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俄乌局势持续恶化,“北溪2号”由于制裁而迟迟不能投入运营,对全球而言将意味着什么?
猜想一:通胀加剧
如前文所述,“北溪2号”对以德国为首的欧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它将使俄罗斯到德国的现有管线容量翻倍。德国不惜“自断臂膀”式的制裁,将使欧盟在天然气的供应上遭受重大冲击。
相比“北溪2号”,途经乌克兰的现有陆路管道潜在的断供风险更加令人担忧。乌克兰国有天然气公司Naftogaz几周前便称,如果局势恶化,出于安全原因,乌政府可能不得不关闭部分甚至全部输气网络,因为战区的高压天然气管道可能会引起爆炸,摧毁整个城镇。
此外,英国首相约翰逊周末警告称,英美可能会阻止俄罗斯公司以英镑和美元进行交易。这将使未来几个月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融资、支付和运输更困难,从而加剧天然气短缺的风险。
市场的反应印证了对制裁的担忧。在德国宣布制裁后,ICE英国天然气期货收涨逾9.68%,欧洲TTF基准荷兰天然气期货尾盘涨超11%。
有人寄希望于来自于中东、美国和日本的天然气能填补俄罗斯留下的缺口。然而,来自于卡塔尔能源部长的最新表态声称,卡塔尔或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能力用液化天然气取代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而且,如上文提到,来自于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售价要比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贵出20%-30%。
一旦欧洲天然气开始面临短缺,价格出现飙升,将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气价的上涨将推升电价,继而推升铝、锌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从而导致欧洲新一轮通胀,甚至波及全球。
纽约梅隆银行的市场策略师Tenengauzer表示,制裁“北溪2号”不是闹着玩的事情,未来几年它将对通胀产生非常重大的中期影响。一些市场观察人士预测,美国的通胀率可能会在某个时候从1月份的7.5%飙升至10%。面对高通胀,美联储也将面临是否加快加息步伐的抉择。
猜想二:清洁能源再提速
去年四季度以来,欧洲遭遇了一场罕见的能源危机,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欧洲向清洁能源的转型是否过于激进,并最终导致了这场能源危机。
2020年,欧洲可再生能源占比首次超过传统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由2017年的25%上升至2020年的37%。
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又以风电发展最快。以德国和英国为例,德国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40.64%,其中风电发电量占比最高达27.4%;英国2020年风电占比更是一度超过50%。
然而,由于2021年遭遇了极端天气,海上风速大幅低于预期值,两国风电发电量均出现了大幅下滑。尤其是英国,其2021年7月的风电发电量同比下降了48.15%。
一面是传统化石能源“减排”的压力,另一面是清洁能源发电的不成熟和不稳定,欧洲必须探索一个过渡方案以安然度过转型的阵痛期。
有人提出核电。确实,核电在欧洲的电力结构中占比高达25%。然而,在舆论的压力下,德国已宣布2022年全面放弃核电。
因此,作为一个碳排放相对较少的化石能源,天然气似乎成为了唯一选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直言,欧盟需要发挥天然气作为过渡燃料的作用。
但欧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近90%的天然气都需要依赖进口。此次俄乌危机和对“北溪2号”的制裁,不排除会让欧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急迫性,从而全面加速清洁能源的发展,尤其是作为与风电互补的光伏,以及作为消纳配套的储能。
事实上,刚刚成立的德国新政府已经有所行动。作为曾经光伏发展全球领先的国家,德国2021年新增光伏装机量仅6-7GW,只有人口近似的澳大利亚光伏新增装机量的四分之一。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德国新政府已决定将2030年的光伏装机目标从100GW提高到200GW,这意味着在未来九年的时间里需新增140GW的装机,年均增长达15.5GW,是2021年的两倍。
储能方面,欧洲11个国家政府和行业组织近期签署了一份联合信函,敦促欧盟制定绿色协议一揽子计划,并强调对长时储能技术的迫切需求,以确保电力可用性和电网稳定性。信函中指出,实现能源转型需要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从现在到2030年这几年是实现净零目标的关键时期,长时储能系统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投资。
欧盟尚未对这份联合信函做出回应,但可以肯定的是,俄乌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必将对全球的能源结构和发展趋势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