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金属板块的投资逻辑在发生大变化
过去10年二级市场的金属板块,投资逻辑出现明显改变:从业绩弹性到成长逻辑。
供不应求会引发金属价格上行,而其中金融属性激发往往会引发金属价格暴涨。虽然期间盈利丰厚,但是对于产业往往是一种实质性的伤害;比如10年前的稀土产业暴涨引发的“去镝化”以及16年之后钴价格暴涨后的“去钴化”。
随着市场经历的越来越多,产业、投资市场都在变得成熟。
二、 电动车是一条超级大赛道
随着特斯拉的“电池日”,大众的“Power Day”,宝马的“Media Day”的披露,各大整车厂2025-2030年的规划陆续出台。
特斯拉的2030年规划是3T(3000GWh)电池产能。如果按照当前液态电池的工艺,3T对应的是240万吨碳酸锂需求和210万吨镍需求。如果按照特斯拉全球市占率1/3计算,那么2030年全球远景的需求空间就是720万吨碳酸锂和630万吨镍。
表 1每部车用的金属原料(以74KWh的811车型为例) | ||
锂(LCE) | 镍 | |
单度电耗量 | 0.8Kg | 0.7Kg |
单车用量 | 60Kg | 50Kg |
资料来源:海通国际 |
事件描述
锂在美国、欧盟、中国、日本等全球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以及智利、澳大利亚、加拿大、刚果金等资源国均被列为关键矿产资源。
事件点评
锂--未来的白色石油,将持续迎来更大量级的年需求增量。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进入正向自循环,锂作为自然界中电极电位最负的金属元素,是天生的电池金属,我们认为其将在高比能动力电池、大部分储能应用中具备长期的需求刚性。正因如此,锂业被视作未来的白色石油,其战略价值已成为全球共识。我们预计,2021年全球锂需求量约44万吨LCE,至2025年全球锂电将进入TWh时代、支撑锂需求量超100万吨LCE,至2030年全球锂需求量或达200万吨LCE,锂行业正在持续迎来更大量级的年需求增量。
纸面上不稀缺,但全球可经济开采的锂资源量有限且分布不均。(1)据USGS,全球锂资源量约4.6亿吨金属量(LCE),从地壳元素丰度的理论角度上锂并不算稀缺,但在当前价格和工艺体系下全球可经济开采的资源有限、分布不均且禀赋差异大。(2)锂资源种类主要分为盐湖卤水锂矿、固体锂矿、黏土锂等,分别占全球探明储量的58%、26%、7%。其中,全球最优质的盐湖锂分布在被称为南美锂三角地区的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占全球锂资源量58%,西澳是全球最主要的固体锂矿供应来源,2020年占全球固体锂矿供应约76%,黏土潜力充沛,但尚未商业化;中国锂资源总量全球第六,但整体品位与杂质含量并不出色且受其他因素制约,因而过去未成为全球主流供应。
中国本土的优质锂资源将迎来战略重估。目前中国锂行业主要依靠进口西澳锂精矿作为原料生产电池级锂盐及深加工产品,再销往下游的全球锂电供应系统。经我们测算,在国内2020年锂盐产量结构中由进口精矿生产的占比约72%,在当前产业发展及地缘形势下,我们认为中国锂行业有必要多元化上游资源来源、提升资源自给率,构建锂资源保障体系的“双循环”格局。(1)有必要在风控前提下加大对于全球优质锂资源的投资开发力度,打造大规模、低成本、地域多元的原料基地。(2)中国本土的盐湖卤水、矿石锂资源将获得战略性的价值重估。鉴于工艺的成熟和持续磨合优化,我们认为未来青海的主力盐湖(察尔汗、东西台、一里坪)、川西的优质锂辉石矿(甲基卡等)将挑起大梁,云母形成有效补充,西藏盐湖具备潜力但尚需时日。中国锂资源类型中盐湖占比79%,未来加大盐湖提锂的开发力度具备基础。(3)ESG、碳税、地缘风险加剧正在改变由效率优先主导的全球分工思路,各经济体愈发强调供应安全与可控,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的矿石系锂盐精炼基地,但欧洲、美国等终端市场已开启构建区域性的新能源汽车闭环供应链、澳洲和加拿大等资源国开始着重延伸打造锂盐产能、日本开始建设苛化产能,中国锂行业去主动夯实上游锂资源保障、提高资源自给率的战略窗口期并不宽裕。
投资建议:重视资源保障逻辑。建议继续关注锂产业上下游一体化、持续提升资源属性的赣锋锂业,以及参股青海优质盐湖提锂—蓝科锂业的科达制造。
风险提示:1、全球锂矿供给释放超预期、新能源汽车推广低预期,导致锂产品价格中枢下滑;
2、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宏观基本面风险等。
综合本周数据,3C、新能源车、和光伏表现强势,锂强钴弱局面延续,锂精矿价格的快速上涨表明由于国内锂盐加工厂陆续完成检修恢复产能,锂精矿处于供需紧张状态中,部分锂盐企业由于原料短缺已经出现减产现象,而国内外主要新增锂矿产能将集中在2022年前后释放,预计锂矿供应紧张将维持常态化,利好对外依存度低、锂资源自给率高的企业。建议关注天齐锂业、融捷股份、永兴材料、科达制造、赣锋锂业。
注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