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行业逻辑
卫星互联网:开启新征程,我国蓄势待发;全球押宝卫星互联网,2023年有望成为行业发展大年
美国亿万富豪巴伦资本创始人兼CEO罗恩·巴伦最近对美国民营航天公司SpaceX追加了1亿美元投资,巴伦称,对SpaceX的投资是他近期最大的手笔。8月26日早间,马斯克表示,第二代星链将于明年推出,可与手机进行直接传输,在全球范围内消除盲区。
2022年上半年,全球范围愈发重视卫星通信的战略地位及产业建设,包含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均通过制定战略法规、设立专门机构等方式加强自身卫星通信产业建设,全球头部企业均加快部署节奏。华泰证券认为,我国对运载火箭、航天器、卫星的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技术持续突破、需求不断涌现及利好政策频出的大背景下,2023年将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大年。
全球49%人口未实现互联网覆盖,卫星互联网是突破数字鸿沟实现“全球互联”的核心基础设施:ITU指出通过传统通信骨干网络在人口与互联网渗透率低的区域实现全球互联的难度较大。卫星互联网是解决地球“无互联网”人口数字鸿沟的主要手段。
3GPP、ITU两大通信标准组织指出卫星互联网两大应用场景,商业价值外应关注空间轨位战略价值:eMBB(增强移动宽带):天地融合通信、全球互联;mMTC(大规模物联网):大规模物联网应用。除商业价值外,空间轨位战略价值也将成为卫星互联网公司的主要争夺点,我国预计也将出现1~2家Starlink级别卫星互联网企业参与空间战略资源前期开发的竞争。
全球卫星互联网建设于2020年正式开始,Starlink在轨卫星已达到1378颗:美国开启正式商用卫星的密集发射,根据Spacenews报道,Starlink在轨卫星达1378颗,全球覆盖或在今年完成。到2028年Starlink全部组网完成,或将具备500亿美元收入。
我国已启动发射能力、运载能力、卫星制造能力建设,打造大规模星座组网基础发射能力。我国或将具备年产1000颗以上卫星制造能力。空间测算:我国或诞生1-2家世界级卫星互联网企业,对标美国SpaceX(Starlink)建设计划,至十六五末或实现入轨1.2万颗;预计2021-2035年我国卫星互联网总产值或可达9337.7亿美元。
02个股基本逻辑
首先是制造端龙头中国卫星。中国卫星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企业,已成功开发了多个系列小卫星和微小卫星公用平台,形成了航天东方红、航天恒星等知名品牌。
其次是运营端龙头中国卫通。公司主营业务是卫星空间段运营及相关应用服务,现有应用场景是卫星通信广播,算是国家行业主干部门直接指挥调度的保障力量。
最后是一些配套的企业,比如毫米波射频芯片设计商和而泰、电子设备龙头航天电子、星敏感器天银机电等等。
卫星行业从落地顺序来看,一般是制造端总装、零部件先受益,后面才轮到运营;但是从体量来看,运营的体量大概是制造的5倍,空间和弹性更大。
中国卫通是2019年6月上市的,主营业务刚才说了,是卫星空间段运营及相关应用服务,也就是提供广播电视、通信、视频、数据等传输服务。目前,公司运营管理着16颗商用通信广播卫星。
刚才已经聊过卫星行业,这里就不多赘述,我们直接来看看中国卫通的行业地位。
首先,看国内市场。通信广播卫星系统资本投入非常巨大,并且要取得一定经营资质才能开展业务。目前,全国只有中国卫通、中国电信和中信数字媒体网络有限公司拿到了相关资质。
所以,中国卫通凭借丰富的运营经验和良好的客户口碑,在国内市场中占据着绝对的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达到80%,是行业内的绝对龙头。
其次,再看国际市场。截至2019年底,全球共有40多家通信卫星运营商。其中按业务收入规模进行排名的前三位分别是SES、Intelsat、Eutelsat,三者业务收入合计达到行业收入总规模的53%。
中国卫通按照业务收入排名在第六位,也是处于全球的领先水平。
再来看一下中国卫通的财务情况:
中国卫通于2022年8月31日披露中报,公司2022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53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归母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