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药明生物电话会交流纪要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2-09-21 22:23:35

药明生物电话会交流纪要

【公司介绍】

未完成的订单有 185 亿美元,体量足够大,有信心支撑未来的增长。随着项目的增加,并且去年是CMO 商业化生产元年,我们业务的扩张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支撑未来业务增长。到今年年底会额外释放 11 万升的产能,2026 年以后会有超过 58 万升的产能,国内和国外都有分布。去年员工新增 3000 人,今年预计新增 3000 人,下半年增加较多。所以今年 630 有超过 10,500 个员工。


财务方面表现非常好,收入超过 63%的增长,达到 72 亿人民币的体量。毛 利润看起来有略微下调,但其实去年上半年内生增长的项目数是 61 个,但是整 体产能没有增加,都在国内,并且去年上半年没有加人,所以去年上半年的整  体毛利是非常好的。我们这两年有产能慢慢增长的计划,当新的产能加进来后,转旧就会对毛利产生一定压力。去年上半年 52.1%是一个极致的情况,今年上 半年 47.4%也是历史第二好的水平,也就是说尽管去年新增 10 万产能,新加 3000 员工,但整体的运营效率和项目数的增加,产能爬坡,我们整体毛利还是 不错的。我们经调整的纯利的增速也超过 60%,达到了 29 亿人民币的体量。


新增项目:新增了 59 个项目,现在临床三期 29 个,商业化 14 个,总体项目数是 534 个,今年还要维持新增 120 个。今年的一个 milestone 就是首次获得了 royalty 收入,今年超过了二千万人民币,之前每年的 milestone 的收益也是受益于 CRDMO 的业务模式,在早期阶段帮助客户研发;如果客户用了我们的销量或者平台,就要支付除服务之外的 millstone 和 royalty 费用。


非新冠项目:20 年新冠爆发之后,公司承接了大大小小的新冠疫苗,包括中俄抗体项目,我们现在新冠项目总共是 35 个,非新冠 499 个。去年是 30 亿人民币新冠收入,今年上半年大概做了 22 亿人民币,那今年全年的话预期是30 亿人民币新冠的收入,明年从现在在手订单来看,大概有 10 亿人民币新冠收入。但是从这个非新冠的超过 72% 的增长角度来看的话,它是远远快过总收入的增长。今年全年的话预期非新冠收入的增速的话也会达到 65%。明年我们预期非新冠收入增速也会有 60-65% 的体量。新冠项目能够让全球客户看到我们整个项目的执行,包括我们的生产能力,也是累积了非常多的数据。


商业化项目:生产的元年,从去年开始临床三期和商业化阶段给我们贡献  销售收入的占比变得越来越大,今年上半年是 43.8%。这两个阶段 revenue 的 增速也是超过 63% 的。在未来,我们希望每年能够新增至少 5 个 临床 3 期和 CMO 项目是通过 Winner molecule 加进来的。我们现在有十几个临床三期项目 在积极和 big pharmer 洽谈,我们希望在未来的 12 个月里如果能有5个项目谈 进来的话,对我们短期 revenue 的增长的话也是一个很好的助力。因此我们也 调高了 CMO 项目数的预期。我们今年 630 之前觉得在 2025 年至少可能会有 25 个商业化生产的一个项目,现在随着我们看到更多的客户需求,在 2025 年,我们希望能够看到至少有 30 个 CMO 项目的流入。


产能情况,Follow the molecule 流入临床三期的商业化,再加上未来 win the molecule 能够不断赢来新的项目,整个产能规划在 2026 年以后是在 58 万升以上,35%在海外,65%在国内。2018 年开始做海外的产能布局,今年年底会投产爱尔兰的产能,在海外建厂的建设周期是很长的,建设成本也很高,这也是得益于我们 18 年就开始做药品生物提供全球生产的战略。美国也有个金德斯 6000 升也已经投产了,德国明年 15000 升投产,新加坡中长期的规划,2026 年会有 12 万升的产能。新加坡是除了中国之外的第二个一体化 CRDMO的中心,它有原液,配套有 DP 的产能,也会涉及早期研发的阶段。


UVL 的情况,6 月底无锡工厂的核查已经完成,获得了美国出口的许可,虽然还没有正式官宣,但在整个供应链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上海由于疫情还在等待核查时间。无锡 UVL 检查是美国商务部派美国大使馆的官员来做检查,检查非常简单,二十分钟介绍一下公司,最终目的是确认你是不是他的用户。

 

Q&A】

Q:海外产能的释放顺序?

A:今年已经释放了美国的 6,000 升,年底爱尔兰 54,000 升,明年德国 15,000升,2024 年美国 24,000 升,2026 年新加坡的 12 万升。

 

Q:2024 年美国新增的产能会不会受到拜登新签的限制影响呢?

A:大家不用太担心。药明生物在海外总投资 30 亿美金,美国为了扶持一个产 业只投资 20 亿美金,包括了很多其他的产业,不会激起太大的水花;而且我们 做的全球布局的 entity 都是独立的,也是一家美国公司。并且,在美国高通胀 的情况下,投资一家厂是不划算的。我觉得整个行业的逻辑在于和客户的合作,生物药行业的壁垒很高,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替代。

 

Q:考虑到人工成本,我们在海外的生产基地的毛利大概是多少?

