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开店:2021年开3家、22年有望10家左右。食品业务:短期要依附于同庆楼主品牌去运作,未来不排除双品牌运作;预制菜主要做2C、卖给KA客户进入终端,产品复原度高因此线下商超复购率高、难点在于要加强品宣培养消费者习惯;调味汁也是2C、针对热门菜品;自热饭是购销不是联营。产品系列五大类:冷冻面点(4个sku)/臭鳜鱼/预制菜(10+个sku)/自热饭(3个sku)/腊味(3-4个sku),2022年做2.0升级:1)增加现有品类的SKU,长期看冷冻面点不超过20个sku、预制菜不超过30个sku、自热饭6个sku左右,2)推出新品类调味汁。组织架构调整配合:食品事业部做成平台型组织,成立三个项目组——预制菜、自热饭、调味汁,目前在做市场调研希望上半年完成迭代。渠道细分化配合产品特性:如自热饭主要渠道是电商和线下大客户,冷冻面点主要是直营和商超店中店以及将发展一些代理,线下直营目前集中在安徽、新一年会发展江苏;其中预制菜、自热饭、调味汁可单独自建销售体系。规模化生产能力在加强中:只有冷冻面点和腌腊是自产、其他是OEM工厂代工(找2-3家),未来6类产品哪个先跑出来市场会针对性自建工厂。物流配送体系在完善中:现在是委托给第三方做代仓、代配,新一年建食品供应链的基地自己做仓、配、发,5000-6000平米、有望上半年搞完。Q:随着上市储备店的增加, 2022年有望新开多少家门店、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A:在2021年,我们新开3家门店, 全年的工程项目比较多,包括很多宾馆的项目,例如富茂的客房,还有其他门店的改造,以及一些新店因为工程的延期,所以有些没有在2021年开业。预计2022年将新开10家门店,阜阳有一家门店预计在12月开业,但延期到1月下旬开业。目前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筹备人员已经开始进场,准备1月底开业,因此,阜阳店算2022年的新店。除此之外,目前有3-4家店已经进场装修,还有几家店正在签约,并且图纸已经全部出来了。因此,2022年可以新开10家门店左右。Q:关于食品业务方面,可以分享一下公司在食品行业的战略吗?例如自热饭、预制菜等等,以及它们优先级的排序是什么样的?A:2021年的情况:食品已经有五大品类:1.冷冻面点系列,例如同庆楼的大肉包、小笼包,有4个左右的SKU,目前大肉包的销量很好;2.臭鳜鱼,与其他的臭鳜鱼有区别,它主要的卖点是臭鳜鱼有料理汁系列。因此,在家里,15分钟就能用我们研发的料理汁还原大酒店的味道;3.预制菜系列,大概有十几个SKU。在准备年货的时候,它的销量很好,很多人都会选择把它用于送礼、员工发福利等等;4.自热饭系列,虽然只有3个SKU,但是易捷现在有1200个点位,马上要陆续上,明年可能会有2万个点位,包括高速和其他的渠道都在积极的洽谈中;5.腊味系列,中国的腊味三分天下,广式腊味、四川麻辣腊味、江南酱式风味辣味,大概有3-4个SKU,在2021年底已经增加了6个SKU,例如麻鸭、咸鱼、咸鸡等等,目前做了礼盒装,它的销量也很好。2022年要进行全面的迭代,2.0的升级:1.增加现有品类的SKU,例如面点可能会增加近20个SKU,加入安徽传统的面点;2.名厨菜,主要是做一城一味,安徽有16个地市,例如阜阳的牛羊肉,安庆、马鞍山的特色等等。我们把老字号、安徽的风味、每个城市的特点结合起来,不仅让预制菜好吃,而且赋予它文化的味道,这是重点迭代的产品;3.自热饭,在上半年会增加3个品类,然后做组合销售;4.腊味,通过市场调研,我们会出渠道款、电商款和其他不同的款;5.明年在产品迭代上我们会重点推出一个新品类——料理汁(调味汁)系列。料理汁是明年增加的第六个品类。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有的人喜欢自己买一些原料,比如排骨,有的人喜欢吃黑猪、有的人喜欢白猪、有的人喜欢花猪。我们会推出料理汁,让他们自己买原料,用料理汁就可以做出自己喜欢的口味。这跟我们的契合度还是非常高的,通过大厨的研发可以方便不同的人群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菜。第二,我们今年年内在组织架构上做了很大调整,把原来的食品事业部做成平台型组织,成立了三个项目组,最主要的是预制菜、自热饭、调味汁。