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国实行分税制改革,更多财权收归中央,所以4年后的1998年,开启了改变中国20年的土地财政,让地方政府享受了发展的红利同时也助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2018年,城市化逐渐进入后半期,房地产开始调控,土地财政逐渐到了尾声;所以同样需要财政资金的开源,于是4年后的2022年开启数字财政(数字经济)。
这就是数字经济(数字财政)这一概念出现的历史大背景,所以从顶层设计看,数字经济的驱动力,不仅仅是在经济与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并列的数据要素,将其作用“证名”,而是真正要将其发挥更大作用并作为财政转型的重要依靠。著名经济学家刘煜辉日前发表演讲称,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时代最重要的要素收入,如同工业化城镇化时代的土地,是新时代财政支柱的依托。也就是说,将来我们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要素,将从土地转变为数字,以及在此之上的技术。这转变的意义不亚于又一次改革开放。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2.0版本,也构成了未来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的运行底座,中美PK,国运所系。所以如果仅仅将数字经济看作是阶段性的题材,那毫无疑问是缺少宏观视野的,因为财政收入是**运作的底层逻辑,这是才是所有政策方针的驱动力,所以才会有“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这样的体制总动员。概括成一句话,数字经济很可能是绵延一二十年的经济大主线。
22年底启动的数字经济,在23年正式成为开局之年。两会期间新一届**班子成立后,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机构,国家大数据局。两会期间政府机构调整中,唯一从无到有的机构即为国家数据局,体现出政策对于数据要素、数字经济的明确导向。新部门归发改委下属,为经济管理部门而非技术管理部门,数据要素的经济性大于技术性,这也暗含数字经济背后的数字财政。
因为数据要素、数据确权等是一项从无到有的工程,有大量规章制度需要从零开始制定,所以后续的相关政策、行业标准会接踵而来。按惯例,四月份将会正式挂牌,新领导也会就位,那么后续跟随的法规、政策、试点、落地,一系列的催化,将远远不止三十把火。
最近涨上天的久远银海,乍一看似乎是在炒作AI医疗信息化,但其实本质上是炒作数据,因为行业预期全国医保数据将会放开,这样的数据变现就是千亿市场,这基本就是数字财政(数字经济)的先声。
去年底开始,数字经济一直是主线,一度似乎是抢了风头的AI,本质也是数字的一个分支。四月国家数据局挂牌及领导到位后,相关政策出台将会随即展开(具体上文已有介绍),数字板块将迎来事件催化高峰,主线或到高潮,而重点是在数据要素、数据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