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会人员】董事长 曹仁贤董事会秘书 解小勇 【核心要点】出货:逆变器:出货35GW,全球市场占有率27.5%。预计今年出货量50-60GW之间。风能:出货16GW,全球市场占有率30%。储能:出货0.8-1GW·H,全球市场占有率8%-10%。今年销售目标方面,电站业务利润不变,光伏逆变器由40GW上调至50+GW,风电业务会下滑一些。 储能:储能系统2020年Q1销售收入8600万元,2021年Q1销售收入是3.83亿元,同比增长350%。容量上,去年只有几十个GW·H出货,今年有365个MW·H出货。面临两个问题。第一,原材料还在涨价,所以我们也锁定了一些订单,锁定了一些著名品牌的订单。第二,储能系统的bms芯片也非常紧张,我们近期已经解决了今年的芯片的问题。 电站业务:去年面临2大问题:上半年疫情、下半年组件涨价,导致电站投资开发整体利润下滑30%+,发电电量也下滑。但在80亿电站开发投资的销售收入中,仍有将近五个亿的利润,基本完成年初目标。 市场策略:采取立体营销措施,“双轮”驱动——大客户营销+渠道,2019年全球渠道发货占比18%,2020年达到24%。 现金流:表现不佳,第一季度有很多账要去付,另外目前备货的战略非常重要,需要大量的囤积一些货和原料。最后,由于组件的高位,电站目前还比较被动的状态。 研发:2020年研发投入约8亿,今年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比例上升。研发人员1000+,占比40%。截止2020年底1600+项专利,其中600+项发明专利。 销售:销售目标方面,电站业务利润不变,光伏逆变器由40GW上调至50+GW,风电业务会下滑一些。 海外市场:08-09年开始海外业务,前7-8年亏损,后续得到回报,目前快速增长。全球部署基本完成,海外业务目前占比40%。装备业务的海外业务占比70%+,对利润贡献大。去年开始累计出货量达154GW,客户分布150+国家。 芯片短缺:半导体的材料芯片短缺,今年不会改善。但是作为头部企业,供应链有多元化的供应保障,同时也锁定了明后年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 市场规模:2020年光伏130GW、风电96GW和储能12GW·H,增长速度分别为15%、15%、50%+。 未来预期:乐观的预计是2035年的光伏累计的全球装机2000GW左右,风电750GW,储能300GW,那么未来15年风光平均装机量接近159GW,储能每年达到20GW·H的装机量。有信心在今年实现300亿左右的收入情况下,通过5年的努力来争取实现翻番以上的收入规模。 【公司介绍】一、基本情况基本情况:97年成立,11年深交所上市,15年出货量全球第一,之后拓展多项任务。主营业务包括五大板块:供电器业务、光伏电站业务、储能业务、风能业务、创新业务(含:风电业务、充电桩业务、制氢业务、水面光伏业务等)。业务的内在逻辑:(1)基于电子技术——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电动车控制器、风能变流器、风电变流器等;(2)基于客户协同效应——水面光伏业务、电站系统集成业务。比较优势:1.技术创新优势。始终坚持低成本创新战略,研发投入大。2020年研发投入约8亿,研发人员1000+,占比40%,截止2020年底1600+项专利,其中600+项发明专利。2.国际化优势。08-09年开始海外业务,前7-8年亏损,后续得到回报,目前快速增长。全球部署基本完成,形成相对完善的销售、服务、生产、供应链的全球布局。海外业务目前占比40%。装备业务的海外业务占比70%+,对利润贡献大。3.规模优势。2020年逆变器出货35GW,风能16GW,2020年底逆变器安装了超过154GW。大规模生产销售带来规模效应,制造费用、各项税率占比逐年降低。4.采购供应量优势。是芯片、半导体等主要供应商的主要客户,有效保障供应链的安全。5.品牌优势。积累时间长,客户资源、品牌影响在行业内首屈一指。 二、财务情况1.2020年财务数据营业收入由年初130亿提升至192亿,过去5年的CAGR34%。净利润由年初9亿提升至11.5亿,CAGR37%。每股收益由0.6元提升至1.34元,CAGR35%。