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随科学迭代。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是对立的,爱因斯坦当初提了一个EPR佯论,如果量子力学成立,则存在一对纠缠态的粒子,其中一个粒子的波函数坍塌会导致与之处于纠缠态的另一个粒子的波函数坍塌,这样就发生了超距效应,而爱因斯坦认为宇宙最大速度就是光速,任何信息的传递都无法超越这个速度,所以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与之对应也就产生了隐变量理论。
而随着量子纠缠被证实,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研究量子纠缠的三位科学家,从科学层面开始更新大众的认知。
首先,在宏观层面,牛顿经典力学的实用性毋庸置疑。而量子是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量子力学一定层面上可以说就是在探寻世界运行的本质。
那么问题就很明确了,也就是说我们在探索宏观层面事件运行时有牛顿经典力学这样手到擒来的工具,逻辑上可以用到因果这样简单的结构。而当开始探寻本质的时候,发现传统的认知完全是错的——超距效应说明信息的传递可以是瞬时的,不再存在光速的限制,那么有因才有果的因果导向直接被证否。而且结合以前过于穿越的“祖父谬论”——你穿越回以前杀了你的祖父,你的祖父不存在则无你,无你又是谁杀了祖父。在平行世界理论未被证否的同时,量子纠缠无疑是在印证宿命论的。背离爱因斯坦的思想,量子纠缠证明上帝是在掷骰子,世界的本质就是无序。
难怪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在自然学科不断发展到今日得出的结论。早在千年以前道德经这样的纯思想巨著里,从心出发,就开始思考到这一点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是虚无,混沌的意思。世界的本质就是无序,然后开始无穷无尽的变化,“道”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存在,对“无”我们只能探索其奥妙,而对变化本身的“有”,这个“徼”是边际的意思,也就是说可以从变化中去观察,总结,不断去逼近这种变化的本质。
呼应宏观适普的牛顿经典力学和微观毁三观的量子力学,很明显就是对于“有”的探索和对于“无”的追求。
教科书思维的确定各个因子,从不变量出发去找变量的逻辑是违背事物运行本质的,我们习惯了求解的过程,其实没发现,我们真正掌握,和几千年总结下来的经验,都是事物运行的规律。即我们真正懂的是变化过程,而世界其实本质就是无序的。
无论是反身性原理,还是超短的情绪周期,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际发生的总结,总觉得处于一种懂而不全面的状态。随着EPR佯论里的隐变量理论被推翻,反倒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感。
就比如原先开直播所述的反身性的由来,具体到每个交易者本身,未来是不可测的,不单单是样本数据的庞大,主要还是交易者的非理智,而非理智这个因素在市场运行里占了极大的比重,导致市场的本质就是无序。情绪周期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反身性繁荣萧条模型里单纯主流偏向引导出来的系统里的噪音,或是主升,主跌段,股价走的比预期还快都是这种非理智的表象。
既然把握的是变化规律,那么交易的就是概率,成功的交易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以此来提高获胜的概率。
拿繁荣/萧条模型举例
在这个事件进程中,大部分交易者在AB段误判了自己的认知,以为发现了未被市场意识到基本趋势,少部分幸存下来的人还要面临 1.主流偏向抬高进入主升;2.主流偏向并没有跟上,股价继续沉寂。这一步鲤鱼跃龙门。
还有CD段的执念,不一定会有二波,死在这里,后面就是漫漫主跌的股价回归。
由图可得,BC的主升是鱼身这一段最肥美的利润期。这一段的主升大部分其实是市场明牌,毕竟主流偏向已经跟上,基本趋势也大体明朗。所以吃不到就得去思考隐藏在这张图下的人心了。
即佛教所提的三毒“贪,嗔,痴”:
贪,顺境贪心不止盈。
嗔,逆境嗔恨怨天尤人。
痴,啥也不懂,胡乱作为。
把这三条人心弊端带回到模型中,问题自然而然地就清晰浮现了。
比如AB段。痴是原罪,嗔也可能坚持不过去。再比如CD段,贪不单单是利润丢失,也可能进场在高位,一把亏完。
所以,归根结底,答案其实很清晰,实操难在修心。
还有正反两个案例,即高频交易,世界本质的无序形而下到股市本质的无序,“道”独立于主观思想而存在,未持道,则高频交易则是扩大样本规模去逼近股市是无序的这个终极真理,是身体力行的去实践错误的随机漫步理论——即市场贴现了所有因素,最后单个交易者在市场获利的概率相等。把所有主观能动性用到一个已知的五五开结局,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继续撞。而且实际中,无论是零和游戏,还是作为概率测试却添加了主观思想这种负反馈,预期概率都是让人绝望的。更别提所有交易者都不具备无限子弹,和无限生命去完成这一项概率测试。
然后就是正面的,即已成功的交易者,无外乎都是将一种模式做到了极致。不连续地参与这个市场,就不会被宿命限定,从而摆脱不了上帝掷骰子的绝望。从变化规律入手——常有,欲以观其徼。不被量子纠缠的宿命锁死,不去追求不可得的“道”,抽身出来,去宏观层面运用简单的牛顿经典力学,去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形而上的让事情进入自己能把控的领域。条条大路通罗马,穷尽人力去判断股价是否进入到上图BC段的主升。既然是宏观层面的零和游戏,就用宏观的,主观能动的,类比似的变化规律去取胜。
最后,作为门外汉做个思维发散。双缝干涉实验里,双缝的隔板位子是否放一个“观测者”会直接影响最后投影出来的光是作为波传播,还是作为粒子传播。从而衍生出量子力学里,事物的本质是无序,在被观测瞬间会坍塌到一个具体的状态,这个就被称为波函数坍塌。
再举一个不恰当的量子纠缠的生活实例,比如一双鞋,左右脚分别放在一只盒子里,分别放在上海和北京,那如果一个人打开北京里的盒子是左脚,那么上海盒子里的必定是右脚。
这跟量子纠缠相同在都有一个观察者,而量子纠缠里不同的是事先没有人知道这一对粒子哪个是上旋,哪个是下旋,是观察者在观察时波函数才坍塌,确定了观察粒子的状态,同时另一个粒子波函数坍塌成具体状态。而不同的是放鞋子这件事,至少放鞋子的人是知道的,左右脚鞋子在放入鞋盒前类比量子来说,波函数已经坍塌成具象。
那么,细思极恐。
也就是说要么就是真有全知的上帝,因为这个全知者的存在,所以在我们观测之前其实粒子已经波函数坍塌了,波粒二象性是其对我们的戏弄,而量子纠缠的这一对粒子是其把左右脚分别放在了两个鞋盒。
要么就是人的思维力就是广义的“上帝”,既然观测者能使粒子波函数坍缩到一个具体状态,而坍缩之前是无序的,那么参考计算机的底层框架2进制运算,当我们真的研究通了波函数是如何坍塌的,这个世界真就变成一场随心所欲的游戏了,而且超距效应已经被证实,这场游戏里,时间也不再是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