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
登录注册
恒瑞交流纪要
Bobo
超短低吸的散户
2021-03-10 21:30:24
恒瑞交流纪要
出席管理层: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董秘刘笑含、IR田飞
时间:20210302
Q:公司研发的产品布局很全,国内的biotech跟公司的差别在于做了很多双抗,而公司在I/O双抗目前布局的不是很多,这一块的考量和后续发展预期?
A:1)公司对于双抗一直很看好,但是公司做任何事情都从基础平台开始做,很多双抗的专利已经陆续可以看到,后面预计能看到很多双抗产品的IND;
2)公司之前做细胞治疗的时候就觉得双抗是最有可能抢占CAR-T市场的产品,例如BCMA/CD3、CD20/CD3、CD19/CD3 和CD3/CD22等效果都很好,关键是双抗在肿瘤领域要突破血液瘤转向实体瘤,例如J&J C-met/EGFR双抗对于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转移性或手术不可切除的NSCLC患者效果很好,FDA也会因此加速审批,后面就看在使用第三代TKI进行一线或二线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NSCLC患者上能不能做出好的数据。
3)未来不止是双抗,乃至三抗四抗都要机理上解决临床需求,以及再好的组合也要生产出来,今后未来2~3年能看到公司有些双抗争取三抗品种陆续能给大家汇报(公司看好荣昌SLE等后续还有更多的机理可以发展,以及IL17A/F也不错)。
4)SHR1701:PD-L1/TGF-β即便存在默克雪兰诺I期失败的情况还是坚定不移去推,因为最关键可以解决PD-1耐药的问题,取得比PD-1单药更好的效果,只是现在知道可能在PD-L1高表达人群中做不到这点。
5)双抗布局要有其依据,无论技术平台还是生产方面的问题都要解决,Genetech和MacroGenics等双抗巨头都有自己的平台,中国公司很多拿现有技术来组装抗体,但是能生产出来是另外一回事(成本控制的角度也很重要)。
 
Q:二代HER2 ADC上临床了,后面也有一系列ADC品种,最近这块比较热,例如第一三共DS-8201和DS-1062等两个ADC都卖很贵,也创新了linker和payload,毒副作用方面明显减少。公司产品似乎没有连很多payload,为什么咱们新的ADC是二代,效果可媲美8201,这个新ADC平台做了哪些改进和突破?
A:1)其实恒瑞在ADC方面的布局很早,做的第一个bio-similar是TDM-1,公司能把赫赛汀生产出来且小分子有优势,所以做ADC很容易。
2)但问题在于公司TDM-1也做了I期,不见得比不过罗氏Kadcyla,但阿斯利康DS-8201的优势非常明显(该药去年销售超过10亿美金),因为中国医生很难接受的TDM-1引起的肝的毒性,DS-8201上市临床数据9个月PFS (对照拉帕替尼+卡培他滨),是革命性的进步,因此公司迅速把TDM-1放弃掉,转向二代ADC;
3)公司需要一个温和但又要一个比AZ产品更强的毒素,考虑到患者的耐受性,公司经过调研得知对于DS-8201的问题在于临床使用中存在剂量可能要下调,且肺水也较厉害;
4)恒瑞的改进:1)剂量下调,突破专利,机理一样,仅做结构小修改,但是by-stand effect因此更强(意为肿瘤组织中,target为HER2+++以上患者,而肿瘤非常不均匀且很少有HER2表达,by-stand effect即毒素包进去杀死肿瘤细胞同时,还杀死周边的HER2低表达肿瘤细胞),目前进度为中国I期,美国后续也在做,不止针对HER2高表达的乳腺癌,可能后续拓展到HER2高表达的胃癌、食管癌和肠癌等;2)后续TROP2不会用这个毒素,但会用其他毒素,不同瘤种对不同机理毒素敏感程度不一样。
 
Q:乳腺癌一般基石类化疗用药是紫杉醇类,DS-8201完全用另外类型的毒素所以效果好,公司认为其他瘤种用其他毒素是不是也处于这个考虑,ADC目前还没有直接用在一线,因此公司是否选择用与一线化疗药不大一样机理的毒素?
A:乳腺癌用不同机理的东西会敏感,一般而言换毒素的话,即便同样的抗体都会有效性(例如Ambrx目前的数据,同样的赫赛汀在TDM-1耐药人群中有效,在DS-8201耐药的人群中照样有效),同一种毒素用久了会被打出来,而用不同的毒素可以产生不同效果,因此需要一系列毒素platform来支撑这个事情。此外,想选择特异性抗体把毒素送进去太难了,所以只能换毒素。
 