20192020CAGR营业收入130亿192亿34%净利润9亿11.5亿37%每股收益0.6元/股1.34元/股 2.2021Q1财务数据2020Q12021Q1同比增长营业收入18.5亿33.5亿81.2%归属于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利润1.6亿3.9亿142%每股收益1.1元/股2.7元/股141% 三、业务情况市场规模方面,2020年光伏130GW、风电96GW和储能12GW·H,增长速度分别为15%、15%、50%+。逆变器去年全球市场130GW,公司出货35GW,全球市场占有率27.5%。风电去年全球市场60GW,公司出货16GW,全球市场占有率30%。储能800兆瓦-1GW左右,全球市场占有率8%-10%。战略方面,“风光储电氢“未来深度融合,形成市场协同、技术协同,构成大生态。以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变流器、充电桩和电控、制氢设备作为核心硬件。研发费用方面,去年研发费用8.1亿,比例略有下降;今年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比例上升。营销战略方面,采取立体营销措施,“双轮”驱动——大客户营销+渠道,2019年全球渠道发货占比18%,2020年达到24%。国际市场方面,去年开始累计出货量达154GW,客户分布150+国家。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单位成本下降,毛利率有所上升。电站开发方面,去年面临2大问题:上半年疫情、下半年组件涨价,导致电站投资开发整体利润下滑30%+,发电电量也下滑。但在80亿电站开发投资的销售收入中,仍有将近五个亿的利润,基本完成年初目标。氢能业务方面,利润减少。电动汽车充电桩和电控业务方面,利润减少。去年电动汽车7.7万套,比19年2万套大幅增加,今年预计20多万套。水面光伏,扭亏为盈。水面光伏设备2019年300多套,2020年400多套。半导体方面,半导体的材料芯片短缺,今年不会改善。但是作为头部企业,供应链有多元化的供应保障,同时也锁定了明后年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现金流方面,表现不佳,第一季度有很多账要去付,另外目前备货的战略非常重要,需要大量的囤积一些货和原料。最后,由于组件的高位,电站目前还比较被动的状态。今年销售目标方面,电站业务利润不变,光伏逆变器由40GW上调至50+GW,风电业务会下滑一些。碳达峰方面,落地措施紧锣密鼓制定中,国家能源局前段时间征求意见,很快将会公布。未来预期方面,乐观的预计是2035年的光伏累计的全球装机2000GW左右,风电750GW,储能300GW,那么未来15年风光平均装机量接近159GW,储能每年达到20gh·h的装机量。有信心在今年实现300亿左右的收入情况下,通过5年的努力来争取实现翻番以上的收入规模。 【问答环节】提问1:储能业务Q1收入情况,未来两三年对储能的盈利预期?回答:储能系统2020年Q1销售收入8600万元,2021年Q1销售收入是3.83亿元,同比增长350%。容量上,去年Q1只有几十个MW·H出货,今年有365个MW·H出货。面临两个问题。第一,原材料还在涨价,所以我们也锁定了一些订单,锁定了一些著名品牌的订单。第二,储能系统的bms芯片也非常紧张,我们近期已经解决了今年的芯片的问题。 提问2:户用市场今年的拓展力度?回答:户用逆变器去年接近20万台。今年预计超过40万台,争取50万台。 提问3:户用市场的增量市场如何达成?回答:户用主要还是靠渠道的补缺补短。原来的渠道建设比较滞后,所以这一两年都在进行渠道建设方面的大的投入和培训,现在有将近100来个主要的渠道商。核心是要做好品牌建设的工作,我们在澳大利亚是数一数二的品牌,欧洲的品牌建设工作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欧洲今年估计又将翻番的增长。 提问4:全年的话50~60GW出货的情况下,芯片是否已经锁定此目标?回答:50个GW以上的出货量的芯片,这个是不成问题。发电站多为大功率的,对芯片的消耗没有那么大。 提问5:海外布局的未来情景展望?