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文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红外光功能材料研究中心董红星研究员团队与薄膜光学实验室合作,报道了混合卤素钙钛矿材料的可逆相分离现象,实现了密钥尺寸可调的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此前,兆日科技基于PUF的纸纹特征识别技术,荣膺第17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发明创新奖”银奖。
根据上海光机所此前披露的专利,这一研究成果是一种基于混合卤素纯无机钙钛矿相分离获得尺寸可调PUF的方法。该发明通过两步化学气相沉积法引入离子交换,实现了空间位置与卤素比例均随机分布的混合卤素纯无机钙钛矿微球。研究人员根据激光束阵列扫描,将收集到的荧光响应编码为密钥,并基于激光辐照诱导混合卤素纯无机钙钛矿相分离的现象,获得了不同激光强度下独立的密钥。通过随机组合上述独立密钥,扩展了密钥尺寸及编码空间,可实现安全性更高的尺寸可调PUF( Physically Unclonable Functions),即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防伪方法,甚至被认为是解决硬件安全的最佳方法之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在国防军事、商业保密、民用医用等领域对硬件安全的需求愈发显著。特别是在物联网蓬勃扩张的今天,全球物联网设备接入数量已逾200亿,越来越多的边缘端硬件设备成为了易受外部攻击的关键端点。为了应对潜在安全风险,人们提出了利用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以实现用户认证、密钥生成等应用。PUF取决于其物理微结构的独特性。这种微观结构取决于制造过程中引入的随机物理因素。这些因素是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的,这使得复制或克隆结构几乎是不可能的。
PUF被提出后,得到广泛关注。公众比较容易理解的应用领域是防伪。5月19日,北京发明协会举办第17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颁奖会,其中兆日科技自主研发的纸纹®特征识别技术成功登榜,荣膺第17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发明创新奖”银奖。
纸纹技术是基于PUF(物理不可克隆函数)技术,通过将纸纹防伪特征数字化,将待核验纸张的纸纹信息与已存储的该纸张原始纸纹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判断纸张的真伪,并与物联网技术相融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防伪溯源,被权威机构划定为“第七代防伪技术”。兆日科技是纸纹特性的发现者和纸纹技术的发明者,在历经10余年的技术研究开发中,拥有防伪领域相关的近三十项专利成果。由于纸纹技术的颠覆性创新,也被市场认可为“无法复制的防伪新技术”。
兆日科技以电子支付密码器系统起家,传统电子支付密码器系统处于行业龙头位置。公司近年谋求转型升级,公司银企通相关产品涵盖了从银行到企业经营的全场景生态,通过助力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走在了金融科技与 B 端创新融合的前沿。 纸密码只是兆日科技技术能力的一部分体现。首先PUF技术本身有非常宽广的应用空间,不但适用于商品防伪,做为唯一且不可篡改的设备标识符,也可以用于安全密钥生成和存储以及随机源,可以是芯片安全的一种重要解决方案。银行硬件安全需求巨大,基于PUF的信创产品服务同样有空间。
兆日科技显然也是有深远谋划和技术储备的。公司表示,纸纹技术填补了国内国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正积极推进纸纹防伪技术在各可能的防伪领域的应用。公司还表示,密码芯片已成熟应用多年,能够有效保障银行相关票据业务的支付安全。凭借在金融信息安全领域的多年技术储备,公司具有多种软、硬件技术手段为银行对公业务的信息安全保驾护航。此前公司还与龙芯成立了合资公司,对于芯片生产环节也有涉足。
整体而言,数字化大背景下,以银行、政务为代表的信创领域,需要更可靠更可控的安全技术,这给兆日科技等公司提供了长远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