Q:对于HER2/Trop2等医生端是否有定量的指导原则?未来怎么在HER2高低表达里面界定TDM-1使用?
A:无论大家很了解的HER2 ++和+++,还是没有上市的trop2、claudin18.2等等,标准都是从美国来的,用转化医学变成中国的。另外ADC并非不能成为一线治疗,例如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用TDM-1,其抗体和毒素都可以往前推到一线,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ADC后续也可以跟免疫治疗形成组合。
 
Q:公司长期来看是否会开展新的平台?之前集中在小分子和大分子,后面的新东西例如mRNA平台、肿瘤疫苗等等是否考虑?
A:都在做,mRNA主要从neoantigen开始着手,目前主流公司估值高主要是COVID-19的推动。公司对治疗型疫苗很感兴趣,也认为mRNA做预防性疫苗也很有前景,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来看这些东西,但也要根据资金的情况来做。公司近期和璎黎的合作拿了PI3Kδ权益也是受到市场认可,希望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Q:Neoantigen应该只能做individualized的东西,对公司的研发要求是不是还是很高的?
A:如果做neoantigen,最初从单个人做,后面把常见的新生抗原组合起来。
 
Q:CDK4/6目前的仿制药在研比较多,公司产品批出来以后的竞争策略?
A:1)Pfizer Ibrance美国专利延长了1000多天,但是在中国拿不到专利链接。现在国家层面很重视专利链接,公司也在提意见;
2)CDK4/6之间差异较大,恒瑞大概是第四个上市的产品(前面有AZ/再鼎/礼来),公司品种结构上跟辉瑞更像,临床上做的时候其他厂家数据已经出了,PFS都差不多10-12个月,唯一差别在血液毒性上(临床上有竞争者拿美国原剂量做,患者因此感染后死亡的)。恒瑞做这个产品比较耐心,除了效果外很重视安全性,剂量反复尝试,整个试验都是在中国人群做的,有效性安全性是比竞争者好的(竞争厂家绝大多数是海外的样本)。
 
Q:了解到礼来Verzenio是当前唯一的在高危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将癌症复发风险显著降低的CDK4/6?
A:很多厂家都在研发,目前很常布局新辅助、辅助和维持。Pfizer的维持没有做出来,但礼来做出来了,主要是需要在高危人群上才能做的出来。
 
Q:PARP抑制剂现在在美国开展了III期,这个药未来在中国和全球空间多大?
A:
1)空间预计很大,关键在于临床需求,PARP研发要点在于控制好血液毒性和血小板下降,该产品中国和美国做的不是一样的适应症;
2)首先美国PARP抑制剂有四个,且前列腺癌是美国的大瘤种,这个会是值得尝试的大临床,FDA已经批准该方案;
3)公司在海外临床团队建设上做了很多努力,现在愿意多花钱打磨队伍。如果考虑后续和MNC合作,公司产品还是需要有较好的数据。
 
Q:PD-L1/TGF-β方面公司会优先考虑推胰腺癌的适应症还是NSCLC?
A:1)PD-1目前大部分临床做完,希望后续加强销售收回成本支撑后面的研发,PD-L1/TGF-β这块有充分时间探索看在哪个瘤种更好。
2)胰腺癌首先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而TGFβ可能可以抑制纤维化;但是NSCLC这块大患者池公司绝不会放弃(例如GSK和默克雪兰诺赌这个药就是为了争取Keytruda的市场);
3)公司的思路是针对PD-1耐药的人群,可能后续通过combo来做,例如I期拓展期间可以发现更多信号,来做一些更加拟性的尝试。
 
Q:法米替尼最开始临床停和启动的原因?
A:临床上常见的黄金组合有:1)免疫治疗+化疗治疗一线NSCLC和鳞癌,不管PD-L1表达量都有效;2)PD-1+阿帕替尼和索拉非尼做对照,在肝癌上不仅提高应答率有很好的延长生存期。而法米替尼和阿帕替尼虽然都是VEGF,但相比之下法米的活性不如阿帕替尼高。公司也在做很多探索,近期子宫癌的数据发表了,PD-1+法米替尼很好,当然此前做了个III期肠癌,PFS有点改善,但是OS改善不是很长(还是因为对照组很容易使用当时更新的药,例如当时已经上市的阿帕替尼,因此VEGF单药做成很长的OS是很难的)。
 
Q:公司海外临床和销售的布局和改善情况?
A:销售:1)公司仿制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2)新药方面,公司从去年开始加大海外临床投资,海外团队今年年底预计架起来100多人临床团队,从产品品种来看,澳洲+美国的临床数量非常多。
 
Q:PD-L1/TGF-β这块默克雪兰诺很激进导致失败,未来的研发策略如何?还会把它看成重磅品种吗?未来还是做耐药吗?未来主要考虑什么瘤种?
A:1)PD-1一般比起PD-L1效果更强,但是太强容易导致免疫性心肌炎等或致死;2)肿瘤治疗趋势在前移,移到新辅助和辅助的赛道,和化疗会有组合可能需要软一点的东西,例如在维持的阶段可能PD-L1更好些;3)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更多的信号,找出PD-L1/TGF-β究竟在临床上会不会产生更多的优势,公司尚未放弃这个产品,且不会仅限于默克雪兰诺做的好的胆管癌和宫颈癌。
 
