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
登录注册
云海金属,第一季报再次超预期!
趋势只神
中线波段的散户
2022-02-13 16:33:37
 云海金属公告,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7亿元-3.7亿元,同比增长257.94%-390.52%,2022年第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销售价格上涨。

我们取中间值就是3.2亿元,扣非净利润已经在21年三季度1.11亿就创出了新高,

22年一季度更是厉害,只是没有公布详细的数据不知道扣非是多少?

但是也是厉害了,我们在前面就已经讲了,

可以继续跟踪,作为成长股的典型!!!

我们用芝士软件看一下

 

 

 
今天我们就讲一讲云海金属的“镁”材料的应用!!!

其他的材料我们会在后面的继续跟踪,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就点赞+关注+设为星标,

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寒冬来袭,电动车电池依旧“伤不起”,续航里程被“冻”掉30%至50%,都是普遍现象。

  而且有数据显示,电动车在低温环境下的充电时长甚至要增加七成。虽然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快速接近20%,但对于庞大的电动车车主来说,里程焦虑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心病”。

  根据权威机构测试,纯电动汽车重量每降低10kg,续航里程可增加2.5km。体重降低,续航升级,追求轻量化已经是新能源车企不得不研习的“必修课”。

  【新能源车“减负”】

  “体重”一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不能承受之重。

  汽车电动化的过程中,电池、电机、电控“三电”取代了传统燃油车的动力系统,但整车重量也随之增加。比如吉利旗下同类型的帝豪GS,电车反而增重了220KG。


 

        而在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下,电动车增配了大量智能化设备,芯片、雷达、高清摄像头以及数据传输的线束等,都给电动车的“体重”增加了不小的负担。

  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就认为,我国汽车轻量化严重落后于欧美。

  对标国外产品,我国电动乘用车普遍偏重10%-30%,电动商用车普遍偏重10%-15%,这些负担一直在挤压汽车的续航里程。

  国家政策层面已经开始着重发力,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就指出,轻量化技术是汽车的重点突破方向。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则对汽车轻量化制订了明确的路线图。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减负”任务最重——2025年,整车质量比2015年减重20%,2030年减重35%。因此,轻量化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主攻技术路线之一。


 

        “变轻了”的电动车,续航能力加强,缓解里程焦虑的同时减少碳排放。轻量化技术的应用,还有利于减少制动距离,节省动能,亦有利于减轻噪音。

  根据厦门锋元机械测算,随着新能车的爆发式增长,未来3年汽车轻量化材料的市场规模将快速提升至350亿元。

  在节能减排压力和新能源汽车性能提升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汽车轻量化正在加速。

图片铝合金,首选材料。

  铝合金在汽车轻量化的进程中功不可没。

  考虑到技术成熟度以及成本优势,铝合金和高强度钢仍然是汽车轻量化的首选。两者合计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而铝合金占比接近65%。

 


特斯拉、蔚来等车企都采用大量的铝合金,以降低车身重量。受益于全铝车身,相比传统钢制车身蔚来ES8减重40%,车身重量仅有335kg。ES8全车用铝率高达95.8%,全球最高。

  由于铝合金材料的优点,其在车门、引擎盖、尾板渗透率不断提升。而电池是电动车最为核心的部件,也是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过程中的纯增量部件,凭借优秀的性价比,铝电池盒是动力电池的首选。

  根据机构预测,仅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底盘的轻量化,其增速就高达6年6倍,市场规模将由2019年的46亿元上升至2025年的320亿元;而铝电池盒、副车架市场规模将极速扩容至180亿元、75亿元,CAGR分别为31%和55%。


 

  轻量化进程中,单车用铝量将从2020年的190KG,提升至2025年的259KG,2030年达到350KG。

图片镁合金,弹性最大。

  轻量化材料中,镁合金的用量虽不及铝合金,但增量弹性最大。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出,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镁量将从2020年的15kg增长至2030年的45kg,增幅高达2倍,显示出镁合金的增量价值。

  不仅密度最低,还更有利于压铸成型,而且稳定性更强,镁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2020、2025、2030年车用镁合金需求将呈现跃进式增长态势,分别达到45、82.3、171.8万吨,未来十年的增幅接近3倍。


