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监会宣布按法定程序同意实朴检测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实朴检测”)的创业板IPO股票注册后,2022年1月13日,实朴检测正式启动其此次IPO的发行初步询价程序。根据发行时间表安排,2022年1月19日,投资者便可以对实朴检测IPO进行网上和网下申购。
作为一家以土壤和地下水为专业特色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实朴检测就提供包括农产品、食品、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固废和危废在内多种环境样本的全能力检测服务。
从2013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家实验室起,实朴检测已先后在相继在津晋冀、江浙沪皖、云粤川等重点地区建立10个实验室及5个联络处,总员工超过1100人,亦成为拥有了辐射全国检测能力的行业“小巨人”。
在业内看来,上市并获得融资的实朴检测将进一步增强其检测服务为主的主营业务能力,并夯实其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护城河;登陆资本市场后,实朴检测也有望以此为平台通过并购等资本手段来扩大检测服务范围,实现检测服务的多元化发展,并成为其新的业绩增长点。
实朴检测拟登创业板
获得同意注册的实朴检测与创业板的距离正在越来越近。在土壤及地下水这一赛道领域,实朴检测一直在不断扩大自身的展业“半径”。据招股书披露,实朴检测已相继在江苏、河北、广东、四川、天津、云南、安徽、浙江及山西等地建立区域性实验室
在检测触角不断向外延伸的背景下,实朴检测也获得了收入上的突破,招股材料显示实朴检测年营业收入已从2018年的1.7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60亿元,三年时间增长超过一倍,年复合增长率达42.31%。
环境保护部发布的首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检测实验室名录”中233家检测机构之一,实朴检测也参与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靖江市原侯河石油化工厂填埋疑似危险废物”等重大项目,这也让实朴检测在土壤、地下水检测领域获得了更高的行业地位。
“公司作为专业从事土壤和地下水检测的机构,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技术储备,构建了不同地区、场地类型、污染物类型等基础数据,为下游客户调查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和修复提供方法选择、数据解释等专业增值服务,提升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与盈利水平。”实朴检测表示。检测业务的轻资产特征,也让实朴检测资产结构拥有了更好的流动性。截至2021年6月底,实朴检测流动资产合计达4.12亿元,占其总资产比例的近70%。此次登陆创业板的实朴检测,拟募集资金约为4.02亿元,并计划投入中春路新建实验室、研发信息中心建设等项目。
事实上,上述募资投向的目的之一,正是夯实其在土壤、地下水检测领域的核心护城河,例如强化实验室建设等,能够进一步增强其检测能力和检测技术的智能化水平。
土壤修复产业链第二家上市公司,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我国土壤修复产业自2007年正式起步,到2016年土十条出台,行业中间一度喊出万亿市场的口号,但这期间,整个行业除了21年3月行业龙头建工修复上市,行业再无一家以土壤修复为主营业务实现上市的公司,实朴检测尽管属于环境检测行业,但也可以算是修复行业第二家,实属难得!
回顾公司的发展,除了公司依托多年的管理及项目经验打造出来的品牌及社会公信力外,公司上市成功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修复未动,检测先行,土壤修复风口打开土壤环境检测市场空间。土壤环境检测作为土壤修复的关键一环,贯穿整个修复过程,土壤修复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成为实朴检测在细分领域成功的前提。
2.先发优势: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公司实际控制人杨进历经任职 ALS 中国和 SGS 集团,于2013 年建立公司第一家以土壤和地下水检测为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彼时中国土壤和地下水检测市场主要由 ALS 中国和 SGS 集团等外资机构主导,国内尚无在该细分领域具备实力的检测机构,公司成为国内最早从事土壤和地下水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之一。发行人创始管理团队参与了北京化工三厂场地调查项目和修复验收项目、北京红狮涂料厂修复验收项目、北京焦化厂南厂区调查项目等诸多国内早期著名、重大污染场地项目。”
3.抓住风口,利用资本优势快速跑马圈地实现全国扩张。自2016年起公司借助资本融资不断新建、扩建实验室,实现全国重点业务区域的覆盖以及销售网络布局。
4.绑定龙头,抓住优质客户共同成长。发行人主要客户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 研究所和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咨询机构、北京建工环境修复和永清环保、煜环环境科技、江苏龙环环境科技等修复公司均系土壤污染防治行业龙头调查和修复公司。
5.2B的业务模式。相比土壤修复整体以2G为主的业务模式,土壤环境检测下游主要为场调公司及修复公司,主要为2B模式,这为民营企业早期的快速全国扩张和规模化复制提供了可能。
土壤修复行业前景如何?新来者能都分一杯羹?