A:一开始的规划是海外 30,国内 70,今年新加了新加坡的产能,变成了 35海外,主要是考虑到海外的长能更好的赋能我们的客户,另外也是去平衡利润率的情况,我们现在内部测算,毛利率国内基本是 45~50%,海外 30~35%。

 

Q:为什么我们海外的竞争对手,比如 Lonza,Samsung 都以不锈钢罐子为主,我们仍然以一次性为主?

A:每家公司的技术积累方向都是不一样的,因为 Lonza 是最早进入这个行业的龙头,当他进入这个行业时,一次性反应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是不锈钢技术相对比较成熟,Lonza 扩大的都是不锈钢技术,但 Lonza 也是增加了一些一次性生活反应技术的产能。Samsung 这边利用的是规模效应,坚持用大的不锈钢罐。对药明生物来讲,在最初进入行业的时候,Samsung 和 Lonza,当时还有 BI 都用的是大的不锈钢罐,我们觉得要做差异化的布局和竞争,一方面使用 CRDMO 业务模式在早期阶段解读更多的项目,另一方面也利用更先进的一次性生物反应技术,进入周期直观上会更低,环保方面也有相对优势,清洗的时候更加节约时间、清洗剂用量更少。据麦肯锡的调研,12000 升一次性罐子和 12000 不锈钢罐子比较,一次性生产成本会略低一点。所以无论从建设、成本、周期,还是日后投产使用的角度,一次性都有一定优势的。

 

Q:哪些产品因为限制出口,没有办法买到?

A:无锡都能买了,上海就两个,一个是生物反应器的硬件,一个是比较小众的过滤器。这两个 UVL 上受限的东西公司也有别的供应商,只不过现在整个担心还是来源于资本市场。



 

Q:产能利用率怎样?

A:今年上半年没有投产新的产能,利用率有 80%左右。去年也是 80%左右,更高一些。

 

Q:今年的早期项目今年是 120 个,比去年还要少?

A:去年内生增长也是 120 出头,我们新增的项目已经占到了 40~45 的体量,不包括哪些从来不外包的药企。从全球来看,早期上我们已经是第一了,而且今年看到了biotech 融资的影响,还有外部因素的扰动,都把这些情况考虑进去了。

 

Q:预期的数据?

A:120 已经达到了顶峰。

 

Q:数据的口径是多少?

A:总共项目数,500 多个占到全球 20%的 pipeline

 

Q:上半年没有新增产能,今年全年的产能还是有不少增长的,一共 10 万都在四季度?

A:对,8 月份一个 6,000 升的产能在美国投产了,爱尔兰 54,000 升,石家庄48,000 升,都在四季度。

 

Q:这些新增的产能明年会不会满产?                 

A:产能规划都要提前做,整个行业来看,产能爬坡一般第一年 20,第二年 40,第三年 60,明年不会特别大。

 

Q:24 年多出来的十几单是?

A:24 年美国 24,000 升;国内成都 48,000 升;厂房折旧 10~15 年,设备折旧10 年出头。

 

Q:按照这个产能利用率和产能释放转步节奏,明年的毛利应该比今年要低。 

A:我们还在做内部的测算,因为还要看排产的情况。客户一般都在接近年底时谈明年 CMO 产线的占用,我们就根据客户的情况再去测算。

 

Q:有一些海外的客户转移到三星了?

A:唯一一个想转走的还没完全转走,是一个台湾 CMO 项目。我们 winner molecule 有好几个是从 global peers 里面引过来的

 

Q:商业化的项目这两年有几个

A:今年 Amicus(酶类项目),明年可能有一个 ADC 获批,可能还会有其他 1- 2 个。我们现在其实把商业化跟三期放在一起看,今年上半年是 43.8%,未来我们肯定朝 50%走。   

 

Q:海外的产能由什么客户来承接?是现在的客户处于安全因素布局海外还是新开拓的客户?

A:18 年就开始布局海外了。客户其实并不介意在哪里做,如果你有多个地点,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客户会觉得更好。对于客户来讲,一方面他们跟我们做项目  开会会有时差,另一方面要做包括 FDA 审计就要挺远飞过来。他们觉得如果在 国内做我们的毛利相对会高,但是他们会给一个相对更贵的报价。当时其实没  有中美关系,他们纯粹从生物药供应链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Q:他对国内外的成本并不敏感是吧?

A:不敏感,因为生产成本占总成本其实很低,对他们来讲,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按照要求生产出来,供应能不能跟上、稳定性够不够、是否能通过 FDA、 EMA 的审查。

 

Q:现在有没有国内客户转移到海外生产厂去做?

A:没有。

 

Q:上海或者无锡被封的时候,供应链不能断,一断就要重来?          

A:我们这边还好,因为员工是驻场的,保证了不间断,所以上半年业绩没有受到影响。

 

Q:海外或者整个医药行业风投热度降低?             

A:国内在最近半年可能会冷一些,国外觉得还好,我们今年上半年 59 个项目一半以上都是北美市场贡献的,整个医药行业还是得靠创新驱动,如果确实有创新,就不差投资。很多海外的 VC/PE 的投资意愿还是比较高的,只是他们的门槛会更高,而且海外投融资在七八月份有反弹的迹象,国内目前来看没有。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药明生物
工分
0.5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