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专题调研产业篇:产业大热“催生”细分领域想象空间 中下游频获资本青睐
财联社讯,近日,特斯拉宣布全球开放超级充电桩已突破30000个、中国大陆超级充电桩已突破8000个,叠加政策持续助推、资本加速入局,行业景气度持续升温。财联社记者梳理产业链发现,充电桩相关业务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增益效应已经显现,而在资本助力下,亦有私人充电桩等细分领域开始释放想象空间。相关分析指出,当前,产业中下游仍面临盈利难题,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持续扩容,充电桩产业链长期受益的趋势并不会因此改变。
“增收”效应凸显 新兴领域释放想象空间
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87.1万辆,同比增加119.9万辆,增幅达178.49%。充电桩产业亦开始高歌猛进。2021年10月,我国公共充电桩为106.2万台,较9月增加1.80万台,同比增长59.4%。
云快充创始人田波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行业的增量很大,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因为整个行业的快速增长,在过去两三年拿到了之前想不到的销售增量。”
根据部分公布了充电桩业务收入的上市公司半年报,充电桩业务对公司的贡献已开始成倍增加。许继电气(000400.SZ)上半年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系统收入为5.43亿元,同比上涨了94.88%;高澜股份(300499.SZ)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和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产品收入分别为1.25亿元和1.88亿元,占当期营收19.56%和29.42%,收入分别同比上涨88.26%和481.57%,
此外,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壮大,许多新兴的行业应运而生,细分领域迎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飞哥立桩是一家为特斯拉提供家用充电桩安装服务的公司,主要提供上门安装私人桩服务。其创始人罗砚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我们每年的安装量都是100%甚至200%的速度在增长。前期电车还比较少,但这两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量是非常大的。”
对于接下来业务的发展方向,罗砚表示,“目前我们的人员已经分布了全国十三个城市,但随着电动车的普及,我们不太可能遍布到所有三四五线城市。因此未来我们会选择平台化管理,在当地招募合作伙伴,于总部管理培训,以保障高质的服务。”
根据中金研报,截至2020年底,非运营乘用车保有量约193万辆,私人桩保有量约87万根,实际配桩率约45%,占总数不足50%,这一数据远低于美国超70%的占比,以私人桩为代表的细分领域无疑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盈利难”不改长期趋势 中下游或更具前景
按照上、中、下游来分类,充电桩产业链上游主要由元器件和设备生产商构成,如国电南瑞(600406.SH)、许继电气、科士达(002518.SZ)等;中游则以建设、平台运营商为主,头部企业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云快充等;而下游则指得是新能源电动车用户及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平台。
从产业链格局来看,当前,充电桩上游设备端竞争已趋白热化。如光大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设备端的CR3约为38%,而运营端的这一数据达到70%。而中下游则正在遭遇盈利难题。以充电桩数量占据榜首的特来电来说,根据母公司特锐德(300001.SZ)2020年财报显示,2020年特来电亏损依然高达7769.62万元。
充电桩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即是中下游盈利难的关键所在。“因为充电桩总体的投资门槛并不高,一定的阶段之内,它增长的速度比电动汽车增长的速度要快。”田波向记者坦言道,“这实际上必然会造成了很多桩利用率低的问题。”
但受访的多位从业人士均认为,这只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田波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随着私人电动车的普及,市场将由过去的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电动汽车未来几年会持续在一个高速增长的趋势。所以,与之对应的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的需求规模,实际上也会成倍的增长。”
而相比之下,产业中下游的成长性也更被市场看好。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下注”中下游运营企业。近期,星星充电获得高瓴领投、IDG、北京泰康投资、禹达投资、宝龙与远洋地产等跟投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155亿元人民币;特来电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进普洛斯、国家电投、亿纬锂能、三峡集团等战略投资者;云快充亦获得宁德时代、合力资本和财信金控旗下财信产业基金加持。
分析人士认为,上游市场会向有技术、有资源、有资金实力的企业集中,而能够扩大自身体量,维持相对较好的利用率的中下游企业将迎来较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