回答:现在正在积极布局海外的第二个工厂,具体的地点还在选址。今年海外电站的节奏其实也是放慢了的,主要也是因为他们观望中国的组件的价格;国内电站的节奏是明显放慢了的,是因为大家都在观望。所以有价无市的情况是现在是有的,但是由于碳达峰、碳综合的要求以及央企的这些社会责任要求,所以我们认为有所放缓,但是估计Q3Q4的话这些活也都会干。 提问6:您觉得组件的价格、开发的成本,包括非技术成本是否还有下降空间?回答:有没有什么下降的空间,我们就不好去判断。但是总的来说有一点,国内市场增持了以后,对上游也是不利的。但是我觉得明年的情况应该会好很多。 提问7:制氢产业化进度,什么时候产业化落地?回答:我们每年将投下去7000万到一个亿的研发费用,用于研究制氢的电解设备以及制氢的各个方面的优化、效率的提升以及经济质量的提升。我想5年之内制氢是不可能有效益的,但是现在还是要比较早的去布局。所以我们每年要坚持这么一个投入,要做到5年到10年来磨一剑这样。 提问8:Q1各业务量的出货量、收入、毛利率、净利润,然后拆分是怎样的?回答:电站的收入是9亿,逆变器的收入是16.3亿。风电是2亿,储能是将近4亿,水面光伏是一个多亿,智能运维是3500万,其他的千把万,构成了33.5亿的收入。每一个细分的毛利率情况还不掌握。 提问9:Q1个逆变器的出货情况,包括海外和国内的一个具体的各自的占比情况?回答:今年第一季度光伏逆变器的出货,我们是8GW,去年是4GW。去年Q1实际上只有1GW风电变流器的出货,今年有2GW出货。 提问10:展望一下今年风电总体的量的情况,包括我们今年有没有继续提升市占率的可能性?回答:今年风电整体的装机量应该可能在35GW左右。今年的风电的装机量,我个人认为不会太好了。 提问11:.今年目标30%市占率达到后的后续市占率规划?回答:我想我们自己冷静的思考,未来通过我们战略我们做到40%的市场占有率,我是有信心做的。提问12:光伏业绩增加多少因为华为被迫离开市场?远看2-3年强的竞争对手是否会反弹?回答:我们不评论竞争者的情况,这是第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来自于自己的,而不是来自于敌人中的。我们自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开拓高端品牌形象,进一步耕耘。第二,未来二三年的竞争格局,我认为大的竞争格局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市场会向头部企业更加集中。欧美一些企业市场份额还会萎缩。 提问13:如何看待在美国、欧洲、其他海外的渠道部署?回答:在美国市场,我们其实占了30%的左右,主要是工商业和大电站,户用美国市场上目前主要是被特斯拉和SolarEdge垄断的,但是互用的美国市场,我们也是有策略的,是跟着储能一起会进入美国市场。我们也在跟相关的有一些合作单位进行知识产权的分享和规避,使得在美国能够合规合法的去销售。这是目前在做的一个工作。欧洲的市占率。我们分析如果今年25个GW的欧洲市场,我们今年的市占率应该会在欧洲市场的25%以上。 提问14:判断今年整个储能的装机量以及未来几年的平均量?回答:我认为国内的这个储能市场增速放缓,全球的储能市场增速实际上复合的增长率应该是50%,我们的份额实际上是10%不到8%,但是我认为由于它的规模增速也是50%在增长,所以即使是市场占有率不变,跟着也是非常累的。所以我们有一个长期的目标,占全球储能市场15~20%,但这个是非常困难做到的。今年估计能做到个10%,那也就算不错了。 提问15:电控业务如何定位,会做到什么水平?回答:电控当然肯定是亏损,今年也还是亏损的,逐步在缩小亏损面,去年7万多台,今年目标是25万台。国际品牌的咱们进不去。我在想合资品牌的和国内一线品牌的今年争取要有突破。现在大部分在给五菱宏光进行配套,但是我们开拓其他客户的情况也还非常不错的。第二个我们要把我们的电控延展到电子技术在电动车上的应用,这是我们今年开始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 提问16:今年50~60GW的结构,国内和国外比例大概是多少?然后户用、分布式和大型地面电站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回答:按50GW去计算,容配比0.85,那么就是42g,国内估计也就是11-12个GW,剩下就是海外的。