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逻辑性、通用性、智能性带来AI应用全面优化升级,大华为多模态GPT国内潜力领军。1)在传统CNN技术路径下,视觉领域AI公司倾向于采用单点模式,在大量碎片场景中做定制化的项目落地,人效难以提升;若未来转向多模态大模型模式,有望带来通用化能力,可以量产细分场景AI模型,或以单一通用模型完成原本数个小模型才能完成的任务,从而大大提升大华产品的通用性与易用性。2)大华是国内具备多模态能力形成潜力的公司。大华巨灵AI平台已经具备一定算法生产能力,未来算法生产效率有望在多模态大模型辅助下规模化提升。我们认为,若多模态技术持续进步,将大幅提升AI视觉模型生产效率,有望打开未来AI在下游千行百业的应用可能性。大华作为具备视频数据与行业know-how积累的下游细分领域龙头,有望核心受益,且多模态GPT天然的规模效应有望提升其护城河与稳态估值。
以下出自公司最新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1、公司一季度开局毛利率、利润均表现较好,是否能延续良好发展态势?2022 年公司受到各方面影响,业绩表现一般。但一季度有了较好恢复,毛利率提升了3.5%。在数字中国的大背景下,数据的重要性已经形成社会共识,将成为一种重要生产力,其中感知对于数据起到了基础与核心的作用。未来,随着 AI 大模型与多模态的技术发展,以及和中移良好合作的背景下,公司有望走出 2022 年的低谷,叠加去年低基数效应,有望逐季向好,2023年的下半年以及 24、25 年都值得期待。 有关业务持续性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①高质量发展、重视生态,业务良性发展 公司从 21 年下半年开始强调高质量发展,以及今年强调生态之年,持续减少主动集成业务,对公司未来的信用减值方面有所帮助,同时降低了低毛利的硬盘、线缆的低含金量业务占比,整体业务不断良性发展;供应链上游目前仍然相对充沛,对于公司的降本和毛利的提升也有正向贡献。此外,公司原来以销售收入为主要考核导向,现在转变加重对利润和现金流的考核,使得公司的现金流也有了明显改善,预计上半年现金流表现更好。费用上,也希望今年可以保持稳定,或者远小于边际利润的增长。
②管理持续改善 公司持续加强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包括公司财经、IT 系统与业务的融合等,管理改善也有望提升人均效能。落实到每一个行动上,业务管理方面,今年将通过国内分销的专项行动,重塑分销合作伙伴的信心,以及集成商的拓展行动,围绕着以商机、甲方项目的预算为核心等专项的效果将持续显现,这些动作都将助力于公司的可持续增长。
③行业需求仍在,公司业务稳中求进 在数字中国的大背景下,社会经济有望持续复苏的过程中,很多大项目陆续开工,公司将对重点省、重点城市聚焦发展。 政府端,在交管、社会治理、公共民生等领域有刚性需求,数字停车、自然保护等领域的数字化推进相对紧迫。政府端需求经历了从安防到数字治理的转变,已经不是简单的公共安全,我们已经积累了 300 余个解决方案,数千个细分场景的应用,在提升治理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端,智能化快速发展,包括工业领域的机械手臂、码头龙门吊以及养殖领域传输系统等的应用,未来都将真正做到无人化转型,实现无人化码头、无人化矿井、无人化养殖,以及 无人化的黑灯工厂,视觉智能与装备的结合,将实现更多无人化的成果。再比如某光伏企业中,通过摄像头完成各类定位、测距功能需求,赋予摄像头更多新的使命,公司将持续助力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海外方面,拉美、中东、亚太等增长较为强劲,去年在部分区域承压的基础上仍然整体实现了 9.47%的增长。公司未来通过新产品加载、渠道下沉、商务客户拓展,努力使得海外业务保持稳健增长。 创新业务去年增长较快,主要来自聚焦民用市场的乐橙、聚焦工业领域的华睿,汽车领域华锐捷、热成像业务的华感、消防领域的华消等,未来创新业务的增速会高于公司的整体增长。软件方面,是公司非常重视的板块,有助于提高整个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客户粘性。公司近期要召开全国的软件合作生态大会,我们把底层能力做好,开放给合作伙伴,比如各行各业细分领域的行业软件厂家,形成良好的合作生态。 与中移的战略合作在经历了两年持续推进后终于落地,移动是央企里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也希望和大华合作成为其产投融合作的典范,双方围绕这个战略目标,在组织等方面展开合作。移动把视联网作为一个重点投入方向,和我们的业务能力非常匹配,例如和移动在网络上进行结合,可以帮助我们在各个领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落地,公司也已经成立专班确保业务的充分协同。
