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晚间,天智航-U(688277.SH)公告称,由公司所研发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所支持的手术和一次性骨科手术机器人配套耗材首次被纳入北京医保支付范畴。
消息背后还有更深远的意义。《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自今年以来,上海、北京的医保局先后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支付范畴。业内人士认为,这或是为手术机器人纳入更大范围内的医保支付进行摸索。随着更多创新支付模式的落地,困扰行业的盈利难题也将得到缓解。
解决支付难题
虽然,手术机器人具有高稳定性、手术微创等优点,但长期以来,由于价格昂贵,手术机器人推广较难。据骨科手术机器人企业天智航、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内代理商复星医药的2021年半年报,上半年,二者的销售量分别为17台、42台。
手术机器人到底有多贵?《科创板日报》记者找到了一组数据:在医院端,据天智航于9月1日披露的投资者调研报告,一台设备的终端价在1000万元左右,再加上其他配套设备,最终成本在1500万元以上;在消费端,据上海市医保局局长夏科家在《2021上海民生访谈》直播间给出的数据,患者若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单次的手术费为3万元。
因此,有能力装配手术机器人的医院仅限于三甲,而用得起机器人的患者也在少数。如何解决难支付的问题,对于手术机器人企业来说,无异于救命稻草。
“目前来看,手术机器人的渗透率还是很低的,特别是最需要手术机器人的县级医院,因支付能力有限,市场一直未被打开。”天智航对《科创板日报》记者称。
上海与北京率先展开试点
目前,已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的省市为上海和北京。
其中,上海方案于今年4月推出,其特点是以厂商、手术项目作为纳入医保的标准。目前,上海方案选择的厂商仅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项目则限于前列腺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子宫全切术和直肠癌根治术这四种。
北京方案于8月25日推出,产品范围限定为骨科手术机器人,但未规定具体的厂商及骨科手术项目。有业内人士推测,随着骨科耗材的集采,整体的骨科手术费用会有所降低,这也为医保局省下了一定的费用,后者又给骨科机器人的使用留下了预算空间。
据北京方案,相关付费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机器人的使用费,固定为8000元,可全部纳入医保支付;另一部分为因使用机器人而产生的一次性配套耗材费,此部分费用因手术项目的不同而会有所浮动,由个人与北京市医保共同承担,比例为30%对70%。
天智航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解释称,北京方案体现了动态性。
“虽然机器人的使用费是固定的,但不同难易程度的骨科手术需配套使用不同的耗材。因此,在北京方案中,配套的耗材费是可以浮动的。”天智航解释称,一来,这可以体现出医生的劳动价值,二来,也让企业有了一定的盈利空间。
同时,该方案更需要企业有“开发个性化配套耗材”的能力,在这一点上,相比于进口品牌,国产品牌具有调整灵活、决策路径短的优势。
天智航方面同时透露,若一切顺利,相关的支持手术与产品或于今年内也会被纳入上海市医保。
行业进入拐点
另有业内人士透露,上海、北京或为先行试点,待形成示范案例后,或也会应用在其他省市的医保调整方案中。
从更广的层面来看,以手术机器人为代表的创新医疗设备被纳入医保,仅是大趋势里的一个关键点。
“自今年以来,已陆陆续续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出台了。从政策的方向来看,我们明显感觉到,对于创新型医疗设备,国家从单纯的鼓励‘自主研发’进一步延伸到了鼓励‘进入临床应用’。”天智航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政策上,今年2月,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医疗装备应用推广中心建设和新产品医保支付、收费定价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新医疗装备产品“购买技术服务”、“融资租赁服务”等模式。
相信其他非医保类的、支付模式创新案例也会陆续出现。
“一旦进入临床应用的口子被打开,产品将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迭代、提升,企业也会逐渐具备造血能力。”天智航表示,行业已进入加速发展的转折点。
20210901收盘价是29.30,春节是2022年2月1日,期间能不能翻倍呢?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