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
登录注册
钙钛矿专家会议
剑阙
2023-02-20 10:28:11

核心信息:专家认为百兆瓦级中试线定位为试验线更合适,预计23年行业内已有的几条已投产百兆瓦线最快得在23年年底达到满产,在0.6m*1.2m的尺寸,效率达到18%,tag time 30片/min的条件下。

若考虑组件/产品稳定性+寿命,即客户端普遍接受,需要等到2025年。

影响稳定性与寿命主要是金属电极,金属原子扩散问题。

对应的解决方案有将铜替换成特定的金属氧化物。

但这都会影响电极的导电性能,导致电阻上升后的效率下降。

涂布设备主要供应商是美国nTact、上海德沪代理的和日本东丽,涂布设备的壁垒在与涂布刀头,钙钛矿属于低粘度液体,要求涂布刀头的液槽专门设计,以及中间狭缝的宽度,刀头自供的涂布设备厂具备改进优化的优势,此外还涉及专利问题。

专家认为晶硅叠层是过渡路线,因为对于地面电站或集中式光伏而言,最重要的考量指标是度电成本,单结成本较叠层低。

钙钛矿叠HJT对效率提高幅度更大。

专家认为GW级别扩产较冒进,23年的GW级别扩产计划与企业融资需求有关。

目前工艺路线、设备选择均不定。

协鑫计划将金属氧化物替换成Spiral,属于正式工艺路线,相较反式,RPD会沿用,但氧化镍溅射设备可能不需要,或许采用涂布。

ALD在钙钛矿中的应用:①单结钙钛矿:用于封装用的氧化铝致密层;如金属电极替换成ITO,ITO使用溅射工艺,那么在电子传输层和ITO之间需要插入一层致密的氧化锡,这一层用ALD做合适。

②叠层方面:晶硅和钙钛矿连接位置需要一层ITO,这一层ITO用ALD做,上方会有一层氧化锡溅射,大部分还停留在实验室,国内的两端钙钛矿基本不做,只有牛津光伏正在布局。

量产应用存在不确定性,ALD产能节拍低。

行业介绍钙钛矿发展情况:钙钛矿近期受到关注是因为它的效率提升很快。

通过十年左右的时间,效率基本从10%上升到了实验室内的25.7%,而晶硅相应的发展需要50-70年。

另外晶硅的效率基本已经达到极限。

实际产业化情况来看,钙钛矿的研发或产业化进度与晶硅不太一样。

晶硅电池片在实验室内部效率达到25%就可以直接量产,组件端的技术含量会低一些。

钙钛矿的结构是薄膜型太阳能电池,没有电池片概念,它从基板直接跳跃到模组的步骤。

所以目前的大规模项目不能代表最终钙钛矿量产的效率,主要是为了吸引投资(融资需求)。

钙钛矿产业化进程中最重要一环是中试线,纤纳和极电是0.6m*1.2m,协鑫是1m*2m。

这些公司需要在相应尺度下进行探索,使得钙钛矿最终产品效率达到15%或者18%,这还与实验室的效率有一定差距的。

个人预期,到2025年会有量产线跑起来。

产业化技术:小面积和最终产品效率存在区别的原因。

最早使钙钛矿达到25.7%效率的实验室采用的是旋涂工艺:在玻璃基板上滴加钙钛矿墨水,让基板高速旋转(6000转/min)。

但在产业化中使用这样的方式是很危险的。

所以在产业化进程中,旋涂法被逐渐摒弃。

另外有跟旋涂法搭配的结晶工艺反溶剂法:在液膜上方滴加一定量的反溶剂,使得墨水中的钙钛矿被瞬间挤出,整个过程在零点几秒内完成。

目前在产业线上模拟这样的过程环节,主要有两个方法:一个是高速细流的缺隙方式,另外是将膜层涂完后放入抽屉,然后快速抽真空。

整个过程需要几秒到十几秒之间,这与反溶剂法有着一定的差距,这也是为什么产业线上钙钛矿的效率比实验室中低很多的原因。

30cm*30cm效率的世界记录是日本松下的17%,这与25.7%效率的差距是很大的。

所以整个钙钛矿行业仍然是以研发为主,并且后续两三年的重点仍然将会是效率的提升。

Q&AQ:到2023年年中,目前在跑的100MW或150MW中试线能否达到满产状态?

A:专家认为跑不到满产。

最终的产品需要兼顾稳定性和效率。

目前唯一给出稳定性数据的是纤纳,在前段时间通过了IEC 61215认证报告,给出的功率是90W。

按照光照幅度计算对应的效率大概在11%,与它既定的15%或18%效率目标有较大差距。

Q:行业会设定什么样的参数指标来认定达到满场?