④AI 技术的发展助力于打磨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竞争力 人工智能方面是公司五大研究院里投入最大的,投入超过1000 人,有8000 个细分产品与算法和多模态相关,其对于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打磨对于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很大帮助,可以更好的应对碎片化的场景需求。AI 进入深度学习后,较传统模式识别算法具备更高的精度,智能化产品出现爆发式增长,目前的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一定准确率后就仍会遇到瓶颈,未来大模型训练的准确度可以进一步大幅提高。以车牌识别为例,早期模式识别时代,全球做车牌识别因个性化差异较大,效果较差,现在深度学习的全球车牌识别的精度已经非常高了。未来大模型算法的发展,就像传统模式识别到深度学习的变化。当前人工智能还是需要大部分标注工作,未来随着泛化能力的实现,可以实现更多类别的目标识别和近似目标的分类、归集等。利用大模型的特性,将降低面向碎片化市场的研发投入,并且基础版本也具备初始的展示能力,通过微调就可以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响应。
⑤爆款新理念打造公司重量级产品 当前公司有 3 万多个产品,数百个解决方案,我认为需要做减法、做聚焦、做复制,今年公司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打磨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爆款。在新产品方面,公司努力把产品做到极致,例如在智能交通方面,20大及今年两会特别关注光污染、爆闪的问题,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已经研发出了无感相机,受到很大的关注,为应对全国光污染检查,有较大的需求。所以公司更强调视觉升级,实现更智能、更贴合行业的需求。另外,各种显控系统、门禁、数通产品,都是公司今年要打造的重量级产品,这些已经不是摄像头的范畴,打造爆款是公司今年的理念。 ⑥重视客户满意度 公司今年还将客户的满意度作为专项来推进,利他文化是大华核心文化之一。将以客户为中心执行到位,有利于管道生态的健康发展,今年是生态年的第一年,公司在广州、北京等地举办了千人的生态大会,反响非常热烈,希望可以充分发挥其放大器作用。
2、多模态、GPT 技术发展迅速,公司在这方面的战略和执行情况如何?大华已积累了大量的算法能力,在过去几年累计发布了 1200 多种行业领先的算法和230多个行业算法方案,覆盖了 100 多个细分行业,嵌入到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碎片化的场景也预示着无法依靠一个算法打遍天下,它是产品和解决方案里的组成部分,是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大模型和多模态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架构以及更好的泛化效果,公司也有相应的投入。ChatGPT 更多的是围绕互联网方面的应用,可生成文本、图片。但智慧物联是一个垂直的、非互联网化的行业,以解析为目标,也会有语音、文本、音频等各类信息融合,共同提供更有效、更有意义的解决方案。公司会加大算力、研发工程师、专家型人才投入,形成百亿级参数的大模型应用至垂直行业,今年将选择高价值行业试点,明年在多行业应用。
3、在 AI 大模型方面,从算力、研究院整体结构等角度如何展望未来变化?GPT 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公司会重点投入大模型和多模态方向,过去在大模型领域的算法和工程能力已经有一定的积累。先进技术研究院主要是围绕人工智能方面研发,每年在算力上都有很大的投入,未来大模型的发展对算力有更多的需求,相应会需要更多的算力投入,我们会持续按需扩容算力。在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人员结构上,还是以算法人员为主,1000多人的梯队建设比较完整,包括算法研究的和算法工程化的人员,也培养了一批专家级人才,未来将根据基础研究和面向各行业业务,按需匹配调整或增补人员。
