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总结:
1. 一季度收入增速:照明增速最高,墙开增速稍次之,转换器平稳增长。
2. 照明业务:会在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寻求平衡,高性价比产品可能会让客户牺牲个性化。
3. 充电桩业务:将是未来重点发展业务,会制定专门发展目标,今年有望批量上市,3年做到第一。
4. 净利率走势:后面季度有望保持平稳。
5. 原材料价格:公司有专业团队做套保,基本可平抑原材料波动;产品实行市场化定价。
6. 销售费用:通过疫情历练学会了过紧日子,增强了精细化营销能力,未来费用可能还会下降。
7. 渠道拓展:加大B端开拓力度,积极发展专卖店、综合店渠道,促进多品类协同;公司专门成立了B端事业部。
8. 客户定位:坚持大众化路线。
9. 长期发展愿景:做到各领域行业第一。
Q&A:
Q:转换器之外如何构筑第二增长曲线?品牌、渠道如何定位?
A:公司对产品进行重新分类。
1.电连接:以转换器为基础,也包括为电动车服务的产品;以前是家用电器,未来将服务电动汽车。会在原有渠道拓张新的品类,比如电工胶带。增加粘性。
2.围绕装饰来做,墙开、LED照明,都是围绕家庭装修,定义为智能电工照明产品。还有浴霸、晾衣架、智能门锁、窗帘、智能化系统。
3.数码配件:特别是智能电工照明产品,开始在C端做专卖店的布局,以前是在五金水电店等做一些开关和灯的展区,现在是开专卖店,都是公牛产品,品类很多,跟装修、照明相关的产品都有。
Q:LED板块的战略布局?商业模式的看法、规划?
A:我们聚焦家用,有1000-1500亿的市场规模,头部企业市占率并不高。所以从行业的角度,还有很大整合空间,甚至还没有很好的整合的趋势,头部企业还没有快速成长,我们也还没有做得说特别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Q:整合难度在生产端,请问您是希望在生产端还是渠道端整合?
A:将是全方面的。目前还没开始整合,是因为行业存在系统性的问题。
Q:请问企业发展的长期愿景和目标?
A:我们从转换器起家,是消费品,或电器服务的配件,消费者购买频率很高,尤其电工和照明,跟消费者接触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知名度,给我们奠定了好的基础。后来做墙壁开关,是家装领域,我们有照明、浴霸等产品。我们的目标是行业第一,三个理念:专业专注走远路。
未来希望跟家装相关的每一个品类,如墙开、照明、浴霸都做到第一。同时,未来也会从家庭走到小区,渠道的管控,从C向B在走,为小区智能化带来便利。国际化。目前占比2%,未来占比会提升。
Q:随着品类的不断丰富,您觉得公牛在哪些方面会越变越强?
A:我们做了很多品类,相互间会协同。线下门店去的越来越少,消费者倾向于一站式购买。门店经销商以前多是单品类,但是现在单品类很难存活,客单价少、利润低,门店在向多品类发展,同时也在寻求品牌化,这对我们是非常好的机会。我们有好的品牌、多品类、同时每个品类希望做第一。这样会有非常好的协同。
Q:关于渠道,B端未来的规划?
A:开关,五金渠道。目前在做五金渠道副产品的拓展(如电工胶带)。装饰渠道,是整合而来,通过专卖区的方式服务客户。数码配件,从手机类向便利店、超市发展。这是C端。
B端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去年成立了B端事业部。
Q:Q1收入的业务拆分?
A:2020全年三个板块收入占比,55:40:5。21一季度照明增速最高,墙开差不多增速稍低,转换器稳定增长。智能电工照明已走出疫情影响,增速会更高,
Q:大城市可能五金店会减少,公司怎么看渠道的变化?
A:五金渠道变化比较慢,每年我们五金店的数量有3-5% 的速度消失。有服务功能的五金店能更长久存活,提供维修和上门服务。
未来新的业态会不断产生,线上比例也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态度是,有什么样的渠道我们就去拥抱它,因为我们是做产品、做品牌的。
Q:能否拆分季度的收入数据?
A:转换器增长稳健,Q1跟2020年差不多。电工照明有墙开和灯,Q1同比反弹增长。数码配件体量相对小,对整体影响较小。从Q1整体86%的增长,可以得知电工照明有强劲的增长。
Q:库存是否有压力?是否会有提价?
A:我们有成熟专业的团队做套期保值,PP、PC等原材料大幅波动,我们能够较好的平抑波动。价格方面,我们根据市场制定价格策略,
Q:我们进军充电枪、充电桩,请问目前储备如何和发展规划?
A:充电枪、充电桩是未来电连接业务战略重点,将会专门制定目标,今年希望批量上市,希望3年能成为第一。
Q:新能车业务要做到第一,具体是怎么规划的?
A:第一我们思考行业是否有机会,第二如何做到第一。
1、行业属于新兴行业,没有特别垄断的品牌。2、产品和技术有很大创新和改变的空间。3. 可以充分发挥原有技术、品牌、营销、供应链的优势。我们从这三个方面认为这个行业是有机会的。充电桩没有特别的技术壁垒,到最后比拼的综合实力。
Q:销售费用率有所下降,很多友商要加大营销力度,请问公司怎么看?