目前跟很多专家、行业咨询公司、策略公司、宣传公司对接,他们觉得这三个品类跟同庆楼的契合度还是比较高的,而且迎合于现在市场的行情,是可以做起来的。所以我们除了原有的这几块,单独成立了三个项目组,希望他们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做深度的研究,这三个项目组目前已经全部建立起来了,正在对这三个重点要去发力的品类做全国的市场调研和大数据分析,然后拿出一些方案,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全部要迭代完成。这是我们食品今年的方向、已做的工作和明年的规划。Q:关于食品战略这块我想再具体地问几个问题:我们现在有五大品类,未来有六大品类,有一些品类是2B的,可能会占大头,有一些品类是2C的。预制菜2B肯定是一个主力的赛道,自热饭可能2C会更多一些。那么我们的渠道如何构建?在食品流通的渠道如何去构建以及如何去区分,因为不同的品类有不同的渠道和客户?A:品类的产品特点不同,构建的渠道也不同。比如自热饭更适合年轻人市场,就有两个销售端:一是在电商上找网红带货,在京超、猫超上销售。二是与线下的大客户对接一些关键点,如易捷、高速公路等。根据产品属性、品类,帮产品搭建销售体系。比如冷冻面点的销售通路就是直营,我们在安徽合肥跟永辉、合家福、联家、生鲜传奇已经开了20个线下商超中的店中店。因为冷冻面点是顾客最喜欢的,购买率比较高,就会做一部分的直营,明年可能会重点发展江苏的代理商,做一些代理商模式。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属性,我们会为它搭建适合它的销售通路、销售渠道。另外,明年会重点在预制菜、料理汁和自热饭三个渠道上发力,我们成立了三个项目组,这三个项目组做了闭环,项目组可以单独自建销售体系,目前整个工作闭环已经完成了,项目组的人员已经都到位了。Q:关于我们的规模化生产的能力,能做出预制菜是我们的优势,但是工业化、规模化生产预制菜需要良率和稳定性,现在的供应链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A:目前只有冷冻面点和腌腊是在自己的厂里生产。同庆楼最核心优势是老字号且有几千名的大厨,有研发工艺,所以我们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目前找的都是国内比较有实力的OEM厂代工,OEM厂代工的时候,我们的安全、技术人员全部驻场,监督整个生产。我认为生产和产能没有问题,因为跟我们合作的在国内都是相对比较有实力的,日产量都是非常大的。Q:在配送层面上,可能有一些品类需要冷藏、冷冻,这个是不是会有一些供应链的设计和考虑?A:我们在供应链层面目前不一定先有生产的地方,可能先看看市场哪一块跑起来,未来自己再建一个食品厂。现在的供应链是委托给第三方做代仓、代配,明年董事长批了个地方有5000-6000平方米,我们打算建食品供应链的基地,全国所有的货到这里,我们自己做仓、配、发。这是明年的规划,大概在明年上半年可以全部搞完。Q:公司食品产业转型也有一段时间了,这期间的业务运营情况怎么样?如果财务数据比较敏感,可不可以分享一些业务上的进展?A:做食品的逻辑和餐饮有些不同,我们也摸索了很多,最近也招了些全国做食品的高手来加盟。从前段时间数据的磨合,以及销售和顾客的声音,我们也摸索了一些经验,所以对于明年2.0的迭代还是蛮有信心的。另外今年下半年11、12月份做了年货,目前有6款礼盒,而且现在的销售还是非常不错的,证明大家对于同庆楼食品还是比较相信和放心的。Q:同庆楼在安徽当地有很好的知名度和历史渊源,但是比如说在做餐饮和后续做食品的时候,我们是否还会继续用同庆楼这个品牌,还是会做一些子品牌,或者是一些联名品牌?因为不同的品牌传递给消费者的心智是不一样的,所以想请问下我们在品牌构建、品牌矩阵上是怎么考虑的?A:我们找了很多的策略公司、品牌营销公司、市场推广公司聊了很多,他们一方面分析了国内食品行业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做了深度的分析。目前来说,短期或者一两年之内还是要依附于同庆楼主品牌去运作,未来不排除一旦某一个单品运行好了,之后就会双品牌运作。但是短期之内还是会用同庆楼来助力。