Q:IL-2的产品为什么用PEG修饰,不做功能性抗体?
A:PEG修饰多肽可去掉活性(和NKTR-214有所区别),是否用白蛋白技术影响不大,只是个延长PK的功能,实际如果用白蛋白化的半衰期更长。因为是个广谱的药品,不是PK越长越好,否则患者受不了。
 
Q:恒瑞自建海外多人的临床团队和用海外CRO的差别,是否涉及政策风险?
A:和CRO谈的时候可能不是他们的头部客户,所以实际进度偏慢,公司自己搭建operation team,尽可能自己做。
 
Q:糖尿病、眼科和免疫未来2~3年大品种?
A:免疫等产品还需要些时间,干眼病新品SHR8028在中国开启III期临床,如海外获批有助于促进国内获批进度。
 
Q:海外有前景的品种?
A:走小病种路线:PD-1+阿帕肝癌,吡咯HER2突变的NSCLC(仅占4%NSCLC病人),
公司认识到有临床和市场需求,主要锻造自己的能力,当然做的越前风险就越大。
 
Q:PD-1这些竞争厂商纷纷把PD-1 license out,恒瑞还有机会吗?
A:海外公司需要这些国内的PD-1品种主要是因为有combo需求,竞争依旧激烈,事实上 license out也不是特别看好商业化前景。
 
Q:公司转化医学中心的进展?
A:目前地拿下来了,名字是转化医学中心,但实际是研发中心(张江),目前项目越前沿数目越多。
 
Q:公司CD47分子(SHR-1603)其实比较早就进入了临床,但一直没有进展,20年中期看到了公司PD-L1与CD47双抗的专利,请问我们CD47分子的设计上有什么独到之处嘛?是如何考虑这个双抗分子的?
A:CD47这个靶点我们很看好。Imab比较幸运,分子没有血细胞的毒性。CD47我们认为仍旧值得做,原研药物的专利壁垒很难突破,因为Imab连给药方式都申请了专利,所以我们转换了视角,选择SIRPγ,并用PD-L1去靶向。现在只是理论上的设计,未来还需要在动物和临床上去验证。我认为CD47只在血液瘤中成功是不够的,未来如果能在肠癌里面能取得进展更好,至于未来CD47是否能够获得优于PD-(L)1的市场表现,还需要等待检验。
 
Q:我们这两年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的一些产品(Parp、CDK46、JAK1等),同靶点药物其他企业也有布局,并且相关专利在23-25年会陆续到期,您如何看待同靶点药物在当下医保局政策下的销售情况,Me too产品会出现类集采的竞争嘛?当前的政策对Me too类产品的价格并不友好?
A:这种情况确实有可能出现(医保降低成本),也是潜在的风险因素。我们看到托法替尼上市后的4期临床结果不理想,但其仍然创了超20亿美金的销售额。如果有新一代的疗效安全性更好的Jak1抑制剂出现,医保局也会给予相应的价值评估。如果医保局将所有治疗RA的药物放在一起,不管机理的差异,副作用情况是否相同,也不搞清楚Jak3的burden是什么,Jak1的优势是什么,这是不明智的(Lilly的Jak1仍旧享有专利)。所以对于企业需要做出临床上的差异化,并且阐述清楚这是不同的东西。如果真正有临床效果的药不进医保,对于患者也是不负责任的(eg:CDK46当前月化费用2W,因为没有竞争产品)。
 
Q:公司Parp抑制剂的一线维持治疗开了2个3期临床(考虑BRCA1/2突变以及与阿帕替尼联用),从尼拉帕利单药在非BRCA1/2突变的结果来看效果也是不错的,我们为什么要同时开2个一线维持治疗的3期临床呢?
A:其实不论哪个化合物对于非BRC突变都是有效果的,只不过效果较差,我们也会做这部分人群,但是会做分层。我们为什么要加阿帕替尼,海外临床试验经常把Avastin也加在里面,因为VEGFR对卵巢癌也是敏感的,Parp的前提是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临床上是要用铂治疗6个月内进展的患者。作为维持适应症,铂至少需要PR或SD,而维持试验做得好的话PFS可以达到50多个月,阿帕加上去是针对铂不敏感的患者。类似试验国外也做过二期,效果不错。
 
Q:尼拉帕利在一线非BRC突变上会有很大优势吗?
A:这一临床我们也在开展,为了保险还会做分层。可以看到尼拉帕利毒性很大,在临床中60%的患者下调了剂量,但是剂量下调对效果也会有影响。尼拉帕利是第一个完成全球性注册的,但也是毒性比较大的药物(其实是因用量过大而带来毒性)。
 