A:如果不考虑产品卖到客户端,第一个是效率,百兆瓦量级的产线对应的效率,在0.6m*1.2m尺寸下,效率需要达到18%,它的tag time需要接近30s/片。

要想达到这样的成果,个人预期需要到2023年底。

如果能够卖给客户端,需要到2025年。

其中的主要因素还是组件或产品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影响稳定性因素最重要的原因是钙钛矿使用的是金属电极,即铜电子移动。

对应的解决方案有将铜替换成特定的金属氧化物。

但这都会影响电极的导电性能,导致电阻上升后的效率下降。

另一方面,硅电池有一个完善的评判体系,如IEC 61215标准,通过这一标准后产品可以拥有25年使用寿命。

但对于钙钛矿而言,它目前没有相关体系。

只有当行业内对于标准达到共识,钙钛矿产品才能对外销售。

Q:对于钙钛矿的使用寿命,目前攻克的具体方向?

A:钙钛矿内功能层的使用寿命及稳定性较好。

目前主要问题是金属原子的扩散问题,这一问题难以解决。

如果仅仅采用金属电极或铜电极,这个问题避免不了。

所以一定要去对电极进行处理,但会造成效率的下降。

Q:产业界如何去权衡大面积、效率、稳定性、成本等问题,对各方面参数的容忍度或平衡点是怎样的?

A:目前最重要的因素是稳定性和大面积下的效率。

目前各家企业暂时还没有去考虑成本问题,单瓦成本很低只是一个乐观的预计。

实际上单瓦成本可能会达到2元,远高于晶硅,未来产业成熟后会下降。

主要还是提高稳定性和组件效率。

各家目标是进行标准认证,通过稳定性测试,并达到18%的效率。

最终的努力方向是效率达到18%,并通过IEC 61215。

Q:对于钙钛矿来说,传统认证方式在客户端的认可度如何?

或者目前行业是否正在制定更加适合的方案?

A:在2021年开过行业大会,针对新型电池制定新的方法以表征其稳定性。

但目前没有行业通用手册。

针对钙钛矿有光照黑暗的循环测试。

目前是61215和61730两个序列的稳定性测试。

我相信后续会有标准的方案。

目前IEC里面有一个大类针对太阳能电池,细分的61215针对晶硅、CIGS、碲化镉三种电池。

Q:在制造工艺方面的涂布环节,哪些锂电设备企业正在进行实验,哪家进行得更快一些?

A:目前比较多的是直接采用国外设备,采购比较多的有美国nTact、上海德沪代理的和日本东丽。

国产的目前接触的不多。

Q:海外做涂布设备比较知名的企业?

A:基本大部分实验室使用的是美国nTact。

Q:在涂布设备方面,国内厂商实现技术应用追赶的难点?

A:涂布设备关键零部件涂布刀头的壁垒较高,包括美国nTact、日本东丽、日本三菱等。

刀头基本是进口的,国内的厂商更多倾向于作为设备组装厂。

Q:组装厂和原厂设备之间差距有多大,具体的体现?

A:钙钛矿属于低粘度液体,这种情况下涂布刀头的液槽需要专门设计,以及中间狭缝的宽度。

如果刀头是自己生产的,这些方面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更改,但如果是外购就没有这方面的优势。

Q:涂布刀头的壁垒主要体现在哪些点?

A:包括流体模拟、受力分析和压力溅射,本土企业不太能做。

Q:钙钛矿的量起来后,这种刀头会属于标准化产品吗?

A:可以做成标准化。

但到时刀头设计将会有专利保护,由于专利保护的存在国内企业可能无法进行技术交流学习。

另外,刀头的材质也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大批量生产大电池或大组件,刀头可能会长达0.6m甚至1.2m或更高,这样刀头会很重。

受到自重影响,刀头会有向下弯曲的趋势,如何降低这种趋势也是一个大问题,对钢材有一定的要求,需要特种钢材Q:国内的制钢企业能否满足刀头钢材的制钢需求?

A:应该可以。

钢材本身并不是难以实现,只是用量不大,可能没有炼钢企业愿意开发这样的型号。

Q:有没有人想要利用ALD做事情?

A:目前现有产线上没有ALD。

如果将铜换成ITO并使用溅射,那么功率密度会较高,从而损伤钙钛矿。

所以需要一层致密的阻隔层,这需要用到ALD。

但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Q:专家看好晶硅叠层还是钙钛矿叠层?

A:如果能做出来,钙钛矿与钙钛矿叠层是比较有优势的,可以达到理论最优。

晶硅叠层可能是过渡路线。

从效率本身来说钙钛矿会跟HJT叠层,因为HJT在低波段的吸光效率较差,而钙钛矿可以弥补。

在400-600nm波段,相比TOPCon,钙钛矿叠层对HJT效率的提升更大。

Q:国内有锂电公司做涂布机吗?

A:基本没有。

Q:钙钛矿的成熟度差在哪些地方?