 


凭借在全球市场超35%的市占率,云海金属是国内最大的镁合金生产商。同时,公司也发力铝合金产品,挤压型铝材产品已向特斯拉、宁德时代供货。

  公司公告预计2020全年净利润为5亿元-5.8亿元,增长幅度为1.05倍至1.38倍,远超机构预测的73.59%。

  相比竞争对手,云海金属镁合金拥有从开采、冶炼、熔炼、加工铸造到金属再回收的完整产业链;而且宝钢金属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宝钢金属高级副总裁李长春目前任云海金属总经理。

  和宝钢的资源互动,以及全产业链布局,让公司镁合金生产成本比“友商”低了12%。

  在原有10万吨原镁和18万吨镁合金的年产能基础上,云海金属不断扩产,继续提升市占率。一方面,和宝钢等成立合资公司,上马30万吨高性能镁基轻合金、15万吨镁合金深加工项目;另一方面,通过收购天津六合镁制品,完成搭建新的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基地。

  庞大的规模优势、上下游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布局,云海金属在镁合金领域的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增强。


云海金属近况交流20220124

 

领导介绍情况:

今年经营完成甚至超出了既定目标,利润超出了我们自己的预期,量和收入达到了预期,年收入增长30%+,不到40%。Q4利润比较好是因为镁价高企,虽然不完全体现,也增厚了我们业绩,相当于一个季度干了去年一年业绩。


专精特新也做了个公告,我们各板块在培养细分行业的小巨人,确实具有细分龙头的地位,比如微通道扁管,方向盘骨架,博奥的汽车零部件,都是符合当地省级专精特新条件的,也有在申请国家级的。


概括发展规划:从2022开始,战略目标销售收入2年翻一番,到2025年收入300亿以上。公司具备镁的全产业链,到2025镁200亿以上,铝100亿以上。量方面,原镁、镁合金产能都要做到50万吨以上,深加工要50亿以上收入;铝材料30万吨,零部件挤型材20万吨。我们的项目已经逐步布下去了:原镁3个基地会如期达产贡献产能,巢湖五台是扩产,池州是新建,项目是在陆续建设的,巢湖优先贡献产能,其次沁阳、然后五台。


重庆博奥二期3月会投产,三期今年投入建设;巢湖2个压铸项目,1个21H2已经投产,另一个是21H2开始建设;沁阳项目去年12月开工;南京新厂区的压铸项目已经规划设计完成,今年开始建设。荆州和天津项目也计划扩产。


铝方面,公告了巢湖15万吨的深加工项目,扬州瑞斯乐也有铝项目布局,南京已经投产,扬州瑞斯乐三期已经投产,在建第四期。抓项目建设投产,构建了未来的业务计划。

 

国家镁合金工程中心主任介绍技术情况:


镁的发展是本世纪初才开始的,上个世纪主要是研究。宝钢虽然没有很大的投入但始终在关注这块。我们和宝武有个联合的先进材料研发中心。我们和云海的合作是2003-04就开始了,共同承担国家项目,以及生产技术细节的联合研究,我们唯一的院士研究工作站就是在云海的五台(每个院士只能有个工作站),所以在产业和技术上的合作是和云海相当多的。


双碳政策下,镁的优势愈加凸显:作为结构材料,可以轻量化,节能减排,镁开发的十几年里,大多是用于汽车、摩托车、军工坦克飞行器等,现在是往大型化发展,一个新能源车的底座,可能用3块镁的材料压铸而成,替代原来的几十个上百个零件,需要大型的压铸机,正在做;储能方面,镁除了密度低,还可以在固态形态下储氢,现在主要是氢气瓶高压,科研早就走通了,在应用方面还在探索,是能为氢能源发展提供有利武器。现在储氢的钢瓶是35或70Mpa,放车上还不安全。镁离子电池也在研发过程中。镁空气电池研发已经比较久,通过镁被腐蚀来发电,商业产业化有距离,但比如军工的鱼雷,已经在用了,作为一次性的应急电源是非常有前景的。另外比如镁生物材料,和人体的生物相容性很好,比如骨折需要打个钉子,贵的是钛合金,便宜的不锈钢,生物相容性都不好,需要二次手术拿出来。而镁可以和人体相容,是人需要的元素,不需要再取出来。目前德国研发比较快,国内其实也是很注重大健康的。另外镁的资源优势在国内我们国家掌握了全球大量的镁矿资源,白云石、菱镁矿。另外我们有产业的先发优势。我们中心成立了一个新的国际镁业协会,本来国际有一个,但没我们他们办不成,所以我们自己做了个,注册地在香港,理事长是我们的潘院士。全世界的镁的行业标准协会主席也是潘院士。云海和宝钢金属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龙头。


