对制造业投资需求形成向上的支撑,同时降低因疫情产生的短期物价上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