Q:虽然我们现在有5+1的赛道,但未来的重点还是会放在三个赛道:预制菜、自热饭和调味汁。调味汁可以理解为是调味品赛道,预制菜可能更加偏餐饮级,自热饭比较偏C端,您能不能就这三个赛道分析一下行业现在的景气度情况,以及我们作为新进入者要如何加入?比如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预制菜方面,现在基本所有玩家都在做,有流量的,有供应链的,有做食用油、做农业的,那么我们在这里有什么核心的技术和壁垒?再比如自热饭C端这块,您刚才说我们是一城一菜,产品的IP化比较强,那么我们如何借助新媒体的流量把IP进行社会化宣发,这是不是一个更重要的事情?再比如调味汁,我们是针对与B还是C?A: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所谓的调味汁并不是油盐酱醋,其实应该是调味料,还是跟菜有关系。比如说你家里买了排骨,我这里会有红烧排骨汁,这就并不只是油盐酱醋。所以这是第一点,同庆楼的核心是在研发上,在于拥有千名大厨。无论是做预制菜还是调味汁,我们都围绕着技术和研发作为核心竞争力。我们最近也找了很多策略公司沟通,发现的确很多人在做,但就像策略公司讲的,我们最核心的还是来源于技术、研发、线下这么多实体店、以及几千名大厨。第二点,我们最近也有买回很多同类产品做内测,以前我没有做食品的时候可能不会关注配料表,而现在我最关心的就是配料表。买过同庆楼大肉包的朋友能知道,国内90%以上的肉包里基本上都含有鸡肉、猪肉、猪皮或者各种各样的植物蛋白,但是同庆楼的配料表里面只有猪肉。这就是我们老字号,坚守这份品质、坚守这份诚信。另外我们不做低价的产品,我认为未来的消费会越来越升级,更加注重品质,所以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品质,坚守研发核心,我相信同庆楼的食品是会有机会的。Q:预制菜赛道在苏州有一家头部公司,在帮其对接渠道时发现国内的超市(KA)渠道对其内部非常关注,而且在积极引入,这些赛道已经从B端向C端快速发展,在复制日本的产业走向。我们当前预制菜的发力渠道重点是针对B端的餐饮连锁,还是也会进入到C端的KA超市,最终是怎么考虑的?A:我们不做2B,2B是帮助解决厨师的技术问题,我们做的主要是2C。追问:相当于直接卖?A:对。之前做策略咨询,认为做2B可能会快一点,包括现在国内也有很多婚庆公司,可以他们来做厅,我们来做餐,把我们的餐配给他们,他们做加热。但是我们认为还是做2C,就是为家庭去服务,为未来的人可以加几个菜,或者一桌饭这方面,所以预制菜坚守的是2C渠道。Q:未来对于连锁餐饮可能不是我们的重点发力渠道,更多的还是在于KA客户,间接的卖给C端?A:是的。Q:我们的复原度怎么样?A:这个不能听我吹,建议你尝一尝,我一直认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做餐饮20多年,是极致的产品主观主义者,我们同庆楼还有一个理念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自己都觉得不好吃的就不要卖给别人,如果自己都觉得不健康的就不要卖给别人。像刚才包子的例子,很多人跟我们说,你跟其他同行一样或者跟国内一些大品牌一样,加入30%的鸡肉,那成本可以下降1/3,后来我们去想,我的包子是猪肉包,不是猪鸡包,那我就要坚守。老字号之所以这么多年,就像我们企业的宗旨一样“诚信传天下”,我就要坚守这份对品质的信念,所以我觉得还原度好坏还需要您去尝一尝才知道,当然2.0迭代应该会更好。Q:复原度高了复购率就会比较高。A:对,我们的复购率在线下商超店还是很高的。Q:调味汁也是体现出我们餐饮的工艺,这块产品设计思路是什么?是按照肉、禽、奶、蛋来做,还是按照菜系来做?A:依托菜的文化,跟同庆楼招牌菜相关的。Q:就是把比较火的招牌菜的复合调味料做出来卖给消费者?A:对。Q:之前我太太从盒马买了牛肉,顺带买了红烧牛肉的调味包整合在一起,做了之后味道还不错,这个也是有市场的,那么这个思路也是针对与C端?A:对,让消费者很容易在家里做出一桌菜,因为现在很多人对原料是有怀疑的,我们做了很多顾客调查,他们喜欢自己买原料,但是自己烧的不一定有你的好吃,所以有一个料理包会更好。Q:自热饭这个赛道,我们是要进易捷吗?A:我们现在已经进了易捷。Q:易捷2万家超市全都要进吗?A:现在跟签了安徽的1200家,1月十几号易捷会开一个全国发布会在全国选品,到时候有可能就会把2万家全部上。