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
最近TMT没啥机会,老周聊的也比较少,毕竟学懂一个新知识往往是亏钱的开始。
今天想集中梳理下这段时间以来的事情,顺便聊聊基本面和板块之间的一些映射关系。
最近股价板块跌幅深,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周期。
这几年能看到很多贴合市场的案例,比如底部的时候,一定有人给你说“这次不一样,周期没了”,顶部的时候也会有人不遗余力地想摆脱周期的帽子,比如周期转成长,或者尝试用现金流贴现来解释过高的估值等。
迄今为止,还没有看见过没被打脸的案例(类债的长江电力等不在讨论范围内)。
所以但凡看到这种表述,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尤其在这种说辞被大面积传销的时候,往往也就意味着反转的节点在即。
上周SIA披露了最新的月度销售数据(11月),是22年进入下行周期以来,出现的首次同比回正,而费城半导体指数此前已经创了历史新高,TW半导体指数也已在新高附近:(最右边那根绿线已经回正,被遮挡住了)
这张图里包含如下信息:
1)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实际上更长期也有效,我只是选取了3者都上市之后的时间段方便查看),SIA销售数据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而且相对其他周期品而言有一定的规律性,3地股市的半导体指数同样如此,往往会领先销售数据1至2个季度。
2)期间A股半导体指数一共出现两次异常值,一次是2015年独有的大水牛,当时的偏离幅度远大于其他两个市场,没啥好讨论的,单纯讲究一个疯字,脱离了基本面,而且那时候的板块容量也小。
另一次则是现在,A股已经与两地市场大幅背离,而且数据越好,跌的越快。
所以最近出现了不少言论,比如这里周期没了会L。
周期还在不在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上面这张图里似乎也没发现过任何一段走了L。不至于就要吓唬自己,“别人玩了几十年的周期,到咱这他就突然没了“。
周期在波动就在,板块之所以每次有行情都非常热闹,就是因为每一轮的收益率都异常可观。
所以目前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这次错配的原因在哪,才能进而判断哪里是底,提供几个思路:
1.交易因素
市场环境弱+筹码结构差肯定有影响,虽然我目前仅剩的一些仓位几乎全部集中在TMT,但还是想说这些因素终究是次要的,没必要拿来找补。(喷归喷,但还是要讲理)
短期是有影响,我相信没人有异议,但中长期这类因素的干扰可以忽略,要是真好,市场环境再差也会有人买。
所以落脚点还是要放在行业层面。
2.基本面角度
目前面临的情况是,全球半导体的EPS周期已经明确开始走向右侧,即便接下来Q1个别月份的同比数据可能还会有反复,但整个趋势在没有突发利空的情况下不会变了,至少弱复苏是可以期待的。
A股完全不反馈的核心矛盾还是供需:
1)需求
脱钩导致去全球化,部分环节上下游两头在外,比如咱们本就偏弱的HPC领域,这次下游出现强创新(AI),我们既没有充足的产能,也没有能力可匹配的模型,只有极个别领域会受益,以及估值色彩较重的国产算力(后面会有公司能跑出来,有好的位置不排斥)。
问题主要出在内需,去年华为推出新手机后大家预期消费电子强复苏,高频数据确实给证伪了,这事儿的落脚点在大贝塔上,即宏观的一些预期(到这里展开不下去了),这是多数行业都存在的问题,不是某一个。。
2)供给
这轮最大的不同是逆周期扩产,这两年的粗放式扩张确实导致了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的产能过剩,进而影响了成熟代工、成熟前道设备,其实也不该叫作周期没了,而是我们的周期和海外严重错配,所以这些领域的公司分化特别严重,一些先进制程含量高的关键设备细分仍然值得关注。
(这部分还受制于某些清单因素干扰)
对设计公司而言,终端的成品IC几乎每个细分都是全球定价,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近期部分料号涨价的模拟、功率和存储,主导权都在海外,国内企业目前采购的重点也仍然是海外产品,国产IC性能确实差一些,但价格底,只要海外产品敢涨价,自然会出现替代品需求上升,或小幅度跟涨的情形,这部分是市场化的,不至于就要和全球贝塔彻底反向,对于一些出口占比高的公司,更是如此,而现在市场正在一杆子全部拍掉。
其实许多细分的设计龙头今年盈利展望并不像预期的这么差,马上到财报季应该就有印证。
以上其实也就筛选出了后面还值得看的细分,比如能真实受益全球贝塔的环节(比如昨天说过的封测),其次是虽然市场集中在国内,但能够看到明确增长点的区域,篇幅比较长,后面我会挨个讨论。
回头去看开头那张图,这个区域的半导体,在开年就经历了这段跌幅之后,不见得就是坏事,这里值得多花点功夫,即便等右侧,也得先筛出来哪些能重点搞不是吗。
其它
早上降息的预期被证伪,其实昨天的文章已经说得比较直白,大概率是没有的,何况这事儿和暂停IPO即便都是真的,也扭转不了现在的核心矛盾,没必要把太多注意力放在这些区域。
抛开看图为主的电新,目前的主要问题还是缺主线,从最近的氢能源ZC和早上捷捷微电(功率)涨价后的反馈来看,市场内心是高度饥渴的,说明大家缺的还是某个有说服力的理由。
应该快了,继续耐心等吧,才年初,反弹是肯定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