镁的产业目前比较分散,大多在欠发达地区,深加工行业的发展还有待完善,比如山西、陕西的企业不仅规模不大,且大多生产前端,无后端深加工,技术含量不高,但云海和宝武不一样,我们期待进一步的发展与合作。

 

宝钢领导补充:

宝钢一直以来的想法是从钢铁走向材料,除了钢、铝、发展了镁,宝钢金属承载了这个使命,既然我们要做,内部的说法就是打造出一个“中国镁业”,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和云海合作,云海无论从行业地位、经营状况、团队,技术都是非常好的企业,我们宝武一开始对镁的认知比较少,需要和云海共同推进。

我们进入镁行业之前,就感觉这是一个需要发展的行业,但存在瓶颈,目前这个行业容量还比较小,导致下游产业大规模使用会心存顾忌,我们希望进来后把产业快速做大,把面粉做大,让做面包的不缺面粉;第二要把云海打造成为全产业链企业,做行业的秤砣、稳定器,让行业进入良性循环,这样才能做大做强。

 

Q:公司觉得镁的行业的拐点是?

A我认为现在就在拐点期爆发点已经来临。应用端博奥从2017-2018,每年就是两位数的增长,项目来说,现在接的新能源车相关的项目是特别多的,会扩大产品品类应用,国家也在倡导,促进了我们这个材料的应用,发展是特别快的,博奥我们单个公司今年单体体量做到了行业第一。除了汽车行业,比如华为的5G给我们画了很大的饼,如果能解决成本问题,如果能成本和铝媲美,且克服防腐问题,他们也愿意把铝往镁转移。另外轻量化、手动工具、航空方面新的产品也在不断开发。

 

Q:觉得目前行业拐点来临的具体原因是?哪方面贡献更大,是新能源车吗还是技术进步?

A:现在看市场导向比较大,基本新能源车企业都和我们在合作,在研发新的产品。碳中和是个很强的刺激,其实除了国内,欧洲2035,美国2050目标大家也能看到,之前大家是没感觉到这个的紧迫性,我觉得最主要是双碳的压力下,越轻的东西能耗越少,另外也有技术进步的问题,我们比欧美还是后起之秀,随国产车发展,企业开始敢于用镁,这也是个方面,所以应该是个综合的相互作用,整个大环境,加速了产业拐点。

 

Q:镁价格高是否影响渗透率?

A: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

 

Q:公司认为合理的镁价会在?

A:和榆林同行交流,22H1预计还是维持高位,当地的环保督察还没完全落地;实际上当前煤价和硅铁都下来了,我们五台的成本就1.6万,现在价格5万,这是不正常的。主要还是受到榆林地区环保督察导致供给不足,结合冬奥会,预计会维持在相对高价。大家一直认为镁是成本问题,导致了在车上比铝受制,其实我们成本和铝比是不太受制的,只是池子里水太少,稍有波澜就显得很大,宝武进来后会解决这个问题,它终极成本不应该比铝高,所以目前1.6万的成本,3万以上的成本都不合理,合理应该是对照铝价,在2.5万的水平,这是非常合理的。

 

Q:博奥和镁瑞丁的产品及结构的差别?

