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能源局今日发布了《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国内储能商业模式破局迎来第二枪!
1、文件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的责任主体:1)每年新增的并网消纳规模内,电网企业应承担主要责任,电源企业适当承担;2)伴随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调峰成本下降,电网承担的消纳规模和比例有序调减;3)保障性并网责任以外,有意愿建设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鼓励自愿的自建储能或调峰资源增加并网规模,或者购买储能或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
2、文件明确了储能配置比例、调峰能力购买期限等细节要求:1)超过电网企业保障性并网以外的规模自建调峰资源,鼓励按照功率15%挂钩(时长4小时以上)配建调峰能力,如果按功率20%以上挂钩,则优先并网;配建比例2022年后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每年公布一次。2)可以合建调峰资源,按照自建调峰资源方式挂钩比例乘以出资比例配建可再生能源发电,初期可以适当高于出资比例进行配建。3)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向抽水蓄能、化学储能、灵活性改造火电等主体购买调峰能力,按照15%的挂钩比例购买调峰能力,鼓励按照20%以上挂钩比例购买,鼓励签订10年以上的长期协议或合同。
3、文件明确了储能配置的约束机制:1)省级政府主管部门委托电网企业或第三方机构对购买合同中的项目进行全面核查或抽查,对于发现未按承诺履行建设责任的企业,在计算调峰能力时按照未完成容量的2倍予以扣除,未按期整改的企业不得参与下年度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并网。2)为保证项目调峰和储能能力可用性,电网调度机构不定期对相关项目开展调度测试。
4、本次文件的意义重大:1)近两年国内电源侧储能通过地方层面发布的优先配套政策约束推动,在政策逻辑基础、配置比例、考核机制等方面都不明确,也直接导致了储能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价格战行为;2)本次文件明确了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责任主体,预计近两年仍以电网公司为主(2020年保障性并网规模达90GW,空间较大)(后续预计会配套出台电网侧的容量电价、输配电价等政策),后续伴随光伏、储能成本下降,可再生能源企业主导的比例提升(我们判断2023年国内进入光储平价,届时也可以保障合理收益率),电源侧储能建设主体明晰;3)配置比例超预期,文件要求保障性并网以外的项目鼓励按照功率15%挂钩(鼓励20%以上),时长4小时以上(目前地方政策仅要求1-2h),将显著抬升国内需求;同时鼓励调峰能力购买的协议签订在10年以上,保障了储能项目收益的稳定性;4)惩罚机制开始浮现,除了未履行建设责任企业的惩罚外,也会不定期对相关项目开展调度测试,这确保了运营方在选择储能方案时,需要从长期运营的角度考虑,有利于提高国内储能项目的质量。
5、重视明确拐点下的方向性资产:继前两周发改委下发分时电价政策,助推用户侧储能之后,今日发布的发电侧调峰能力政策标志着国内储能政策的进一步深化,我们认为国内储能市场的发展过程坎坷,本质上是储能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发改委连续的政策机制将带来国内储能商业模式的重塑,也标志着国内储能发展进入拐点。后续可期待的政策还包括容量电价、输配电价等机制的改革,有助于进一步疏导储能的价格机制。
从全球看,储能也已经进入爆发期,2020年美国实现装机3.5GWh,同比增长210%,其中共用事业储能增长455%,且占到76%,PPA模式下美国储能安装热度继续高涨,2021年有望冲击10GWh装机大关,出货量有望更高。欧洲实现装机1.8GWh,同比增长55%,除了户用市场稳定个高成长,公用事业成为更快爆发的场景,核心驱动力在于欧洲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装机下,传统的火电、天然气调峰方式因碳排放有逐步退出之势,带给电化学及新型储能的机遇。同时从供给端看,海外严苛的认证标准抬升了储能进入壁垒,LG、三星前期连续的起火事故带来中国供应链的机遇。
标的方面,继续推荐逆变器的阳光、固德威、锦浪、德业股份、正泰电器,电池的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派能,以及EPC的永福股份等。