近20年来,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等支持下,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于“十五”起步,“十一五”进步,“十二五”发展,“十三五”跨越;20年的进展,带动了土壤修复技术应用和绿色修复产业化发展,在修复技术、装备及规模化应用上与先进国家的距离在加快缩短。技术支撑上,初步建立了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快速、原位的土壤修复技术得到研究与应用;技术装备上,研制了能支持快速土壤修复的多种装备;技术产业上,研发的技术支撑了规模化应用及产业化运作。总体上,在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技术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有的已处领先地位;在建设用地方面,我国的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技术水平与欧美国家相比尚有距离。
据统计,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主要无机污染物有镉、汞、砷、铜、铅、铬、锌、镍,超标率分别为7%、1.6%、2.7%、2.1%、1.5%、1.1%、0.9%、4.8%。从分类型土壤污染点位超标率来看,其中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与11.4%。其中耕地土壤污染点位超标率最高。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1-2025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2019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规模为10107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中央财政安排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50亿元,比2018年增长42.9%,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19年,中央修复财政资金同比增长42.9%,金额达到50亿元,有力支持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土壤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等工作。《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设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也包括支持设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2020年生态环境部将配合有关部门推动相关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投入土壤修复领域。
随着各地土壤详查的完成,工作重点将转入治理,修复项目有望加速释放。短期来看,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开展的化工园区整治将促进相关修复领域市场快速发展;长期来看,随着华东、西南等地详查和治理方案制定的完成,修复需求逐步明确,有望支撑今后的市场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完成风险评估并确认需要采取风险管控或修复的地块有550多块,其中已完成风险管控或者修复的地块460多块。
从短期来看,土壤修复市场仍将呈现龙头企业全国布局大项目、地方企业合作完成中小项目的局面。由于技术约束相对较少,现阶段的市场拓展能力至关重要,而企业的经验、资质、综合技术能力、资金是市场能力的重要支撑。从长期来看,土壤环境监管要求将进一步加严,龙头企业凭借优势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具备专有技术或设备提供能力的中小型企业也将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纵览国内外土壤污染与修复科技研究与发展,其总体趋势表现为:
1、在过程与效应上
从传统污染物、单一污染过程与生态效应关注到新兴污染物及其复合污染过程与健康效应,从单一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过程及机制发展到多介质、多界面、多过程耦合机制。
2、在分析与监测上
从单一的污染物含量分析到多种监测并存分析,从微观的点源分析到宏观的多源、多尺度的土壤立体智慧监测。
3、在风险与管理上
从健康风险到生态风险,从污染源阻隔到过程管控,融合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风险管理。
4、在修复技术与利用上
单一修复技术到多技术耦合系统,从源头控制、过程阻断、净化修复、安全利用到生态开发的集成治理再发展模式。
5、在修复材料与装备上
从单功能单目标到多功能多目标的靶向修复材料方向发展,从服务于离场异位修复的固定式装备向支持现场原位修复的移动式、模块化装备方向发展。
6、在工程应用方面
从单项修复走向场地土壤污染协同智慧修复方向发展。就近五年来的污染修复技术热点及趋势分析而言,国际上更多地关注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固化/稳定化等原位技术研究。例如,关注于生物群落结构对污染物去除的作用、植物生长状态对重金属的富集、长效性的固化/稳定化材料(如生物质炭)等。总体而言,我国的研究热点与国际的相一致。
来随着执法力度加大、各地重点监管单位名录陆续公布, 潜在市场需求将持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