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率上涨对A股、港股和美股的影响程度:港股>A 股>美股。
A股目前处于调整区,但直到4月上旬,市场系统性风险不大,且在两会期间,风险偏好不会太差;一季报预期整体不差,是反弹窗口。但进入四月上旬,开始持有观望态度,防范风险,随着拜登1.9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美债率继续回归疫情前的水平,市场存在调整压力。
现在的上涨分两种,一种是防御性的上涨,另一种是博弈性的上涨;防御性这边,关注去年估值没有提升的,比如银行地产钢铁煤炭,短期,低估值的个股上涨动力更大,但如果中国需求下滑,这些板块看不太远。毕竟,防御型的资产无法引领市场上涨。未来市场走向还是取决于A股的估值水平以及流动性,虽然全球资产配置有向A股倾斜等,但只能将A股的底部进行抬升,无法保证收益。
警惕潜在风险:输入性通胀,大宗商品涨价对中游毛利率的压力;适当关注美国经济恢复的情况,一旦恢复,科技战、地缘政治纠纷等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发生的概率。
A股长牛逻辑不变,“牛心熊胆”,中长期有信心,但要谨慎,今年在某个阶段或会像熊市。调整不会很快结束,牛市也未结束,今年是估值的消化年。
A股市场出现大调整的原因:外因:美债收益率快速上扬;内因:部分白马股处于历史估值上限,整体复苏其实从去年2季度已经开始,盈利预期边际趋缓。
美债收益率还有继续上涨的风险,但对A股估值的影响会逐渐减弱:从边际思维考虑,后面美债收益率再上涨,对A股估值负影响虽然依旧存在,但相对之前会有所减弱。
今年未必有预期差,政策从过度宽松到中性,实际盈利水平可能低与去年底的预期水平。
这次是挖坑式复苏,和 07、17 年不同,估值是市场的核心矛盾。
对于抱团的白马股,大多数在调整中抓反弹,反弹减仓;这些白马股是前期的高 alpha,但现在这些早期抱团股的属性已经从 alpha 转向了 beta,因此现在需要找新的 alpha。
顺周期:取决于市场看法。如果用超级周期的乐观看法,重新定义估值,但后续的需求无法保证,本轮被美国财政刺激政策所带动的上涨可持续性不强。对顺周期保持谨慎乐观,商品涨价还没结束,库存低位+需求增加。短期可以参与,但要准备随时撤出。化工有色还没走完,景气周期较强,有色优于化工。钢铁、煤炭、建材水泥,不确定性较大,市场对产能约束的确定性存疑,看不远。顺周期板块看长一些的,就是有色。
银行地产:短期配置机会,但放到一个季度来看,没有太多收益价值,盈利大幅超预期的可能性较低。且当上涨到一定阶段,防御性开始减弱,越涨越慢。
港股市场:短期来看港股未必优于A股,由于美债收益率对港股的影响大于对A股的影响,港股面临更强的估值压力,要等美债收益率稳定才能确认港股相对于A股占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