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关于不同渠道的布局,目前有哪些比较主要的账号或者是作家可以介绍一下吗?
答:公司在微博里最大的一个账号叫“知书少年果麦麦”,长期被认为是微博第一大读书号。微信里面第一名的是易中天微信公号,大概有170万的用户。在抖音里面,第一名的叫“小嘉啊”,是公司营销部的一名员工在运营,也是抖音短视频带货的扛把子。有一个说法叫做当今的四大网红教授,微信里的易中天、抖音里的戴建业和b站的罗翔,我们已经推了三个了,还有微博的王德峰,我们即将推出。
问题2:想问一下公司2022年准备和哪些作家或者是学者展开合作,然后有哪些比较主打的重磅书籍。
答:即将上市的《梦域空间》系列,是针对十几岁少女的一个系列书,我们认为可能是这个赛道的超级爆款,另外也在布局漫画,还有果麦现有的明星作家也会陆续推出新的作品,比如周国平、韩寒、蔡崇达等,整体上我们会维持稳定的全年总出品数。
问题3:分享或展望一下这个行业未来趋势。
答:第一个是大众出版的规模。大众出版存在一个GDP现象,2014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了大概8,000美元,2021年约为13,000美元,当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经济已经进入服务业全面跃升的重要阶段,也是成熟社会文化产业复兴的标志,文娱消费将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推测,中国的大众出版会从目前的1,000亿在10年之内包含货币增发的因素会增长到3,000亿。
第二个是集中度,目前几个出版类上市公司,如果不算国有只看大众出版的话,也只有中信、新经典、读客、果麦,甚至再把没上市的第五名第六名也加起来,它的市场集中度大概10%,但是其他国家前6名的集中度都在25%以上,所以我觉得未来规模较小的出版公司会退出市场,会有一个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
问题4:公司的图书改编成电影,每年大概多少部,目前储备的有多少?有哪一类。
答:我们的三圈模型,首先主要的精力是一定把出版做好,未来十年整个市场规模从1,000亿增长到3,000亿,果麦的市场份额也会持续增长,一边努力提升公司业绩一边积累资源,一是内容数据库,二是IP,第三个就是用户。第一个圈和第二个圈就是把那些内容做成互联网产品去发展用户,而且这个不是书的用户了,而是真正的互联网用户。
第三个圈就是在我们出版的最心里,我们会出小说,比如说韩寒小说,我们现在做的《皮囊》话剧,包括已经在拍的《念念相忘》,这些是我们在做书的时候已经印证过,我们懂这个故事,理解这个IP,而且这么多年下来链接了足以能做营销用途的用户,所以才说出版形成的IP和互联网形成的用户,我们把它引到影视开发来。到目前为止,我们维持着不败记录,今年计划会有三个作品开发,如果始终保持高回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稳健的投入。
问题5:公司现在各个品类的排名情况,主要发力的赛道。
答:我们的出版业务分成4个板块,文学、社科、童书、经典,跟开卷的统计不一致就不是很好说排名。但大家可以参考招股书,到目前为止大的格局是不变的。而且平时我们不太关心板块问题,毕竟整个行业只有1,000亿的规模,我们的市场份额现在还不到1%,其实讲板块排名意义不大。
我们关心的是基于目前的模式,在未来的两三年快速地把我们的规模做上去。
问题6:公司对签约作家还有图书的筛选的标准能否交流一下,比如说我们会倾向于去签具有什么样特质的一个作家?
答:果麦是一个价值观先行的公司,所以公司内部有一个我们把它称为果麦基本法的东西,其中有一句话叫我们不是为了把臃肿的知识变成产品,然后去卖钱的公司,我们希望果麦出品的所有东西都能够化愈用户的心灵,从而让他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可能不仅是出版,还有内容行业,包括那些别的内容生态,的确有很多公司利用自己技术的优势,把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东西卖给了不合适的人,以至于实际上只是制造了焦虑,果麦价值对这种是极为反对的。
我们很多次都放弃了赚钱的机会,公司特别强调真的能帮助用户让他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还有比如说果麦在意作品的长期价值,如果这个作品它的生命周期只有6个月、24个月或者说只有5年,我们是不大看得上的,果麦的价值观里默认所有的东西都是为我们自己、为朋友和孩子做的。所以如果这个东西我们自己不喜欢,我们就一定不要去做,哪怕他很挣钱,希望大家感受到那种以价值观为主导,以价值观和审美为标准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