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卫星互联网是“新基建”的内涵。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的范围并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2021年11月,信息通信行业“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布局卫星通信。
第二,卫星互联网是是国家太空发展权的必要举措。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卫星频轨采用“先占先登”规则,轨道卫星寿命到期后,可重新发射替换,即实际上的“先占永得”。美国基于自身“实力地位”对频轨资源进行大规模抢占。中国积极获取卫星频轨才能确保国家太空发展权。
第三,卫星互联网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陆基通信无法实现对中国广阔海域的宽带通信连接,陆海资源与信息交互不畅是陆海经济在体量和质量上的差距主要障碍。
第四,6G发展的重要内容。“6G”通信,是“地面基站+卫星”的“天地一体”模式,而“天”的部分是建设重点。
当前,卫星互联网对于国家的战略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二、什么时候中国的卫星互联网能够爆发?
2020年9月份,有一家代号为“GW”的中国公司,向国际电信联盟(ITU)递交了频谱分配档案。档案中曝光了两个名为GW-A59和GW-2的宽带星座计划,其计划发射的卫星总数量达到12992颗。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则,申请了相关频率的单位,必须在7年内完成卫星发射和信号验证,才能真正拥有该频率的使用权。所以“GW”星座必须在2027年11月9日之前完成以上工作。
虽然没有确切时间表,但是2023-2027年的“大发展”是大概率事件。
三、什么样的企业能跑出来?
卫星互联网不同于5G建设,具有明显的网络效应和自然垄断倾向。因此,卫星互联网建设前期投入巨大,且实现经济周期较长,预计会以大型国企推动建设,主动肩负产业发展初期存在的挑战和亏损。民营企业可以在供应链环节、卫星互联网应用等环节主动发掘。
卫星互联网赛道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作为投资方向,可以关注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