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
登录注册
代工造车?小米入股宝沃或将实现
最新题材挖掘
2021-04-02 21:22:51

小米可能收购宝沃,工厂生产线来都停产了,现在又开始逐渐恢复生产起来。”一位宝沃汽车内部员工对媒体透露。

3月30日,小米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实际上,在小米宣布造车之前,已经有不少互联网企业通过与车企合作,布局新能源汽车。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将联合打造高端智能纯电汽车智己;华为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联合打造智能汽车新品牌;百度和吉利控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等等。

媒体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与苹果的代工模式不同,小米将采用收购或至少控股的模式的模式进行代工。鉴于此,小米很可能会需要寻找一家车企合作,至于究竟会与谁合作?这也是近期业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这位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了至少两三家与小米洽谈过的车企,但之前被传得沸沸扬扬的长城并不在此列。而之前被提到的众泰也是小米造车洽谈过的代工对象之一,只是因为众泰错综复杂的债务关系,小米没有选择。愉观车市了解到:小米有一家谈得非常深入的代工企业,且计划对其控股,但目前尚未定论的主要原因是卡在估值上。在此万众瞩目关头,有一家车企踏入了大家的视野。

2019年3月,神州优车(838006)取得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67%股权,成为宝沃汽车的实际控制人,根据评估报告,宝沃汽车转让价格评估值为61.33亿元。目前神州优车受瑞幸咖啡事件影响出现资金空洞,抛售宝沃汽车 “回血” 的动机及意愿可能十分强烈。

小米或将接盘宝沃
闪电进入造车领域,收购一家经营不景气的汽车公司是一个捷径。这可能是小米想到宝沃汽车的原因。

有消息称,小米或将接手宝沃汽车的工厂,并以此为出发,打入跨界造车的“大家庭”。一直处于停产状态的宝沃汽车开始为了迎接小米收购积极复产,以期待在收购谈判中能卖个好价格。
宝沃汽车品牌源于德国,拥有近百年的历史,2014年由 福田汽车 收购成为其全资控股的乘用车品牌。2019年3月,宝沃汽车再次易主,神州优车(838006)斥资41亿元收购67%股权,成为其大股东,福田汽车约占25%股权。


在被神州优车接盘前,宝沃汽车就曝出连续多年亏损的消息。 福田汽车 披露的息显示,2016年以来宝沃汽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6年、2017年、2018年其净利润分别亏损4.84亿元、9.85亿元、25.45亿元,3年累计亏损高达40.14亿元。

宝沃汽车的控股方为神州集团,其在资本市场上的独苗神州优车,已于近日在新三板终止挂牌。随着神州优车退市,“神州系”也走入末路。事实上早在2019年8月披露半年财报后,神州优车就以疫情等各种原因推脱,再未向外界披露财报。即便证监会下发处罚,神州优车依然按兵不动。而从披露的数据来看,神州优车处境十分艰难:2019年上半年营收19.20亿元,同比下降48.98%,净亏损6.52亿元。

“神州系”支柱产业神州租车,在网约车的冲击下,经营业绩每况愈下。主力军疲惫不堪也就罢了,关键生力军瑞幸咖啡又发生财务造假事件。神州集团自顾不暇,难以分配资源扶持宝沃汽车。

宝沃汽车密云工厂总用地面积为87.74公顷,总建筑面积为44.7万平方米,包括冲压、车身、油漆、总装等车间,设计年产能达18万辆,工厂现有员工1900余人。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宝沃累计销售新车8740辆,同比下降84.04%。算下来,每个月全国市场销量还不到800辆。

制造能力说得过去,自有品牌和营销能力一般,同时产能过剩急需消化,宝沃的各项方面都符合小米的需求,可能是小米最适合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宝沃还拥有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整车的双生产资质,并试图在2020年前完成CUV领域全覆盖并布局轿车领域。而这一目标,也恰好与目前中国和全球市场中新能源汽车的趋势不谋而合。
如果小米接盘宝沃汽车,通过已有的资本和技术对对宝沃进行输血改造,宝沃汽车将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福田汽车
工分
55.9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7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1-04-03 12:40
    感谢!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淡如水
    长线持有的散户
    只看TA
    2021-04-03 07:42
    谢谢分享!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