Q:这个量非常大,我们自热饭的保质期是多长?A:9个月。Q:所以配送也不会是太大的问题?A:这个配送反而更简单。Q:销售模式是他们向我们采购,我们出厂价给他?不是像超市联营的模式?A:对。没有联营,我们是购销。Q: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有1000个大厨能够持续的做技术研发,那么我们第一如何把大厨的手艺产品化?第二是如何激励这些大厨将他的手艺产品化?第三个是如何留住这些大厨?这是人才战略上非常重要的考虑。A:其实这个很简单。首先,比如我要做个臭鳜鱼调味汁,我们集团有五六十名师傅都可以做臭鳜鱼,在我没有标准化之前,就全集团 PK ,PK 出来的这个东西经过盲测,大家都觉得他是最好的。然后就进行工艺转化,我给他一部分的经济激励,让他协助做整个工艺转化。做了整个工艺转换以后,他监督整个生产,确保我们再来的调味汁跟他自己做出来的盲测效果要一样,这样我就可以给他兑现一部分经济(激励)。另外,其实一个人是否愿意在一个企业里,1)一部分就是他能不能看到平台,我们会不会给他机会或者给不给他荣誉,2)另一部分要看有没有一定的底层的这种经济逻辑。Q:对于筛选出来的顶尖内部员工,在整个公司层面上包括股权层面上,会做一些利益的绑定吗?A:当然有。Q:那还有一个问题,大厨、大师,他可能什么都会做?A:你讲这个观点是错的。一个大师只会做一道两道菜。你说会做红烧肉的,他不一定会做糖醋鱼,会做这个羊肉的,他不一定会做牛肉。所以说一个大师能做很多菜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都是专业有分工,会做徽菜的,也不一定去做安徽菜,它分为皖南、皖北、沿江沿北和合肥菜。所以说我们并没有把宝压在哪一两个人身上,这个风险是巨大的。而且我做餐饮做了这么多年,也没有见过全国哪一个人说我能够做很多菜的。因为中国菜系八大菜系,一个人做一道两道,他这一辈子把这一道两道菜做好就已经很好。如果你去过我们同庆楼的厨房,你应该知道我们是严格的按菜系和菜分的,我们的厨师是不混炒菜的,这一个厨师他今天晚上就做这三道或者做这四道,他没有这个机会去做其他的菜,因为顾客到你这来是不能做试验的,他要来尝到最好的。Q:因为假设我们的东西确实很热卖,那反过来的话,就考验我们的供应链的能力了。需求很大,然后你现在采取这种代工的形式,其实你也把一部分的利润给了他的,同时一部分的产品质量也交给了他。其实食品安全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比如说我们安徽当地的这种其他赛道类的食品类的公司,如果说单纯采取这种供应链整合的方式,而没有自主供应链,那可能随着SKU 的规模在增长,随着规模在增大,难免会出现这种食品安全的风险。我不知道对于咱们来讲是怎么来规避和考虑的,你现在的一些代工厂虽然说可能在业内是不错的,但是未来会不会在一些主力赛道当中会筛选出来,然后自己自建?A:1)目前来讲我们先有市场,后有工厂。我要看现有的五个品类或者明年的六个品类,哪一个品类率先跑出来,或者是顾客跑出来以后,我再自建工厂自建生产。2)没有跑出来之前,我们驻场监督这个食安是非常严格的,每一批次都是有过程管控的。在整个生产从原料的采购、锁证、锁票开始到整个的加工工艺,然后到最后成品交付到包装,我们全部是有食安驻场的。我们觉得食品安全高于一切,这个是核心。Q:对比同行,已经上市的头部预制菜公司已经有 300 个 SKU 了,然后也在做一城一菜、一县一品。300 个 SKU 的话,对于我们来讲现在可能刚刚起步,我们会不会达到这种量级,然后规模化生产,去满足这么多这个预制菜的这种市场的需求?A:肯定不会,因为我觉得不是SKU 多就好。比如说我冷冻面点,最多也不会超过 20 个。然后我的预制菜里面一城一味,我估计也就是在 30 个以内,因为包括我的自热饭可能就 6 个左右。未来会针对这些产品出渠道款、电商款、线上款、线下款或者是一些定制款,这个不是多就好。多了以后有一些就是充数量,反而不太好,我觉得不在于多,而在于适合和精。Q:想请教一下,您也说预制菜这边会控制SKU的数量,想问一下选品的逻辑是怎么样的?以及厨师是怎么样参与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A:我们选品的逻辑目前是来源于两个方面,(1)结合同庆楼自身核心的招牌菜,我们现在在菜谱里面销售比较好的SKU靠前的这些,拿出来做工艺转化。