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科幻电影《银翼杀手》中,复制人与人类难以区分,人类只能通过反复提问至少20个问题,同时观察脸红反应、心跳频率、眼球运动等生理活动,才能辨别出审问对象是不是复制人。如今,电影中的情节将要成为现实。当类似ChatGPT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趋近于人类,想要判断聊天框对面是真人还是AI变得越来越困难。如何寻找方法应对激增的身份盗用和在线诈骗,成了AI时代一个价值巨大的新课题。
人工智能开发机构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为人生目标,除了推动GPT系列模型发展,他还专注于多个关系人类未来的领域。近日,由奥特曼参与创立的世界币(Worldcoin)公司推出了备受期待且酝酿多年的World ID验证程序,通过眼部虹膜扫描作为身份证明,并提供相关的加密服务。
该系统旨在验证用户是一个独特存在的人类个体,换句话说,用以保证创造密钥的不是AI或者其他线上虚拟身份。运作方式是:用户先要下载应用程序,然后使用装有定制光学系统的机器扫描虹膜。一旦扫描完成,这个人就会被添加到数据库中,并会创建一个专属的加密方程式。扫描结果不会被保存,但这个独特的加密方程式可以在未来通过应用程序匿名证明此人的身份,包括一个链接到可共享公钥的私钥。
将人和人工智能区别开,需要依靠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即通过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对个人身份进行鉴定的技术。虹膜识别就是一种重要的个人身份识别手段。
科学研究表明,每个虹膜所包含的信息都不相同,出现形态完全相同的虹膜组织的可能性远远低于其他组织。即便使用克隆技术也无法复制某个虹膜。同卵双胞胎的虹膜纹理信息不同,同一个人左右眼的虹膜纹理都不会相互认同。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测试结果表明:虹膜识别是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中错误率最低的。
除了唯一性,虹膜还有稳定性(除非经历危及眼睛的外科手术,几乎终生不变)、防伪性(生物活性与人体生命现象同时存在)等,非接触性(唯一可以从外部直接观测的人体内部组织)等特性。因此,虹膜识别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物感知识别技术。
此前,虹膜识别主要在全民身份认证、公安司法、出入境管理、金融/社保、电力/采矿等领域应用,并且逐渐向更大空间的消费电子领域渗透。微软早在2015年10月就发布了搭载了虹膜识别功能的产品。谷歌已经申请了多项利用隐形眼镜进行虹膜识别的专利。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苹果AR/VR头显将能通过虹膜扫描技术进行登录和支付,腾讯也曝光多个虹膜识别头显专利获授权,可提高头戴设备虹膜识别质量。
在国外的咨询机构的预测中,虹膜识别的市场空间更大,增速也更快。美国智库 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 发表 的《生物识别的未来 The Future of Biometrics》报告显示,虹膜识别技术将在未来 10—15 年快速普及,并且占全球生 物特征识别市场份额的 16%,虹膜识别产品的总产值将达到 35 亿美元。 这些都是在AI浪潮出现之前的预测。如果未来人类自身的身份识别成为必需品,全球数十亿人口的虹膜识别需求,将是爆发性的。
从产业链的角度,参考OpenAI联合创始人的虹膜识别系统,一个典型的虹膜识别系统应该包括:图像采集设备+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匹配模块+应用软件。虹膜识别通过对比虹膜图像特征之间的相似性来确定人们的身份,其核心是使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方法对人眼睛的虹膜特征进行描述和匹配,从而实现自动的个人身份认证。其中,虹膜图像的获取是虹膜识别中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比较困难的步骤,需要光、机、电技术的综合应用。
由于虹膜图像获取装置自主研发的技术门槛高,限制了国内虹膜识别研究的开展。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1999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虹膜图像采集系统,其特点是小巧、灵活、低成本、图像清晰。经过不断地更新换代,自动化所最新开发的虹膜成像仪已经可以在20—30cm距离范围通过语音提示、主动视觉反馈等技术采集到合格的虹膜图像。
A股上市公司中有一部分具备虹膜识别相关技术储备。在红外LED领域,三安光电、联创光电走在国内公司的前列。传感器方面,硕贝德子公司惠州凯尔光电投资指纹、虹膜等新一代生物识别传感器模组,东田微生物识别滤光片主要用于人脸3D轮廓与指纹、虹膜等识别器件上。熵基科技主要致力于将指纹、人脸、静脉、虹膜等生物识别核心技术与计算机视觉、射频、物联网等技术相融合。
证通社:寻找前瞻性大方向下的清晰逻辑,基于模糊正确捕捉实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