A:客户群体方面,对比镁瑞丁,各有所长,他们偏欧美,宝马奔驰,我们是偏沃尔沃保时捷,客户群体不太一样。另外他们是以CCB为主,我们除了这个还有别的产品,比如中控,别的都没有,座椅也是我们的专利产品,另外和长安汽车有前端模块,另外还有5G方面等其他事业板块的延展。合作的客户方面,国内叫得出的新能源车我们基本都有合作,甚至小米都有,因为我们自己有研发能力他们需要的前期研发都在我们这里。

镁瑞丁一直是我们追赶的行业龙头我们目前具备了和他们一样的产品开发能力,这也是我们收购博奥的最大的目的。很多场景有相仿性,都是第一梯队。因为有云海金属大材料的支撑,可以给到他们成本上的弹性,在市场竞争中可以比他们更多些砝码镁瑞丁是行业第一,目前我们不如它,但到2025我们6个板块要合计做到50亿,镁瑞丁好像这几年就20多亿,届时规模要超过他们,但技术能力还是有差异,要追赶。


 

Q:如果汽车底盘只用2-3个镁的压铸件,这个产品开发的怎么样?

A:主要是设备受限,需要8-9000吨的设备,客户也在对接,还没实质的项目。现在铝合金的有成熟的案例,镁合金只是有客户在对接在谈。

 

Q:后续如果客户需求大,是和车厂成立合资项目公司吗?

A:这种大的件,一般就近生产,是合作,对方为主,或者共同开发吧。

 

Q:除了压铸机要大型化,技术有门槛吗?

A:主要是模具也要配合做大型化的研发,别的没什么难度。

 

Q:请教教授,镁储氢方面,是否是能看到商业化曙光的,具体时间节奏?

A:已经搞了十几年,实验装置可以达到重量4%左右,而一般储氢密度就是氢的质量比容器的质量,比如高压钢瓶就是1-2%,这确实是个比较快可以着陆的项目。

 

Q:未来2-3年能有实验性的生产线在云海金属吗?

A:这个取决于宝武和云海,目前还是研发,取决于投入多少精力经费,投入多就会快些,少就会慢些。这个研发投入比较大,宝钢金属已经在做相关的工业化课题立项了,我们内部叫做氢能公司,是和我们有产业协同的。

 

Q:项目会放在云海的对吧?

A:那肯定的。

 

Q:目前宝武是云海二股东,具体有哪些支持?

A:全方位支持,我们宝武做产业,是整个产业的全方位的投资,包括资金、技术,都是全方位地开放与合作,简单说和云海我们就是一家的。

 

Q:具体决策流程需要报宝钢审批吗?

A:目前是非常顺畅的,上市公司怎么决策我们(宝钢)就是怎么决策的。

 

Q:总经理是宝钢派来的,那你的激励是在宝钢还是云海?

A:我刚到岗,还在理顺的过程中,我个人的薪酬待遇和考核还在理顺,之后应该会纳入云海,我的工作重心会转换过来。关于激励,我们都有预案和设想,在等待一个合适时机再做这方面的策划,需要满足多方面的条件吧,需要稍微等下。

 

Q:大股东还参与公司具体的经营管理吗?

A:参与啊,是董事长。云海的管理流程还是清晰的。

 

Q:从宝钢金属过来的团队一共有多少人?

A:过来的人不多,其实我们是一家人。展开来说我们两个团队相互认可度、默契度都非常高,基于这一点,无论派一个还是两个人,开会都是一起的。来的人就几个,但做事是一起做的。

 

Q:财务有派人吗?

A:我认为管理不是派人,是相互欣赏相互信任吧,财务没有派人。


Q:安徽宝镁的混改,是宝钢负责还是云海负责?

A:目前我是那个合资公司董事长,两方都有派人,大部分是社会招聘的,是完全市场化的一个开放的公司。

 

Q:月产1万吨,单吨净利应该1.5亿,那么下半年其实应该6亿业绩,但全年就5亿多?是算法有问题吗?

A2个基地一共8万吨左右没达到10万吨。另外1.6万成本是煤1200,硅铁8900,其实前几个月煤2000,硅铁20000,当时的成本是接近3万的。

12月五台的完全成本是2万左右,巢湖因为能源结构,高一些,大概2.3万,所以成本是波动的,1.6只是现在的成本,前面成本是2-3万波动,且特别高价时候是短暂的。另外大客户是根据上个月或上个季度价格定价的,可能会延后。

 

Q:所以是按上个月结算的吗?