(2)第二个逻辑来源于做安徽的一城一味,比如说安徽、皖北、阜阳羊肉非常好,安徽阜阳那边的羊怎么样做红烧的或者是羊排。我们觉得预制菜除了好吃,还要跟文化相关,所以结合于同庆楼做徽菜的代表,我们选品的逻辑基本上是一城一味,加上同庆楼核心的招牌菜,是这样的逻辑。Q:所以主要目前还是集中在安徽市场是吧?先盯着安徽市场?A:在渠道上安徽市场并不是我的核心,如果这个菜做的很好的话,比如说在电商上在全国卖的也还不错,如果在线下直营店目前只在安徽,明年在江苏会有一批线下直营店起来。Q:还想请教一下咱们做预制菜生意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哪几点?是生产研发上还原度的问题、口味的问题,还是消费者习惯培养的问题?A:两点,(1)就是我们自身在品宣上,这个是我们最核心的,要把同庆楼预制菜的好,包括品质各个方面,找一家大的品牌策略公司帮我们梳理,做年度营销方案来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2)慢慢的去让一些人接受预制菜,不接受预制菜的,对原料不信任的可以接受我的料理包,自己回家做。Q:市场上也有很多做预制菜的公司,您觉得他们这些产品存在一些什么普遍的不足吗?A:预制菜目前有好几种,一种是调味品,他帮你料理好,牛、羊、鸡肉,要自己回家烧,这种问题是别人对你的原料不一定会信任,是不是猪肉不太好、鸡肉不太好,回家在烧的过程中对调味汁的配比是有一些消费者的痛点,可能每个人只想做一部分的生意,并不想做所有人的生意,可能有一部分人喜欢这样,针对买菜的人可能会喜欢这样。我们也看了很多公司做了不同的产品,我们坚定我们的方向就是做To C渠道,我们就是把预制菜选料做好,回家方便,加热即可,明年会出微波款,亲戚朋友来了之后懒得做饭,可以直接加个菜。Q:最后想请教一下,您觉得现在预制菜消费者习惯培养的怎么样?之前了解到安徽市场预制菜消费习惯培养的还不是特别成熟,相比像江苏、上海这一块?A:目前现有的预制菜推出来以后,在商超里,包括这次做了一个年货大礼包,我们推出来的效果还挺好,在商场里卖的预制菜,很多核心客户一周会买好几种,回去加个餐就可以。特别是今年推出来的预制菜里面年货大礼包,名厨菜礼盒和全家福,目前销量非常好,大多数人用于送礼或者是员工福利,我们接到很多是发给员工的,他们觉得这个可能会取代与以前过年福利的坚果,送这个可能会更有意义。目前同庆楼品牌的知名度和在安徽诚信为本,包括对品质的追求,目前我们推出来的预制菜受欢迎程度还可以。Q:咱们用户画像有统计过吗?如年龄层、年龄段?A:不一样,不同的东西完全不一样,比如说自热饭就是非常年轻(的消费群体在购买)。Q:预制菜这边呢?A:现有的来讲年龄层次广度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说20多岁结过婚了,特别是有小孩的,觉得天天给小孩烧饭、烧菜很麻烦,自己就买几个菜,加热一下即可。包括年纪大的,有一些东西自己不会做,买给自己的孩子吃,买给自己的孙女吃,预制菜的年龄广度还是挺大的。Q:30岁以下的还没成家的年轻人在用户画像里占比大吗?A:这个数据我们没有完全做统计,目前的预制菜主要是在线上、商超的店中店,所以我们也没有精准的数据,年后会把这个补上。Q:之前沟通的时候有说2022年食品业务的营收预期大概在1个亿左右。请问如果我们分预制菜、自热饭、调味汁,当然现在还没有调味汁,就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每个希望做到什么水平?或者从分渠道的角度来说大概要怎么去规划、拆分?A:我们也是通过的一年的努力,通过现有的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发现了自身的一些问题,也找到了一些方向。2022年,在产品的迭代逻辑上和整个组织架构上,我们更清晰了,方向也更精准了。至于2022年哪一块能够异军突起,或者说能够做多少的营业额,现在这个业务是我亲自在抓,我会带领我的团队,希望会更好,但我只能说努力。Q:我想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现在五个赛道,我们合作的供应链现在给我们分配的产能能有多少?