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分析:机构认为前期压制市场的因素并未缓解,反而边际强化和发酵,换仓效应叠加海外加息预期,情绪和估值上压制成长股(估值面)+稳增长政策犹疑(政策面、基本面)。随着上市公司重回业绩披露期,市场正在重新回归冷静,整体来看市场没有系统性风险,无需过度担心。
春节前行情:春季长假临近,引发成交季节性回落。从历史上看,春节前两周往往因为避险情绪的升温出现成交缩量。从今年来看,由于年初市场表现波动较大,投资者对于市场前景的不明朗引发了观望情绪浓厚,近期成交额逐步回落至万亿左右水平,随着春节长假的临近,预计市场成交额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节前指数中枢出现系统性上行的难度依然较大。数据回测元旦-春节期间指数上涨概率只有41.7%,而春季-两会期间上涨概率达到91.7%。
顺周期为什么跌?对稳增长政策预期力度的怀疑。当前市场的宏观核心矛盾依然是稳增长的力度,甚至都没有到怀疑落地可行性的层面。由于基数和经济结构的原因,预期稳增长力度的细微差异会在微观企业利润层面造成很大的区别。近期,市场对政策力度和节奏的分歧较大,因而尚未看到如19年一季度同期非常乐观的宏观预期。
如何应对?宏观上应当乐观,但节奏拉长,幅度放缓。在22年对稳经济稳增长有强烈诉求的背景下,上半年顺周期的价值板块短期会出现估值修复机会,但基于今年特殊的ZZ周期、全球经济错位(上半年出口或依然强劲)、冬奥会等因素,市场对稳增长的定价节奏或显著慢于19年同期,而且年内来看成长风格强势的基本面与消化的估值也有足够性价比和表现机会。
成长股为什么跌?基本面充分反馈+交易拥挤,估值容忍程度比较脆弱,任何扰动都可能成为跌的理由。问题的根源在于增速确定性下修预期中,高估值是最大的敌人。阶段性拔估值最快且逻辑最顺的阶段(去年)过去后,如何消化估值成为主要矛盾(今年)。美元加息预期提前也在情绪上有所压制(美债利率上行也成为国内成长股及价值股的估值压制因素,但本身当下的成长股处于估值敏感期,因而在情绪上需要留意)。
如何应对?情绪和技术上已差不多跌到位了(光伏、电动车、军工、半导体、白酒情绪指标已接近底部区域),机构认为基于长期配置可以逐步抄底。但缺乏明确的趋势性拔估值动力(要么基本面超预期,要么流动性超预期宽松),叠加未来1-2个月海外加息带来的“确定性的坑”,机构认为整体最佳加仓期或者说更乐观的时刻仍需等待二季度(一季报后盈利预期强化,外围扰动风险预期消化反馈)。
后市看法:市场整体仍乐观,流动性充裕+宽信用未破,市场整体不必悲观。前者是对估值层面最有力的支撑。昨日随着低于预期的通胀和结构不佳的金融数据公布,市场对于政策宽松和降息预期再起,虽然降息并非当前权益市场核心矛盾,而且对价值成长两端驱动力均有限,但如果接下来短期降息对市场信息恢复又会有带动作用,当下核心仍在信用端,毕竟在弱信用预期环境下,投资者倾向于选择“不见兔子不撒鹰”,今年市场风格层面相对均衡,结构层面上游让利于中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