户用在40万台以上,分布式还不确定。 提问17:客户目前对于逆变器的态度?回答:户用目前没有存货,大功率的这些地面电站,国内的地面站都还没启动,所以大功率还是有竞争的。 提问18:现在的品牌溢价能到多少?回答:比较早的品牌溢价就高,比如说澳大利亚,东南亚也还可以,中国也还可以。美国这也还可以,欧洲的溢价就差一些,因为我们这些友商们他们做的比较早。所以我们的品牌是在逐步的爬升的过程当中,但是我们卖的也比他们贵的。比欧洲的友商价钱要低一些,比国内的友商我们价钱肯定要高个20%以上。 提问19:储能是一个感觉比较多层次的市场,未来会采取怎么样的一个竞争策略来和我们的竞争对手竞争,包括打造一个更好的品牌?回答:一个首先本身竞争是多层次的,第二个产品是多层次产品质量是参差不齐的,第三个标准缺失等等各方面比较复杂。所以这个情况底下,我们是无电芯战略,明确是无电芯战略。第一,我们也没有专业技术力量去做电芯,也没有兴趣去投资这么大一个这么大一个事业,所以我们第一跟龙头企业合作,锁定一些量,同时一起系统进行优化,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提高可利用率。利用我们对电力电子的理解,利用我们对电网的深入的了解,我我们做好我们的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但同时我也坚持一点呢,尽管我们跟头部企业是绝对信任,我优先使用最龙头企业的典型,但是我也不排除使用其他合作伙伴。应该我说未来的格局其实还是合作大于竞争,核心的问题是提炼自己的真正的竞争力。 提问20:小型的户用的光伏的对你的需求非常旺盛,就没有存货了,这个原因是什么?回答:国内的市场的旺盛是由于还有最后的三分钱的补贴,加上小型户用的系统,它也没有变压器,它也没有复杂的手续。所以货运系统实际上它是从单位网是成本来说,它确实是非常低的,加上我们国家的标准放松的比较宽,我们是定义成50KW以下都可以做成户用。所以每一家的户用平均功率都远大于欧洲的和美国的,欧洲的部分的功率是5个千瓦,美国的户用的平均功率是7个千瓦,咱们国家的户用的平均功率是15个千瓦,所以它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所以相对来说利润比相对于其他来要好一些,所以国内户用这个量比较大一些。 提问21:储能系统考虑到它储能成本是多少时,结合现在组件价格,结合现在光伏上网价格,光伏可以去挑战煤电?回答:我们算了一下,在未来碳中和的过程当中,未来40年的过程当中,煤电平均一年在中国下降比例是1.5个百分点,它是一个漫长的变革的过程。这肯定是个温水煮蛤蟆的过程,就是逐步最后这个煤电就退出了。 提问22:我们也前段时间调研了一下,国内业主容配比上量的需求还是挺强的,也就是可能对于应变器的需求,有可能会超过组件的装机量。所以我不知道这一块您是怎么看?回答:我们一般来说还是按1:1去考虑的是,因为容配比会乘以一个系数,但是由于还有一些存量的市场,还有一些渠道上的货,所以我们基本上近似国际上的市场是按1:1考虑,国内可能比如是60个GW的装机量,我们现在乘以0.9是比较合理的,大概是逆变器是在50多个GW。 提问23:只谈系统集成商提供储能产品的这种全球竞争力,就在海外的话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回答:我想竞争力确实是非常强大,因为现在我们的锂电池产业链大部分企业都还是在中国嘛,主要归结于就是我们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增长幅度非常之快。那么我们的低成本创新能力,实际上是我们储能系统应该要感谢我们电动车,是电动车的储能技术带动了我们储能的相关的技术,尽管循环次数有有有差别,但是还是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中国这些企业在储能领域中,除非就是遭受到制裁,在如果公平竞争的情况之下,我觉得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竞争力肯定是最强的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