A:我们从95年开始基本比较顺利,持续增长,除了去年,对我们是特别大的困难。我们长期是大手大脚,没有特别精细化。去年我们学会了过紧日子,所以营销费用下降很多。未来可能还是会下降,以后我们明白了什么地方该花钱,以后不花冤枉钱。
Q:请问智能家居的战略地位,以及相应的渠道的升级教育?
A:我们的定位是做到第一。我们的主渠道是装饰渠道,专卖店、专卖区,以此为核心,根据品类的特点去开拓渠道。
Q:关于企业发展节奏快和慢的权衡问题,95年做转换器,07年开始做墙开,过去主业扩展比较慢,稳扎稳打,也是浙江企业里比较稳重的。近年上市后我们提出做智能家居,包括充电桩,这么多的布局我们怎么去平衡好?
A:我们实际十年前就可以上市,企业规范化、业务承接等,早在十年前开始做。我们是明确了有好的业务可以去做才会去上市。我们上市后的目标也一样,即长期稳定发展,但上市后做法有所变化,我们的能力和资源提升了,我们可以招人招全行业甚至全球最好的。
Q:品类变多是否对研发体系构成挑战?目前的研发构架,以及研发部分是如何配合前端的?
A:我们按照事业部来划分进行赋能44。从前端的研发、策划到后端供应链,我们的每个部门形成闭环。
Q:去年公司是如何学会过今日子的?公司目前存在哪些短板?
A:去年挑战较大,刚上市就遇到疫情。我们去年做了很多改变,最大的是装饰渠道和智能电工的推动,前面的研发策划到后面的供应链全面闭环。我们的不足在于,过去比较顺利,对危机不足,现在沉淀了很多方法论的东西。
Q:如何去装修等多元化渠道的教育工作?
A:在装饰渠道、家庭装修里,照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48这个行业长期未得到整合,首先是产品方面有问题,个性化很难规划化生产,也很难产生大品牌。装饰渠道渠道多、链条长,直接面对消费者是最难做生意的,产品要好同时价格要有优势。这不是一个特效药,是处方药。
Q:产品在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如何权衡?
A:还在尝试。
Q:不同品类的营销模式?
A:排插很多,网点很散。照明想做标准化,同时兼顾个性化,最重要是价格的问题,价格高我们就做个性化。中间环节很多,所以价格降不下来。
Q:如何看待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场?
A:(1)95年做转换器,这边是中国的插座之乡,这里有3-400家小企业,产业起步是85年,10年后价格混战,一开始质量是好的,价格是贵的,随后由于竞争加剧价格降低、质量降低,我们95年进入时点是最差的时候,我们的定位就是做质量好的产品。一开始我们价格很低,靠口碑和品质做起来。2000年附近中国家庭对家电质量要求上升。(2)墙开07年进入,当时国内国外品牌都很强,那个时候大家都做白开关,没人做艺术性的。我们从09年开始不止做白开关,要做装饰开关,我们50-60%的开关都是艺术开关,不是全塑料的,所以我们依靠产品端后来居上。(3)照明,基本要求就是爱眼,突出保护视力。
Q:LED标准品和个性化的矛盾,我们如何能够像前两个产品一样找到一个平衡点?
A:消费者会因为价格便宜牺牲个性化,优衣库就是这样。我们的客户定位是大众化,不是高端化。
Q:墙开、照明都是主要做B端,但我们优势在C端,请问下B端渠道有什么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A:B端化趋势非常明显,尤其一二线城市,精装房和存量房的需求。前面几年我们是全面的C端化,只有C端才能产生真正的品牌,当C端做好后,做B端就没那么难。我们认为往B端转只是时间的问题。TOP100强以及地方的房企我们都在拓展。
Q:精益制造进展如何?
A:BBSO,我们讲的精益的制造、管理、研发。我们已经做了4年,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Q:综合店的开拓,把公司转换器的优势扩展到其它品类。我们内部事业部是如何管理?
A:从外部引入了专业人才,也加强了培训。未来会加强数字化管理。
Q:传统五金店向综合店的推进情况?
A:专卖店的推动是符合多方的利益,消费者、门店、我们都欢迎。
Q:关于B端市场,我们能占据多少份额?以及计划通过哪些产品去实现份额提升?
A:B端业务会慢慢整合。C端品牌已经很少了,B端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品牌,因此存在整合空间,国外品牌最终可能也会被国产品牌替代。
Q:墙开的行业空间?
A:总体趋势是C端减少,B端增加。每一个行业,最终利润率会均衡,由于目前B端品牌太多所以利润率还偏低。
Q:LED听下来是希望通过线下专卖店、综合店等门店进行渠道整合以应对LED分散的行业局面?我们目前已拓展8000余家店,是否有一些数据能反映经营指标的改善?
A:综合店增加了客户选择,可能会一次性购买多个品类。目前我们的系统还要再继续优化,具体的店面坪效还没有数据,还在升级系统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