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赛道大火,A股储能板块已连续一周上涨,连带着在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也在两日内涨近10%。
10月19日,储能板块继续上涨,德赛电池、巨星科技、世嘉科技等多家公司涨停,亿纬锂能涨超5%,南都电源涨1.82%,国轩高科涨1.18%。
资本下场,储能“风口”呼啸而至,不少权威投资和研究机构给出万亿市场规模估值。其中,GGII经不完全统计,今年年内与储能电池及动力电池制造有关的扩产项目已达26个,投资额合计将超2900亿元。
生逢其时,企业追捧
储能可以撑起市场的广阔前景,根源在于“生逢其时”。
储能不仅在传统电力系统中配合电网调峰,减少发电浪费,还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性支撑。
目前,我国正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储能若足够发达,便能在发电高峰时将多余电量存起来做备用,避免在用电高峰时出现拉闸限电现象,以此调配供需,保持电力平稳供应,保障能源安全。
风光发电基地按照国家要求,需要投资10-15%配置储能设备。由于抽水蓄能建设周期长,而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在行业的推动下,新型储能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转变。2021年来,已有23个省市区提出新能源配储需求,配储比例要求多在10%-20%之间。浙江、北京、陕西、广东、青海等省份更是竞相出台关于储能的补贴,金额0.1~1元/KWh不等,最长连补3年。高补贴将有力刺激各地发展储能的积极性。
此外,储能更是在火绿电之间架起桥梁,助力两者实现灵活互补。处于绿色转型中的五大发电集团,皆布局储能业务。
2022年1-8月,国家能源与美的集团、山东、浙江等省市围绕新型储能等方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开发23个项目。同期,国家电投与宁德时代,中国电建等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涉及飞轮储能,液流电池等新技术方向。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和大唐发电亦对储能领域重点布局。这也印证了储能对电力系统的关键作用。
电芯断供,发展受阻?
企业扎堆发展储能,储能项目数量激增。在今年签订的储能项目中,280Ah大电芯已成为储能项目建设的标配。
储能电芯正在向更大容量、低成本、长寿命和高安全方向发展,相比50-100Ah电芯产品,280Ah电芯能量密度更高,零部件使用量更少,可大幅减少成本投入。此外,在碳酸锂等材料价格大涨下,280Ah电芯采用磷酸铁锂为原料,成本优势更加明显。受这些因素影响,今年的储能电池采购或项目招标普遍要求单体电芯容量达到280Ah及以上。
今年2月,华能储能采购储能电芯为海辰新能源280Ah储能电芯2GW;
同月,江苏天合向鹏辉子公司江苏天辉采购150/280/300Ah锂电池电芯,合同金额6~9亿元;
7月,科陆电子与瑞浦兰钧、厦门海辰新能源、上海兰钧新能源、江苏海基新能源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向4家供货280Ah电芯;
9月和10月,宁德时代分别获美国FlexGen、Primergy两家企业储能大单,供应的EnerOne产品亦采用280Ah电芯。 在采购浪潮中的280Ah变得一“芯”难求,近日部分储能企业甚至因短缺280Ah大电芯,已暂停接单。这让市场对储能电池的产能产生怀疑。
对此,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表示,目前每个月锂电池都会多生产10GW以上,储能企业所说的电池未必是真正的供不应求,有可能是它们能接受的价格范围内电池供应不足。对于280Ah大电芯的短缺,有可能只是企业需要的款式紧缺。华能清洁技术研究院储能技术部主任刘明义也认为,储能电池供不应求是阶段性的,电池绝对产能充足,随着大量新增产线达产,预计明年供应短缺问题将得到缓解。
毛利率低,厂商之痛
纵观整条储能产业链,包括电池储能系统,及项目建造和运维两大部分。前半段的电池部分出现供应短缺,反映出了整条产业链的商业模式不成熟问题。
一边是电池价格居高不下,另一边是企业买不到预期价格的电池,索性躺平,暂停接单。
而下游企业储能电站,则因为没有什么收益而叫苦不迭。储能电池的获利模式主要是利用峰谷电价差,电价处于波谷时充电,电价处于波峰时放电,赚取收益,而我国电费价差较小,电站收益较低。
储能电站不赚钱,而电池厂商在定价时需考虑电站的承受能力,难以调高电池价格。在碳酸锂等原料价格飞涨压力下,电池厂商们只能小幅提价,最终反映在储能电池板块的业绩上,往往是增收不增利+毛利率走低。
以宁德时代为例,作为储能龙头,“宁王”上半年储能毛利率仅6.43%,不足动力电池毛利率的一半,且同比下降幅度高达30%。公司对此说明,储能和动力的商业模式和客户有所不同,储能价格传导机制较慢,对成本变动较为敏感,导致上半年毛利率偏低。另一家阳光电源,以储能为第三大业务,其储能毛利率也出现下滑,拉低了公司的综合毛利率。
虽然储能产业目前还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但储能对于发展绿电和实现“3060”目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家已把储能定位为战略新兴产业加大支持力度。此外,液冷、钠离子电池等新的储能技术有望加速实现迭代与普及,优质产能或将进一步释放,促进储能市场走向供需平衡、提高储能企业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