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于2022年3月2日签署了对厦门高容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米新材料”)的增资协议,公司以人民币35,000,000元对该公司进行增资,持股17.5%。
关于高容纳米:
高容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7月,是由海归博士与多家投资方共同创立的一家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公司位于中国科学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中科泰伟新材料产业园内,主要从事锂电新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目前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硅硅碳负极材料产品,比容量达420mAh/g-2000mAh/g,可满足锂离子电池未来五年的高能量密度目标需求
关于碳基负极:
随着高单车带电量车型的不断推出及补能效率需求的提升,负极作为电池提升能量密度的“短板”问题日益突出。硅基负极材料作为理想的下一代负极材料,硅的比容量高达4200mAh/g,对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品端4680大圆柱电池的量产,预计将从电池侧开启硅基负极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技术端,随着产品的迭代,体积膨胀、SEI膜持续生长等问题也将随着材料改进及预锂化等途径解决。
硅基负极作为下一代负极材料,高比容量为核心优势。碳基材料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而硅的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碳基材料的10倍以上,是目前已知比容量最高的负极材料,高比容量优势使得硅基材料被视为理想的下一代负极材料。以碳辅硅,兼具容量与寿命:由于硅材料在充放电时体积膨胀可达120%-300%,导致硅颗粒分化及SEI膜的破裂增厚,将影响电池首充效率与寿命。目前解决方案是硅颗粒提供储锂容量,碳材料缓冲体积变化,同时兼顾了较高的比容量与较长的使用寿命,目前硅碳复合材料与硅氧复合材料是硅基负极的主要技术路线。
现有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中,通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搭配硅碳负极材料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是可行的办法,松下、宁德时代、特斯拉等电池/电动汽车龙头企业均十分重视该技术应用,已在产品中应用。目前日韩该方面核心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国内急需赶追。
硅负极材料可望达到的技术水平
预计2025年硅基负极出货量将达9.8万吨(2021-2025年CAGR达53%),对应市场规模约15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出货8.7万吨,对应市场规模132亿元,占比88%。
国内的玩家主要有: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高容纳米等公司。
现在市场主流产品是以碳氧化合物为前驱体制备的碳硅负极材料,国内代表玩家贝特瑞,国外代表玩家信越化学。
贝特瑞为代表的的硅氧化合物路线预锂成本较高、技术门槛低、市场上大部分规划走此路线。
纯硅硅碳负极比硅氧化合物技术含量更高,性能更好,成本更低,高容纳米是全世界唯一量产工艺成熟的玩家。
高容纳米纯硅路线的优势:
1、独特的微纳米结构有效 解决了首效低、硅失效等问题,延长使用寿命,满足市场需求
2、拥有行业领先的纳米纯硅前驱体制备核心技术,产品容量高,低耗能,成本低。
公司中试已经结束,新产线1000吨,现在已经开始搭产线,后续还会新架构4条新产线,预计合计产能5000吨,单吨售价超过20万。40%以上的毛利。
5000吨贡献10亿收入,最低4个亿的利润,考虑高容纳米所处行业天花板高,公司极强的技术壁垒、稀缺性,给60倍,估值约240亿,延江股份持股17.5%,就是42亿,而延江股份目前总市值不到2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