A:也有当期的,但国外客户主要是月度、季度定价,现在贴近市场,更希望月度定价。

 

Q:所以出口是协议价,国内是现货价?主要国内?

A:接近现货价吧,今年出口也有3万吨了。

 

Q:之前的总经理还在公司吗?

A:之前是董事长兼任的。


Q:请问公司的竖罐炼镁技术是否具备唯一性?国家严格限制高能耗企业,是否会倒逼落后企业再投资改造,进而缩小了公司的成本优势?

A:技术方面,我们是处在领先的位置,唯一谈不上,目前用竖罐的不止我们一家,但规模没我们大。竖罐炼镁是我们被列入工信部标杆企业来推广的,技术是有很多专利组成的,我们还在不断进步,让我们主动支持同行也不会,但总是会带动的吧,是有一个时效性,可能未来3年他们赶上了,但我们还在研发在进步,始终保持一个领先的水平吧。

 

Q:储氢的成本?产业化的障碍?

A:对吸氢放氢速度是有要求的,实验室解决了,规模化有待验证;另外循环次数,比如实验室可以做到600-1000次,但工业化后能否还能1000次?还是要中试工作。另外比如镁的粉体、催化方面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主要是动力化方面的问题吧,需要技术方面的改进。

 

Q:油车电车单车用镁量?

A:北美12-15kg,欧洲日本10kg左右,中国报道是3kg,但我理解还没到。我觉得会爬坡,先到10kg,和国际接轨,另外新能源车单车用量高,会拉上去。另外大型零部件是很适合镁一次压铸来做的,但受制于装备,目前我们采购了6000吨的,也和设备厂在谈,有需求,也会刺激他们做研究开发。现在最大的比如镁瑞丁做得后背板十几公斤。只要是有这个方向,相信问题1-2年都会克服,所以我们预计未来5年镁的单车用量会有比较快的增长。

 

Q:现在新能源车单车用镁量?

A:目前组合下来就10kg左右吧。但奔驰一个概念车,用了镁轮毂,保时捷的赛车也用了选配镁轮毂,这方面的产业化也在成熟,会带来单车用量革命性提升,单个轮毂7-8kg,如果渗透率20%,就能对单车用量贡献6kg。成熟的比如CCB,仪表盘中控支架,背板,加起来很容易能做到十多公斤。


无论逻辑多么好都要服从趋势,
建立自己稳健的盈利体系非常重要!
同样的个股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就有不同的结果,
有的人赚了许多,
有的人只赚了蝇头小利,
还有的人亏了许多,
因此如果你没有操作体系,
请不要盲目操作!!!!


云海金属近况交流20220124

 

领导介绍情况:

今年经营完成甚至超出了既定目标,利润超出了我们自己的预期,量和收入达到了预期,年收入增长30%+,不到40%。Q4利润比较好是因为镁价高企,虽然不完全体现,也增厚了我们业绩,相当于一个季度干了去年一年业绩。


专精特新也做了个公告,我们各板块在培养细分行业的小巨人,确实具有细分龙头的地位,比如微通道扁管,方向盘骨架,博奥的汽车零部件,都是符合当地省级专精特新条件的,也有在申请国家级的。


概括发展规划:从2022开始,战略目标销售收入2年翻一番,到2025年收入300亿以上。公司具备镁的全产业链,到2025镁200亿以上,铝100亿以上。量方面,原镁、镁合金产能都要做到50万吨以上,深加工要50亿以上收入;铝材料30万吨,零部件挤型材20万吨。我们的项目已经逐步布下去了:原镁3个基地会如期达产贡献产能,巢湖五台是扩产,池州是新建,项目是在陆续建设的,巢湖优先贡献产能,其次沁阳、然后五台。


重庆博奥二期3月会投产,三期今年投入建设;巢湖2个压铸项目,1个21H2已经投产,另一个是21H2开始建设;沁阳项目去年12月开工;南京新厂区的压铸项目已经规划设计完成,今年开始建设。荆州和天津项目也计划扩产。


铝方面,公告了巢湖15万吨的深加工项目,扬州瑞斯乐也有铝项目布局,南京已经投产,扬州瑞斯乐三期已经投产,在建第四期。抓项目建设投产,构建了未来的业务计划。

 