A:效率和稳定性。

最终产品要求高效率下的长使用寿命。

对于钙钛矿寿命,由于目前缺少相应的发电量数据,不好判断。

Q:目前实际的钙钛矿单结或叠层的效率水平怎么样?

A:叠层的效率肯定会超过晶硅。

主要问题是成本。

钙钛矿的理论极限较高,目前产业化效率与理论极限相差比较遥远。

因为它的工艺比较简单,所以单瓦成本较低。

大概在2019年,一些专家进行预测,钙钛矿的度电成本如果要低于晶硅,那么它的组件效率需要在18%,使用寿命在15年。

Q:钙钛矿与晶硅叠层设备的价值量多少?

A:百兆瓦接近一个亿,1GW大概6-7个亿。

Q:钙钛矿未来达到18%的效率、寿命达到15年的可能性多大?

A:可能性比较大。

目前实验室阶段虽然制备工艺不一样,但材料一样。

钙钛矿的稳定性还是有对应的解决方案。

目前的解决方案也有,但需要进一步优化。

Q:单结钙钛矿的主要用途在于BIPV,还是集中的地面电站也可以?

A:可以参照碲化镉。

碲化镉在国内更多的是BIPV,但在美国也有做集中式电站。

所以我认为钙钛矿会先进行碲化镉的同位替代,在效率提升后有支撑式的帮助。

Q:碲化镉在薄膜电池和BIPV中的应用量有多少?

A:BIPV的量不大。

Q:您怎么看纤纳1月份通过德国电器工程协会的稳定性验证?

A:目前将效率和稳定性综合起来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纤纳虽然通过了验证,但它的光电转化效率仅在11%。

Q:为什么您觉得叠层是一个过渡方案?

A:叠层如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那么说明钙钛矿的稳定性和效率达到了理想情况。

对于地面电站或者集中式光伏来说,它们最重要指标是度电成本,而单结的成本肯定比叠层低。

Q:叠层方面,TOPCon的进度明显比HJT快,它的成本比HJT更低,那么跟TOPCon叠层是否更加理想?

A:钙钛矿与HJT叠层对效率的提升更大。

最终与哪个叠层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收益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包括本身的市场占有率、最终的度电成本等。

Q:在钙钛矿行业内,今年或明年钙钛矿的扩产计划以及设备招投标情况如何?

A:不太方便说。

GW级别有一些公司有融资需求,有计划出来。

但目前这样的技术还不成熟,包括最终产线的定型也不确定。

目前更多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所以直接GW级别的扩产是比较冒进的。

Q:对于GW级别的产线,它的尺寸和工艺选择是什么样的?

A:一方面产线工艺还没有确定,后面可能会更改。

比如协鑫最近放出消息,将金属氧化物替换成Spiral。

这是一个有机分子,属于正式结构。

目前行业内基本以反式结构为主,RPD还会延续使用,但原来做氧化镍的溅射设备有可能不需要,可能会采用涂布方式,设备还是会有所更改。

Q:晶硅厂商的晶硅叠层布局怎样?

A:隆基有自己的研发部门,属于HJT下辖的研究室。

其他传统光伏晶硅业务,只设立了两三个研究员,以进行持续的行业跟进,或与学校进行合作。

Q:ALD等设备在钙钛矿中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

目前具备ALD设备供应能力的企业有哪些?

A:ALD可以分两类。

①单结钙钛矿:其中ALD用于封装,在电池做完后在上方封一层致密的氧化铝。

这在高校实验室中用的较多,也基本是前几年的事,现在基本用封装胶膜。

钙钛矿可以分为5层,一层钙钛矿层、两层电子传输层和两层电极。

如果最终金属电极替换成ITO,ITO使用溅射工艺,那么在电子传输层和ITO之间需要插入一层致密的氧化锡,这一层用ALD做合适。

②叠层方面:晶硅和钙钛矿连接位置需要一层ITO,这一层ITO用ALD做,上方会有一层氧化锡溅射。

这些大部分还停留在实验室。

国内的两端钙钛矿基本不做,只有牛津光伏正在布局。

对于上述的阻隔层也处于实验性质,基本沿用实验室的ALD厂商,没有用到常见的ALD设备。

最终量产线上用到ALD设备的概率不大,因为它的节拍问题严重,制备时间花销较大。

Q:光刻胶涂布与钙钛矿涂布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A:技术基本上是一样的。

还取决于光刻胶的厚度。

钙钛矿的液膜厚度在3微米,光刻胶厚度则取决于最终的薄层厚度,它的波动范围较大。

钙钛矿的涂膜并不难,主要难点在于后续的结晶。

结晶分为两种:吹风和抽真空。

对于吹风,一般使用分包,可以和涂布设备集成在一起;对于结晶,后续会有抽真空设备。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奥联电子
S
金晶科技
S
京山轻机
S
宝馨科技
S
中来股份
工分
0.49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