未来如果说随着我们的量变大,会不会有新的额外的产能能够及时给我们补上?A:这个绝对没有问题,因为我们从来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比如说预制菜,现有给我生产预制菜的厂家有100多亩地,他自己上面还有非常多的厂房,他现在给我的产能每一个单品日产可以达到2万,他的量非常大。但对于我来讲,也不一定把所有的SKU都给他生产,可能我会选2-3家,因为这样可能风险会更低,而且没有对比价格也不一定好控。所以我认为产能不是问题,假如我们某一个单品异军突起,那我们可能也要着手做自建厂房的问题。因为我觉得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看哪一块跑出来,我们自己也会去筹建工厂。Q:从预制菜的需求角度来说,现在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受益于疫情的。我们有没有考虑在疫情完全恢复之后,这种需求的爆发性能不能再持续下去?怎么看待后面这个阶段需求的成长性?A:我个人认为疫情跟预制菜没多大关系,当然我觉得它是催化剂吧。我觉得预制菜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原因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像我父母那一辈,每个人手里都会几个绝学,会烧菜,到我们这一辈基本上(非常会做菜的)不多了,再到下一代,都称为手残党或者懒人经济,所以未来预制菜领域会越来越多,需求会越来越大。当然还有一块,有的人想生活地更好一点,吃的更好一点,就会买各种各样的进口的或者是好一点的原料,但是离不开调味汁,所以我们会在这两个赛道切入,跟疫情没有太大关系。Q:我们还看到在这个疫情的情况下,各个行业其实都在出清,就是这个事情其实会使龙头公司以后的发展空间可能会变得更大,就比如说我们这个餐饮赛道,很多酒店的餐饮这块可能做的也不是特别好,因为毕竟流量会比较弱,那么这块儿的话呢,我们有没有这种轻资产发展的考虑?A:其实现在我们公司里面基本上都是以租赁为主,我们现在应该90%以上都是租赁,我们现在目前都是在轻资产运营。但是因为像我们是做宴会的,对物业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包括交通、停车各个方面的环境,所以在一些比较好的位置,或者是物业条件特别好的地方,我们有这样的一个物业,有这样的产品,本身就是一种竞争能力,所以像这样的话,对于我们稳定经营来说,我们肯定还是要购置一些物业。Q:明白,我刚刚所讲的这个轻资产运营,可以理解为是我们的管理输出,就是有没有可能会承包一些其他的现有物业?A:目前我们公司的战略,对酒楼和宴会事业部这一块,我们我们都是直营。追问:明白,还是要一步一步走,对吧?A:至少目前我们只是对宾馆事业部,对未来全国的一些大型的综合性酒店,我们有管理输出,这个就是这样的战略方向。但是对其他两个事业部的,我们都是采用直营的方式。Q: 想请教一下王总,因为刚刚王总提到了,现在年轻人相对来说比较喜欢预制菜,但其实也有另外一部分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像日本,海外很多预制菜发展的比较好的地方,其实它外卖市场空间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那中国其实C端就是外卖市场是比较大了的情况下,然后如果这些年轻人又比较懒,可能他就是预制菜的这个需求,是不是有一部分已经被外卖提前挤占了?A: 因为我们在合肥有二三十个酒楼,我们今年外卖业务非常好,我们整个外卖应该可以说是翻倍的增长。我认为外卖和我们做预制菜之间没有任何的冲突,这个冲突就在于你的品牌好不好,你的产品好不好。外卖里面有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他们要有等待时间,有很多不确定的这些时间。但是预制菜,你可以买了以后放在冰箱里,那你可以随时随地你拿出来一下。外卖还有一个点是他可能会有商家接单时间,或者说错过了这个时间点会有很多的这些问题,但预制菜却没有,预制菜就是时间点或者各方面比较有优势。所以对我们来讲,我觉得在合肥没有什么压力,而且消费场景也不一样。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