国家镁合金工程中心主任介绍技术情况:


镁的发展是本世纪初才开始的,上个世纪主要是研究。宝钢虽然没有很大的投入但始终在关注这块。我们和宝武有个联合的先进材料研发中心。我们和云海的合作是2003-04就开始了,共同承担国家项目,以及生产技术细节的联合研究,我们唯一的院士研究工作站就是在云海的五台(每个院士只能有个工作站),所以在产业和技术上的合作是和云海相当多的。


双碳政策下,镁的优势愈加凸显:作为结构材料,可以轻量化,节能减排,镁开发的十几年里,大多是用于汽车、摩托车、军工坦克飞行器等,现在是往大型化发展,一个新能源车的底座,可能用3块镁的材料压铸而成,替代原来的几十个上百个零件,需要大型的压铸机,正在做;储能方面,镁除了密度低,还可以在固态形态下储氢,现在主要是氢气瓶高压,科研早就走通了,在应用方面还在探索,是能为氢能源发展提供有利武器。现在储氢的钢瓶是35或70Mpa,放车上还不安全。镁离子电池也在研发过程中。镁空气电池研发已经比较久,通过镁被腐蚀来发电,商业产业化有距离,但比如军工的鱼雷,已经在用了,作为一次性的应急电源是非常有前景的。另外比如镁生物材料,和人体的生物相容性很好,比如骨折需要打个钉子,贵的是钛合金,便宜的不锈钢,生物相容性都不好,需要二次手术拿出来。而镁可以和人体相容,是人需要的元素,不需要再取出来。目前德国研发比较快,国内其实也是很注重大健康的。另外镁的资源优势在国内我们国家掌握了全球大量的镁矿资源,白云石、菱镁矿。另外我们有产业的先发优势。我们中心成立了一个新的国际镁业协会,本来国际有一个,但没我们他们办不成,所以我们自己做了个,注册地在香港,理事长是我们的潘院士。全世界的镁的行业标准协会主席也是潘院士。云海和宝钢金属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龙头。


镁的产业目前比较分散,大多在欠发达地区,深加工行业的发展还有待完善,比如山西、陕西的企业不仅规模不大,且大多生产前端,无后端深加工,技术含量不高,但云海和宝武不一样,我们期待进一步的发展与合作。

 

宝钢领导补充:

宝钢一直以来的想法是从钢铁走向材料,除了钢、铝、发展了镁,宝钢金属承载了这个使命,既然我们要做,内部的说法就是打造出一个“中国镁业”,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和云海合作,云海无论从行业地位、经营状况、团队,技术都是非常好的企业,我们宝武一开始对镁的认知比较少,需要和云海共同推进。

我们进入镁行业之前,就感觉这是一个需要发展的行业,但存在瓶颈,目前这个行业容量还比较小,导致下游产业大规模使用会心存顾忌,我们希望进来后把产业快速做大,把面粉做大,让做面包的不缺面粉;第二要把云海打造成为全产业链企业,做行业的秤砣、稳定器,让行业进入良性循环,这样才能做大做强。

 

Q:公司觉得镁的行业的拐点是?

A我认为现在就在拐点期爆发点已经来临。应用端博奥从2017-2018,每年就是两位数的增长,项目来说,现在接的新能源车相关的项目是特别多的,会扩大产品品类应用,国家也在倡导,促进了我们这个材料的应用,发展是特别快的,博奥我们单个公司今年单体体量做到了行业第一。除了汽车行业,比如华为的5G给我们画了很大的饼,如果能解决成本问题,如果能成本和铝媲美,且克服防腐问题,他们也愿意把铝往镁转移。另外轻量化、手动工具、航空方面新的产品也在不断开发。

 

Q:觉得目前行业拐点来临的具体原因是?哪方面贡献更大,是新能源车吗还是技术进步?

A:现在看市场导向比较大,基本新能源车企业都和我们在合作,在研发新的产品。碳中和是个很强的刺激,其实除了国内,欧洲2035,美国2050目标大家也能看到,之前大家是没感觉到这个的紧迫性,我觉得最主要是双碳的压力下,越轻的东西能耗越少,另外也有技术进步的问题,我们比欧美还是后起之秀,随国产车发展,企业开始敢于用镁,这也是个方面,所以应该是个综合的相互作用,整个大环境,加速了产业拐点。

 

Q:镁价格高是否影响渗透率?

