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之前光伏改为备案制,逐步平价以后,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未来的风电尤其是海风可能和光伏一样实现高增。
消费电子方面,大票走的一般,但小票像三利谱、长盈精密、国光电器等走得还可以。这和最近的光伏有点像,大的不涨,小的乱涨。
但拉长看,不管大票还是小票的涨幅是差不多的,短期大的滞涨,要么大票出现补涨,要么就是小票涨上去发现大票不跟,小票开始回落。
这两天有个明显的特征是市场轮动极快,虽然拉长看涨的都是那么几个行业,但短期个股的波动大,持续性一般,考验持股能力了。
......
今天有一个光伏行业和资本市场出现一些新动向的段子在市场上流传。
我看了下段子有点感慨:这条段子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用词夸大了,甚至还有夹带私货的嫌疑。
从19年以来,光伏就不断有新玩家出现,19年的上机数控就是一个例子,几年时间就从默默无闻晋升为行业第一梯队。
光伏毕竟属于制造业,制造业过剩才是常态,既然产能容易过剩说明壁垒不在于技术,关键在于成本管控能力。
成本管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电费、员工工资及福利、产线折旧、甚至和地方ZF的关系等等,这些因素合起来,就形成了制造业的know-how。
行业景气的时候,know-how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就像今年硅料这么涨价,通威成本比别人低很多又能怎样,30万的价格,5万的成本和10万的成本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暴利。
一旦行业陷入困境,成本管控能力就体现出来了,不管老大还是小弟,都要猥琐发育,就像2021年的电池片,老大勉强能保本,小弟就亏麻了。
当行业向下时业内公司往往是泥沙俱下。这时候比拼的就是哪家公司有更强的穿越周期的能力,抗到下一个周期剩者为王。
这种时候具有know-how能力的企业,往往更容易熬出头,而不是倒在半路。
再从估值上看,现在很多大票估值比小票还要低,且处于历史分位低点,均值终将回归,就等大机构打响反攻的第一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