Q:关于license out,PD-1这个产品在海外还是有需求的,国内后来做fast follow的品种未来是否有license out的潜力,能否在不考虑人种族差异的情况下使用中国数据实现海外上市?
A:百济的PD-1在海外有很多数据,信达当下以国内数据为主,肯定需要进一步补充国外数据。FDA很认可中国的数据(中国加入了ICH),所以license out的关键是卖给谁,基于价格和对方的市场能力,有更多的数据才能有更大的市场价值。FDA只要求有足够量的海外数据就可以(PD-1+阿帕替尼研究要求有15%的西方人数据),研发成本是可控的。
 
Q:信达的模式未来是否可复制?即中国数据加人群差异证据即可申请FDA。
A:希望未来能如此,可以有效减少研发资源的浪费。
 
Q:对于前沿靶点,未来研发策略是否全球同步开展临床?以及CRO的选择是什么?如果未来进行全球性临床试验是否依赖CRO?
A:大部分会全球开展。目前CRO不是药明,就是Covance。我们有自己的质量系统,能自己完成就不会借助CRO。公司内部的operation团队能在时间和自由度上给予更多的优势。对于全球项目,我们正在建立自己的全球临床研发团队,但目前还依赖CRO。对自己团队的临床项目完成质量抱有足够的信心,这是企业研发的生命线。
 
Q:双抗license in是否会考虑成熟产品?购买平台还是产品?
A:引进内部没有的项目,哪怕内部有,如果这个项目更成熟,也会考虑,这是公司策略的部署。行业态势决定项目总会被人买走,而如果已经有了就没必要再购买,产品线的管理公司很下功夫。优先看中国权益。选择购买产品,平台可以通过委托实现合作。
 
Q:创新药的开发模式未来是否会以信达模式为主(中国数据申报世界)?
A:个人认为还是以海内外共同开发为主。利用更多的中国临床资源帮助降低开发成本,任何时候中国企业都要考虑成本。尽管目前恒瑞的研发投入销售额占比已经接近跨国药企,但销售额和跨国药企相比目前还有巨大差距,研发投入的绝对数值无法比拟跨国药企。
 
Q:今明两年是否还是会维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长?
A:内部制定了比较高的目标,因为产品开始执行新的价格。
 
Q:现在PD-1大约3000的价格属于基层医院可接受范围,药品入院情况如何?
A:目前还没有那么快入院,还没拿到具体数据。
 
Q:从销售模式上来看,对于县级医院,院外药房销售模式是否普遍?
A:各地情况不同。去年进医保的产品很少,院外销售就多,今年进入医保后院内市场会占大头。
 
Q:1177(康方),君实-AZ的联合会造成什么影响?
A:君实联合AZ和从前仿制药的竞争格局相似,产品和团队都相差不大,没有特殊的竞争情况。君实-AZ一个缺团队,一个缺产品,相互结合各取所需比较成功。相比君实-AZ,1177带来的竞争影响更小因为还要进医保,速度已经慢了。
 
Q:PD-1的降价会带来用药周期的延长吗?
A:应该会看到延迟,价格比较敏感。一年几万的花销目前市场压力较大。
 
Q:公司现在采用不锈钢的方式生产,生产成本大概在什么水平?
A:生产成本占收入占比不大,培养基还在优化,以前有进口的产品,现在自产为主。
 
Q:今年1Q的销售情况?
A:今年1Q和去年4Q环比情况差不多。
 
Q:集采之后与司太立的销售合作如何进行?
A:原来合同没有解决的问题需要重新协商,已经签了的协议要继续执行。
 
Q:PD-1+法米替尼拿到了国内CDE的突破性疗法,是否有更多想法?比如争取美国机会。
A:暂时只在国内。
 
Q:公司销售团队情况?
A:PD-1团队2000人,其他线人数不多。肿瘤目前主要是PD-1,阿帕等,PD-1分南北区。从前每个销售负责7-8个产品,目前现在每人只负责卖1-2个产品,PD-1考核目标只有本团队承担。慢病事业部细分有OTC,输液,慢病、镇痛。
 
Q:AZ有几千人的基层团队,我们基层市场销售团队人数有多少?
A:没有进行过细分的拆算,PD-1总共是2000人,但随着医保降价,未来三四线城市也会起来。公司还有市场和医学人员,市场准入和医学的团队是独立的,500-600人。
 
Q:中央市场部如何对肿瘤药物和其他创新药物的营销发挥作用
A:依靠上市后临床试验,支持对医院的交流和培训。中央市场部和临床研发是分开的。
 
Q:CAR-T(源正)项目的去留?
A:技术有差异,源正还会继续做。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恒瑞医药
工分
2.08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