A: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

 

Q:公司认为合理的镁价会在?

A:和榆林同行交流,22H1预计还是维持高位,当地的环保督察还没完全落地;实际上当前煤价和硅铁都下来了,我们五台的成本就1.6万,现在价格5万,这是不正常的。主要还是受到榆林地区环保督察导致供给不足,结合冬奥会,预计会维持在相对高价。大家一直认为镁是成本问题,导致了在车上比铝受制,其实我们成本和铝比是不太受制的,只是池子里水太少,稍有波澜就显得很大,宝武进来后会解决这个问题,它终极成本不应该比铝高,所以目前1.6万的成本,3万以上的成本都不合理,合理应该是对照铝价,在2.5万的水平,这是非常合理的。

 

Q:博奥和镁瑞丁的产品及结构的差别?

A:客户群体方面,对比镁瑞丁,各有所长,他们偏欧美,宝马奔驰,我们是偏沃尔沃保时捷,客户群体不太一样。另外他们是以CCB为主,我们除了这个还有别的产品,比如中控,别的都没有,座椅也是我们的专利产品,另外和长安汽车有前端模块,另外还有5G方面等其他事业板块的延展。合作的客户方面,国内叫得出的新能源车我们基本都有合作,甚至小米都有,因为我们自己有研发能力他们需要的前期研发都在我们这里。

镁瑞丁一直是我们追赶的行业龙头我们目前具备了和他们一样的产品开发能力,这也是我们收购博奥的最大的目的。很多场景有相仿性,都是第一梯队。因为有云海金属大材料的支撑,可以给到他们成本上的弹性,在市场竞争中可以比他们更多些砝码镁瑞丁是行业第一,目前我们不如它,但到2025我们6个板块要合计做到50亿,镁瑞丁好像这几年就20多亿,届时规模要超过他们,但技术能力还是有差异,要追赶。


 

Q:如果汽车底盘只用2-3个镁的压铸件,这个产品开发的怎么样?

A:主要是设备受限,需要8-9000吨的设备,客户也在对接,还没实质的项目。现在铝合金的有成熟的案例,镁合金只是有客户在对接在谈。

 

Q:后续如果客户需求大,是和车厂成立合资项目公司吗?

A:这种大的件,一般就近生产,是合作,对方为主,或者共同开发吧。

 

Q:除了压铸机要大型化,技术有门槛吗?

A:主要是模具也要配合做大型化的研发,别的没什么难度。

 

Q:请教教授,镁储氢方面,是否是能看到商业化曙光的,具体时间节奏?

A:已经搞了十几年,实验装置可以达到重量4%左右,而一般储氢密度就是氢的质量比容器的质量,比如高压钢瓶就是1-2%,这确实是个比较快可以着陆的项目。

 

Q:未来2-3年能有实验性的生产线在云海金属吗?

A:这个取决于宝武和云海,目前还是研发,取决于投入多少精力经费,投入多就会快些,少就会慢些。这个研发投入比较大,宝钢金属已经在做相关的工业化课题立项了,我们内部叫做氢能公司,是和我们有产业协同的。

 

Q:项目会放在云海的对吧?

A:那肯定的。

 

Q:目前宝武是云海二股东,具体有哪些支持?

A:全方位支持,我们宝武做产业,是整个产业的全方位的投资,包括资金、技术,都是全方位地开放与合作,简单说和云海我们就是一家的。

 

Q:具体决策流程需要报宝钢审批吗?

A:目前是非常顺畅的,上市公司怎么决策我们(宝钢)就是怎么决策的。

 

Q:总经理是宝钢派来的,那你的激励是在宝钢还是云海?

A:我刚到岗,还在理顺的过程中,我个人的薪酬待遇和考核还在理顺,之后应该会纳入云海,我的工作重心会转换过来。关于激励,我们都有预案和设想,在等待一个合适时机再做这方面的策划,需要满足多方面的条件吧,需要稍微等下。

 

Q:大股东还参与公司具体的经营管理吗?