4、如何展望公司与中国移动未来的协同合作? 公司与中国移动的合作不仅仅是资本的投入,中国移动同样希望把大华项目打造成产投协同的典范,这也是我们的一致目标。 近期我们正在共同起草战略合作备忘录,明确未来每年的合作目标,并围绕数据目标去落实战略达成。 在战略层面,我们与中国移动非常契合。中国移动正筹备建设全国范围的视联网,是继5g以后新的重点规划,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视联网中的视觉部分,可以带来很大的流量,特别是视觉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可以带来更多的场景化的落地。另外,公司也还将协同中移物联网布局中国移动“视频算力一张网”的建设。 在业务协同方面,双方正在不断对齐组织,围绕目标,为彼此创造业务价值。公司与移动的合作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围绕各行各业解决方案展开的政企业务,移动去年总营收中与视觉紧密相关的业务应该在 280 亿左右。针对这部分业务,双方将在省、地市、区县各层级进行对接,形成有效的资源对接共享机制,以重点省区为突破口,逐步推开,实现共同开拓。第二部分是家庭和中小企业市场。去年相关业务规模大概在80 亿左右。移动各省公司自我主导消费类产品的集采,比如路由器、相机、智能门锁等,这些产品与公司乐橙家居密切相关。虽然移动已经是公司的重要股东,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双方业务协同。 在联合技术创新方面,共同成立联合实验室,一起提交多项专利。另外,移动未来也将在云、算力方面加大投入,双方亦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合作,彼此助益。总体来看,公司与移动合作的目标非常明确,双方在投资落地后开始正式推进全方面产业协同。后续将瞄准既定目标,围绕战略协同,进行组织对齐。我们希望到了明年这个时候,双方合作规模能够有较大提升。
5、请问公司各项创新业务整体发展情况? 2022 年,公司创新业务取得了较快的增长,我们希望今年能有更好的发展。目前,公司创新业务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板块: 华睿聚焦工业领域,一部分业务围绕机器视觉、工业相机并结合机械手臂进行应用,另一部分主要是移动机器人 AGV,共同为各行各业工业场景提供自动化、无人化的解决方案。以公司生产基地为例,包括检测等职能在内的关键岗位已经实现了无人化,在生产规模上升的过程中,工人人数越来越少,并且对工人的的要求也越来越低,类似需求潜力较大。但是坦率来讲,公司在这个领域与国内头部厂家、海外先进厂家仍有一定差距。机器视觉领域很像20 年前视觉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我们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公司依然有一定的竞争力,我们能够从硬件到算法提供完整的端对端方案交付。公司机器视觉业务值得期待,华睿希望今年能取得相比去年更好的增长,我们之前也披露了华睿上市的公告,并持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华橙智能家居,围绕家用全场景开展业务,规模也比较大一些,今年的目标会更高一些。产品主要包括家用相机、智能门锁、家庭路由器、扫地机器人等。华锐捷汽车电子领域,目前公司主要围绕感知端开展业务,包括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另外也做一部分D 型车的辅助驾驶系统。华感热成像业务,尝试通过温度感知来解决行业应用问题。两年多前,非接触式的测温应用就非常广泛。热成像业务在 2022 年已初具规模,利润水平也比较好,预计今年营收也能有较快增长。消防业务,我们也有较高的期待。目前公司消防业务虽然规模还很小,但发展很快、竞争力也比较强。随着安消一体化的提出,在不增加投入资源的情况下,安防与消防逐步融合,所有的消控报警都可以以视觉形式推送,来看清楚现场情况,在高端设备密集的工业领域,可以用热成像等感知方式,把握仓库内的温度变化。这些能力的组合,都是对工业消防、智慧消防的新的变革。 另外几块规模相对小一些,比如安检业务主要围绕安检门,从事旅客、箱包的自动安检,典型场景包括机场、港航;存储业务将发力颗粒硬盘的应用和销售。
6、公司一季度库存小幅下降,后续针对供应链及库存方面有怎样的规划?2019 年以来,公司围绕上游元器件的国产化替代做了大量的投入,以保证对客户连续、稳定的产品供应。前些年上游部分器件出现了供应紧缺的情况,但目前已经大幅缓解,在保持客户交付稳定的前提下,公司将保持合理的库存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