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C方案在主流电动汽车车型上普遍被采用,FPC替代传统线束成趋势
轻量化是未来汽车线束发展的主基调
汽车线束作为整车重要零部件,占整车总重量的2%,且随着汽车电子设备的增加而继续扩大,线束轻量化对单车能耗的降低越来越重要。汽车线束中铜导线重量占比达到75%,是主要的轻量化方向。
一台车选用FPC柔性扁平线束代替传统线束,线束整体重量降低约50%,体积下降约60%;另外把电子模块、开关和FPC线束集成一体化,能减少连接器和附件的使用,降低成本。所以FPC线束的应用能更好的优化空间、降低能耗,实现整车绿色出行。目前FPC在新能源汽车上开始大量应用替换传统的电池采样线。
动力电池FPC方案替代传统铜线束,除可大幅减重实现轻量化并提升空间利用率外,还可实现自动装配、添加熔断电流保护设计提升安全性等等优势
新能源汽车电子:FPC+CCS 需求有望不断放量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带动 FPC 需求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由于需要对电池系 统温控,实时监测温度、电压、电流状态,都需要用到采集线束。FPC 即柔性电路板,相 较于传统线束,FPC 一方面具有结构紧凑、弯折性好、轻量化、耐高温、安全性强等优势,另一方面高度集成、生产效率高、尺寸精度高,适合规模化大批量生产。凭借优异性能、 快速降本,FPC 正在加速替代传统铜线线束。根据高工锂电,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 电等动力电池企业早已批量化应用 FPC。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FPC 对车载摄像头、车载雷达、LED 照明持续渗透。总之,车用 FPC 需求的数量及价值量不 断提高 。
公司新能源汽车电子及热管理业务将持续受益
公司通过外延+内生的方式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未来 将持续受益。外延:2019 年收购东莞硅翔 51%股权,东莞硅翔是国内 FPC/CCS、隔热棉、 电加热膜等领域的龙头企业,积累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航锂电、亿纬锂能、比亚迪 等优质的客户资源,当前 FPC+CCS 产品收入规模业内领先。内生:目前公司控股子公司 高澜创新科技已陆续实现动力电池液冷、热管理机组产品的样件及小批量供货,正在根据 产能规划有序推进产线建设。通过推动内部创新与外部并购企业的协同,未来公司有望通 过产品品类的持续扩展以及配件级向系统级的升级,实现单车价值量的跃升,获得更大的 客户粘性,打开更大的成长空间。
公司另一主营储能热管理高速发展,CAGR为95%
储能技术深度参与能源革命,解决电能储存难题。当前第三代能源革命正在全球进行,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持 续进步和发电成本的下降,以风储、光储、通信储能为代表的储能应用场景商业模式逐步成熟,储能将成为影响全 球能源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保守估计 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有望接近 260GWh 的存储容量需求。我们保守预计 2021-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有望分别产生 41.2/71.7/113.5/176.4/258.0GWh的储能容量需 求,对应 2022-2025 年 CAGR+37.7%,储能产业链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 2021-2025年发电侧储能需求为 12.1/21.1/37.2/59.8/103.4GWh,对应 CAGR+48.7%;电网侧储能 需 求 为 5.0/5.0/7.6/17.2/22.3GWh , 对 应 CAGR+45.1% ; 用 户 侧 储 能 需 求 为 24.1/45.5/68.7/99.3/132.3GWh,对应 CAGR+30.6%。
热管理是电化学储能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电化学储能产业链分为上游设备商、中游集成商、下游应用端三部分。上游设备包括 电池组、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热管理和 其他设备等,多数从业者为其他相近领域延伸而来;中游环节核心为系统集成+EPC;下 游主要分为发电端、电网端、户用/商用端、通信四大场景。储能产业链多数企业参与其中 1-2 个细分领域,少数企业从电池到系统集成,甚至 EPC 环节全参与。
热管理成为储能系统核心,风冷与液冷是目前成熟的技术路线。储能热管理的冷却方式 主要有以下三大技术路线:风冷(空气冷却)、液冷和相变冷却。目前国内的储能系统热管 理路线基本都采用强迫风冷的方式,国外已经有应用液冷散热。也有很多工程师在研究相变 材料和液冷或风冷的混合模式,但都还不成熟。风冷和液冷的核心区别是传热介质的不同。 具体来看,液体介质的传热效率是最高的,能达到 0.5-10;空气介质的传热效率一般在零点几左右;从换热系数来说,空气介质较低(25-100),液体介质较高(1000-1.5 万)。
风冷系统简单成本较低,液冷功耗更低效果更好。风冷系统具备系统简单、制造成本低、 便于安装等特点。在电池能量密度低,充放电速度慢的场景有比较多的应用。液冷具备载热 量大,换热效率高的特点,在电池包能量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环境温度变化大的场合得 到广泛的应用。液冷系统可以和电池包高度集成,所需空间小,无需担心灰尘,水汽凝结。 但液冷技术的成本相对更高昂,若装机量较大(5MWh 以上),液冷的成本会大大降低。
预计 2025 年市场空间 123-237 亿元
保守假设下,2021-2025 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热管理市场空间分别达到 17/30/52/82/123 亿元,对应 CAGR+65%。其中,中国市场分别将达到 2/5/8/15/27 亿元, 对应 CAGR+85%。 中性假设下,如果 2025 年全球电化学储能容量需求达到 315GWh,则对应储能热管 理市场空间为 166 亿元,2021-2025 年的 CAGR 为 78%。 乐观假设下,如果 2025 年全球电化学储能容量需求达到 450GWh,则储能热管理市 场空间为 237 亿元,2021-2025 年的 CAGR 为 95%。
动力电池热管理业务:液冷逐渐替代风冷成为当前动力电池热管理主流方向,重要客户包括宁德和比亚迪
动力电池装机量远超预期,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
新能源汽车景气度远超预期,动力电池装机水涨船高。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统计显示,2021 年中国新 能源汽车销售约 302.9 万辆,同比增长 143%;动力电池装机量约 139.98GWh,同比增长 128%(数据不含整车及 动力电池出口部分)。其中,乘用车领域装机 122.74GWh,占总装机电量的比例 87.7%,同比增长 169%,涨幅高 于整体;新能源客车领域装机 10.01GWh,同比下降 18%;新能源专用车领域装机 7.24GWh,同比增长 88%。
动力电池企业装机市场高度集中,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2021 年动力电池装机电量 TOP 10 企业装机总电量 128.4GWh,占整体装机电量的比例为 91%,与 2020 年基本持平,但装机排名发生了较大变更。2021 动力电池装 机量排名 TOP10 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LG 化学、时代上汽、孚能科技、蜂巢能源、亿 纬锂能、瑞浦能源。相较 2020 年,2021 年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加剧,除宁德时代、比亚迪稳居前二外,其余排名座 次出现了较大波动。
订单饱满,业绩大增,再投7个亿加入产能释放
2021年,东莞硅翔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产品产能7500万片、650万片,产能利用率94%、96%,在建产能分别6000万片、500万片,扩产幅度80%、77%。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34亿元,实现净利润7423万元。
5月19日晚,高澜股份发布公告称,为推动和保障公司控股子公司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硅翔”)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及汽车电子制造业务的快速、长远发展,落实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东莞硅翔拟与东莞市望牛墩镇人民政府签署《东莞硅翔动力电池热管理及汽车电子制造总部项目投资协议》,以自筹资金人民币7亿元投资建设动力电池热管理及汽车电子制造总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