A:参与啊,是董事长。云海的管理流程还是清晰的。

 

Q:从宝钢金属过来的团队一共有多少人?

A:过来的人不多,其实我们是一家人。展开来说我们两个团队相互认可度、默契度都非常高,基于这一点,无论派一个还是两个人,开会都是一起的。来的人就几个,但做事是一起做的。

 

Q:财务有派人吗?

A:我认为管理不是派人,是相互欣赏相互信任吧,财务没有派人。


Q:安徽宝镁的混改,是宝钢负责还是云海负责?

A:目前我是那个合资公司董事长,两方都有派人,大部分是社会招聘的,是完全市场化的一个开放的公司。

 

Q:月产1万吨,单吨净利应该1.5亿,那么下半年其实应该6亿业绩,但全年就5亿多?是算法有问题吗?

A2个基地一共8万吨左右没达到10万吨。另外1.6万成本是煤1200,硅铁8900,其实前几个月煤2000,硅铁20000,当时的成本是接近3万的。

12月五台的完全成本是2万左右,巢湖因为能源结构,高一些,大概2.3万,所以成本是波动的,1.6只是现在的成本,前面成本是2-3万波动,且特别高价时候是短暂的。另外大客户是根据上个月或上个季度价格定价的,可能会延后。

 

Q:所以是按上个月结算的吗?

A:也有当期的,但国外客户主要是月度、季度定价,现在贴近市场,更希望月度定价。

 

Q:所以出口是协议价,国内是现货价?主要国内?

A:接近现货价吧,今年出口也有3万吨了。

 

Q:之前的总经理还在公司吗?

A:之前是董事长兼任的。


Q:请问公司的竖罐炼镁技术是否具备唯一性?国家严格限制高能耗企业,是否会倒逼落后企业再投资改造,进而缩小了公司的成本优势?

A:技术方面,我们是处在领先的位置,唯一谈不上,目前用竖罐的不止我们一家,但规模没我们大。竖罐炼镁是我们被列入工信部标杆企业来推广的,技术是有很多专利组成的,我们还在不断进步,让我们主动支持同行也不会,但总是会带动的吧,是有一个时效性,可能未来3年他们赶上了,但我们还在研发在进步,始终保持一个领先的水平吧。

 

Q:储氢的成本?产业化的障碍?

A:对吸氢放氢速度是有要求的,实验室解决了,规模化有待验证;另外循环次数,比如实验室可以做到600-1000次,但工业化后能否还能1000次?还是要中试工作。另外比如镁的粉体、催化方面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主要是动力化方面的问题吧,需要技术方面的改进。

 

Q:油车电车单车用镁量?

A:北美12-15kg,欧洲日本10kg左右,中国报道是3kg,但我理解还没到。我觉得会爬坡,先到10kg,和国际接轨,另外新能源车单车用量高,会拉上去。另外大型零部件是很适合镁一次压铸来做的,但受制于装备,目前我们采购了6000吨的,也和设备厂在谈,有需求,也会刺激他们做研究开发。现在最大的比如镁瑞丁做得后背板十几公斤。只要是有这个方向,相信问题1-2年都会克服,所以我们预计未来5年镁的单车用量会有比较快的增长。

 

Q:现在新能源车单车用镁量?

A:目前组合下来就10kg左右吧。但奔驰一个概念车,用了镁轮毂,保时捷的赛车也用了选配镁轮毂,这方面的产业化也在成熟,会带来单车用量革命性提升,单个轮毂7-8kg,如果渗透率20%,就能对单车用量贡献6kg。成熟的比如CCB,仪表盘中控支架,背板,加起来很容易能做到十多公斤。


无论逻辑多么好都要服从趋势,
建立自己稳健的盈利体系非常重要!
同样的个股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就有不同的结果,
有的人赚了许多,
有的人只赚了蝇头小利,
还有的人亏了许多,
因此如果你没有操作体系,
请不要盲目操作。


👇来个“分享、点赞”二连吧!打个赏也不错!!!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不荐股、不诊股。文章内容和观点仅仅是个人投资的思考,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在2022-02-13 16:44:01修改文章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宝武镁业
工分
1.26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